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哭泣的菜农》

(2013-03-26 16:36:18)
(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金质收藏作品 
此文刊登于《中国摄影报》3月26日8版)
                           
吕廷川|摄影并文
   2011年春季,受气候异常、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以及日本地震造成核泄漏,人们对蔬菜“核辐射”的担忧等因素影响,山东、河南、浙江等多个地区部分品种的蔬菜出现严重滞销。   
  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内已累计下降16.2%。
  唐王镇是济南市的蔬菜种植基地,常年保持两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由于市场上价格偏低,大量卷心菜积压在地里。2011年4月16日,卷心菜收购价跌至低谷,生活中接连受挫,本想卖掉卷心菜还债的唐王镇菜农韩进,再也无法承受选择了自杀,把6亩等待收获的卷心菜留给了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

作者介绍:
http://s7/small/5d486bcbgd8cfcaf7beb6&690
   吕廷川  1971年出生。山东商报首席摄影记者,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齐鲁摄影学会理事,2008年山东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从事摄影工作16年,长期致力于图片故事拍摄,作品关注人性,对准弱势群体。主要作品有《二战劳工幸存者》、《流浪儿之父》、《哭泣的菜农》、《中药抗击甲流》等。曾获第六届华赛银奖、第八届华赛金奖,山东省艺术最高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

图说:
http://s9/bmiddle/5d486bcbgd8cf9da2b988&690
001:2011年4月23日,唐王镇司家村菜地里,一名村民正将开花的卷心菜砍掉。
http://s6/bmiddle/5d486bcbgd8cf9ee5b715&690
002:2011年4月23日,守着一地卷心菜,想起离世的丈夫,自杀菜农韩进的妻子和女儿失声痛哭。
http://s8/bmiddle/5d486bcbgd8cfa0b8c377&690
003:2011年4月21日,在菜地里忙碌的司家村菜农湛锡银双脚沾满了泥巴。
http://s12/bmiddle/5d486bcbtd8cfc27bd6bb&690
004:2011年4月28日凌晨四点,菜农将连夜装车的卷心菜拉到唐王镇韩西蔬菜批发市场,期盼能买个好价钱。  
http://s1/bmiddle/5d486bcbgd8cfa5312050&690
005:2011年5月3日,济南市东部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七里堡批发市场,卷心菜生意冷淡,一位菜农不停的用菜叶抹着额头的汗。  
http://s7/bmiddle/5d486bcbgd8cfa75d5c06&690
006:2011年4月28日,菜农将卷心菜贱卖给菜贩子,辛苦的付出没有换回应有的收入。
http://s3/bmiddle/5d486bcbgd8cfa89391f2&690
007:2011年4月28日,一位菜农手臂上记有当天交易的数量和价格,菜价0.1元一斤。
http://s11/bmiddle/5d486bcbg7c14c43305ea&690
008:2011年4月22日,为了不延误新一茬蔬菜的种植,司家村一菜农忍痛将大片的卷心菜犁在了土里。
http://s7/bmiddle/5d486bcbgd8cfab099716&690
009:2011年4月30日,唐王镇司家村,孩子们将被人丢弃的卷心菜当作足球来踢。
http://s3/bmiddle/5d486bcbgd8cfac1d4332&690
010:2011年5月26日,唐王镇韩西村菜地,刨掉的卷心菜堆放在地头,新一茬的卷心菜幼苗已经开始生长。
  
