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静的硕都岗河》

(2013-03-12 15:34:54)
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优秀作品
扎西罗丹|摄影并文
(《中国摄影报》3月12日8版)

  我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从小到大。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我走过了我的青少年时代,当兵后我离开了故乡,退役后我又回到了这块故土。随着岁月的变迁,由于工作的繁忙,我很难回家。但是,我的心仍时时刻刻眷恋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眷恋着我的兄弟姐妹,眷恋着我的乡亲父老,眷恋着让我永远难以忘怀的岁月。 
  两年多来,当我用摄影的方式完成我的心灵之旅时,那一幅幅令人激动的场景,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地受到了洗礼。冥冥之中,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冥冥之中,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民族的伟大,我身为其中一份子,倍感欣慰。 
  静静的硕都岗河,流淌千万年,尽管随着时间的流失,时代也会发生变迁,但生存在这块土地的生灵,仍将繁衍生息,源远流长。 
  愿我的故乡,愿我的兄弟姐妹,愿我的父老乡亲——扎西德勒。 


评委评语:
  记得刘树勇先生曾经对于至今仍然高烧不退的一窝蜂似地拍摄藏地的摄影家与摄影爱好者们发表过一个明确的意见。那就是,你们如此一拥而上地来到藏地拍摄,那么,西藏(藏族文化),究竟与你的生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的这个尖锐的“关系”问题几乎没有人认真回答。于是,我(们)只能期待有人以作品的方式给出某种回答。
  也许,扎西罗丹的《静静的硕都岗河》系列属于回答之一。这部作品确实是一个明确表现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关系”的摄影作品,只是这双方属于同一族群。因为摄影者扎西罗丹就是以藏族身份来拍摄藏族人民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这个自己人拍摄自己人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把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少数民族兄弟作为一个文化“他者”来拍摄的框框。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期待与鼓励的事。从作品看,洋溢在他作品中的宁静与安详,则给出了有关藏族同胞的生存状态与生活的新视象,令人振奋。而藏文在画面中的安排,则起到了装饰、丰富画面的作用。当然,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给出释文,也许就更能够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文化与心态做出更好的呈现。  ——顾铮

推荐人语:
  在“他者”不断入侵云南中甸被称作“香格里拉”的这片静土的摄影大潮中,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族摄影师扎西罗丹以主人的眼光,集中关注了硕都岗河这片肥美而具有典型意义的牧场,向我们展现了田园牧歌化的,又足以引人思考的藏民族生活景观,展示了一个藏族摄影师眼中的净土及其受到的有形无形的外界影响。
  在拍摄中,扎西罗丹既是感同身受的体验者,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还是对于现状及前路的思考者。一处并不起眼的藏族生存地,却被他用蕴含乡愁、略带甜意的影像语言,描摩出了对于土地及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心灵观照。有些甜味的影像范式,在着意冲淡同类题材 影像浓重色泽的表象之外,也有意无意地强化了作者对这一方土地的感情与感怀。 ——柴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