作者访谈
民生与情感
本报记者 陈曦|采写
  中国摄影报:前几年也有过表现菜农、花农的艰辛一类的题材进入公众视野,并且在一些奖项中有所斩获,也就是说,公众和评委对这类题材并不陌生。你能分析一下你这组照片在国展中获奖的原因吗?
  吕廷川:首先,这个题材放在当下,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热点的时候,必将被重新审视。其次,在日本大地震“核辐射”传言影响蔬菜销售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目光不自觉地由餐桌被引向田间菜地。紧接着,菜农韩进的绝望自杀这一“突发”事件的出现,已经使菜农这一群体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从作品本身来讲,我倾注了情感与精力,力求生动、深刻、完整地讲述故事。我想,应该是长时间、贴近式的深入挖掘,以及与菜农感同身受的情感表达,赢得评委们的认可吧。
  中国摄影报:通过这组照片你想对社会、大众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信息?你希望照片能在传播的过程中起到哪些“化学反应”?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吕廷川:“菜贱伤农”的确不是新话题,记得15年前,刚参加工作时,我就曾拍过菜农“丰产不丰收”的图片故事。这么些年过去了,这个怪圈好像一直没有破解。这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2011年4月起,这组专题中的部分图片陆续通过媒体传播,最先在本人供职的山东商报发表,是连续追踪报道,每天刊发一至两幅图片,大约持续了一周时间。期间,有四幅图片被新华社播发了通稿,并被评为年度经济类优秀稿件。2012年10月,这组作品(10幅)还获得了第二届台海新闻摄影比赛经济新闻类优胜奖。可以说是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商务部、农业部相继调研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报道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
   中国摄影报:在投送国展的时候,图片编辑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全凭自己,还是请教过别人?
    吕廷川:这组照片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独立编辑完成的,首张开场是一个人捧着开花的卷心菜,卷心菜遮住了人脸,很些诡异,它告诉大家这个故事与卷心菜有关,但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有些隐喻在里面。随后是展示过程,体现菜农的损失和辛苦等内容,其中有一幅,一块刺眼的红布上面,是紧锁眉头的菜农在无言地装车,这一张我非常喜欢,它有很多的隐喻在里头。收尾是一张卷心菜还抛在地头,新一茬幼苗已经开始生长的照片。这可以理解为新的希望在萌发,而更深层的理解则是旧问题没有解决,一切周而复始。
  中国摄影报:在这样一马平川的田地里拍摄,想要获得画面的多样性不太容易,你在拍摄时是如何结构出多幅具有差异性的照片呢?
    吕廷川:应该说精彩的、见诸报端的菜农图片屡见不鲜,如何避开雷同,出彩出新,着实是个伤脑筋的事。拍之前,我先做了大量案头工作,比如设定以村子为“面”,以菜农韩进一家为切入点,把菜地、市场作为主战场的来拍摄等等。之后,随着拍摄时间跨度拉大,画面的累积越来越多,还“意外”抓取了不少精彩画面,留给编辑选择的余地自然就大了。
  中国摄影报:作品的光影和色调统一且耐人寻味,请问您是在拍摄前做好了相机设置还是拍摄后统一进行了后期处理?您如何看待纪录类照片的PS问题?
    吕廷川:拍摄前没有对相机进行任何设置,后期也只是剪裁一下,几乎没有做太多的处理,看原始图片可以说明这一点。我在拍摄时,脑子里会有编辑意识,这是我常年养成的习惯。就是说所拍的画面影调出来后大致什么样子,编辑完成是什么效果,心里是有预期的,是下意识的,并非刻意为之。
    使用PS要有“度”的控制,包括艺术照片,大家应该形成行内的共识,要逐渐走向科学、规范。对不少摄影师热衷于PS后期,我是反对的。个人认为凡“精于此道者必被其所累甚至所害”,当然商业摄影除外,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不少案例足以证明这一点。
    中国摄影报:10幅图片,可以看出你是从种到收到销售的“全程”跟随,有些人物对你是否已经非常熟悉?因为他们的状态与情感非常自然与真实。
    吕廷川: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去唐王镇菜地,风雨无阻,与不少菜农还成了朋友,他们经常打电话给我,说谁家的卷心菜要卖了,说谁家的不要了要犁在地里了等等。为了拍菜农凌晨卖菜,我还夜宿菜农家好几个晚上,凌晨三四点就跟着他们赶往批发市场拍摄,有的菜农甚至认为记者比他们还要苦,面对镜头时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平静。整个拍摄过程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如果有的话,也是来自于内心的,在拍“哭泣”的那张照片时,那种痛是感同身受的,或许有与他们是同龄人的缘故吧。
  中国摄影报:你怎么看待摄影记者参加各种摄影比赛?你有没有给荷赛、华赛等摄影比赛投稿的经验?
    吕廷川:我已经连续三年给荷赛、华赛投稿,国展也已投送了两届,2010年度国展我还有两幅(组)获得优秀奖。我原先一直通过向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投稿来学习、提高自己的报道水平,现在则选择参加国际、国内权威的摄影比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经过拍摄、编辑、投送、等待、公示、展出、观看、思考……参与其中,有碰撞也有感悟,经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很好的历炼。
    中国摄影报:怎样看待平面媒体的衰落?你个人有没有失落感?
    吕廷川:我看到有人发微博说,平面媒体借助于现代传播平台,将会获得涅槃。其公信力、权威性将再一次得以放大。我觉任何事物即使在走向衰亡的过程,也会派生出新的机遇,危机,危中才会有机,就看我们有没有智慧去发现和利用,这有些跑题了。
    事实上讲,无论繁荣还是衰落,无论平面媒体向何处转型,人们对于好的摄影作品的渴求是始终如一的,这一点我笃信不疑,所以也谈不上失落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