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弯弯山路》
(2015-06-23 08:56:49)
标签:
育儿教育留守儿童山路文化 |
分类: 小说 |
小河淙淙的流水延伸着讲不完的故事,曲曲弯弯的山路缠绕着几代人的辛酸。路总也走不直,就像那流不完的河水一样,对这片土地一如既往地应付着,该涨水的时候怒震山野,到退了的时候就无可奈何地哼哼着,渴望走出禁锢却又只能无可奈何地在大山的艰难和封闭中挣扎着。
云顶着中午的阳光背着满满的一背篓猪菜从地角边冒了出来。云纤细的身子被背索紧紧地勒住,勾勒出了胸前细小的挺拔,云十四岁了。十四岁的云顶着毒辣的阳光,背负着身上背篓里的沉重一步一步地从地坎边挪到了山路上。
云已经拿到了中学录取通知书,过完这个炎热的夏季,云就要到镇上去上中学。上中学是要住校的,住校就很少有时间回家了。云是个懂事的孩子,除了看书学习的时间,云一直都在努力帮父母做事,在上中学前的这些日子里,云更想趁在家的时候多帮父母做点事情来报答父母对她的厚爱。
云的家境不太好,云的父母都是只会在地里找食的那一类人。田土承包到家后通过父母的勤劳苦做,吃穿虽然不愁了,可家里的用钱却还是不很宽裕。父亲虽然是侍弄庄稼的一把好手,但大字不识一个。这年头在农村里,光会侍弄庄稼,没有一两样手艺,也很难富裕得起来。
云有着通情达理的父母,所以云就感到很高兴。离村子不远的岩上小学是供这方圆几十里的山村孩子上学而建起来的,学校孤零零地立在一个山岔路口。云在七岁时背着书包与其他同龄孩子一道走进岩上小学的大门,成为这所小学的一名学生。给云他们上课的老师全都是一些上过中学的本地人,虽然他们的身份只是民办老师或代课教师,但他们上课很认真,也很负责。
三年后,云就感到了孤单,村子里同云一般大的女孩们都不来上学了,班上的三十多个人中,只有云一个女孩子夹在一大群男孩子中,心里就有了许多惆怅。云就生出了不再上学的想法,云把这个想法说给父母听后,没有文化的父亲却对云说:
“你还是去读书吧。半大的娃,回家来也做不成什么事。多读点书,多学点东西,以后也少被别人欺负。”
云继续背着书包,继续行走在从村子到学校这两里多长的山路上。村里的男孩子们都不喜欢和云走在一起,一踏上山路他们就都从云的身边跑开了,所以在很多日子里,云都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来,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去,即使这样,云一天也没有逃过学,就连刮风下雨好多男孩子都不去学校了云也没有旷过课。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走路云感到很冷清也很害怕,于是云就再次去求父母,想叫父母也不要再让她去上学了,见云来求情,心疼云的母亲也在一边替云说话:
“她爹,我看也不要让云去念了,女孩子家的书念多也无益。让她一个人去走那段山路,我不放心。”
云的父亲说:
“念,为什么不念?不念书今后能有出息?”
云又被父亲逼着走进了学校。每天清晨,父亲早早地背了一把柴刀,把云送过那段小路,望见云走进教室后父亲就进山去砍柴,放学后云走出教室,父亲又早早地站到学校门口的小路边等她了。
有父亲的保驾,云上学就不再害怕,在学校学习也更加用功和卖力。因为班上只有一个女孩子,那些男孩子就常常欺负云,可随着日子的推移,班上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比云差一大截时,那些经常欺负云的男孩子内心就感到了一种羞愧,于是渐渐对云也尊重起来,慢慢地对云也就不敢再放肆了。
英羡慕云能继续上学。村子里英和云是最要好的小伙伴,英大云一岁,但性格比云活泼。在岩上小学读到三年级后,英就被父母逼着辍学了。英不愿意回家,英吵着要继续上学,英的父亲就阴沉着脸对她说:
“姑娘家的读书有什么用,书读得再多将来也是人家的人?这么大的姑娘家,也该跟你妈学做家务和做手工了,不然将后怎么嫁人。”
“那人家云不是还照样读书?”英企图用云的事例来打动父亲。
但父亲却不为所动,父亲生气地吼着对英说:
“云是云,你是你。我们家也不想学别个的样子,用钱去填无底的水坑。以后你也少往云家去疯,在家就要像个姑娘的样子,好好跟你妈学做家务,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
英和云去山上要猪菜,英向云讲了父母不再准她上学读书的事。那个日子正是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两个小伙伴背着大人在山中哭了大半天,太阳偏西了,才胡乱地摘些猪菜背回家。
开学后云就很少再见到英。英被父母关在家中,英的母亲从河坎边的竹林里捡来一些被晒干脱落在地上的竹笋壳,教英学纳鞋底做鞋子。一天晚上吃成晚饭后英偷偷来找云,英伸着布满针眼的手对云说:
“你看我的手,被锥出那么多针眼都还没有纳出一双鞋底。我妈还老说我笨手笨脚的,我爹也是动不动就吼我、骂我,我真不想活了,真想跳河死算了。”
听着英的话,云的心里一阵冷冷的,她想去劝英,可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于是就只好一个劲地拉住英的手,怕英此刻就会从她的身边失去似的。
“要不我叫我爹妈去对你爹妈说说,叫他们也让你去读书。”云对英说。
英连忙阻止云:
“你不要去说,我爹妈听到了,他们还以为是我闹着去读书,这样他们不但不会让我去,还会把我打一顿的。”
英向云问这问那,问的都是学校的事情。云耐心地回答英的提问,她知道英的心里还恋着学校,她希望英能从她的回答中得到一丝安慰。
英走后,躺在床上的云就有了很多思想。她想,同为父母,自己的爹妈对自己那么好,而英的爹妈却对她那么凶,这大人们的心也太难理解了。再看看自己的父亲,不但让自己到学校去念书,还风里来雨里去的接送自己上下学,让自己不再害怕,不再孤单。想到这里云就对自己的父母多了许多感激。
第二天再与父亲一道往学校走的路上,云对父亲说:
“爹,以后您就不要再来接送我了,这短短的路,我一个人走也不会害怕。”
父亲说:
“你还太小,一个人走我不放心,等你长大一点我就不再接送了。”
山路就是这样,曲折地在一对朴实的父女脚下延伸着,从这头到那头,虽只是短短的一截,可它却牵连着一份感情、一份义务和一份看不见摸不着的希望与追求。
就在云又长了两岁,能独自一人踏上山路走去上学的时候,英来告诉云,她要跟随哥哥到广东去打工了。英高兴地对云说:
“听说到广东能挣很多钱,霞、还有凤她们几个都去。干脆你也不要读书了,跟我们去吧,你去了我们还可多一个伴。”
云在英的劝说下也动了心,她望着自己破旧的家,心里就涌动了几分对钱的渴望。父亲曾好几次说到要翻盖草屋,可每次卖掉圈里的猪和卖山货找得的钱,父亲都把它们填到自己念书上来了。现在什么东西都贵,特别是每个学期一开学,父亲都要拿出一百多元钱来为自己缴学杂费和书本费。由于钱都用到了自己身上,房子不但没有翻盖成,就连父母亲的身上,这些年来也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想到这,云就感到心疼,就感到内疚,于是也就坚定了外出打工找钱的念头。
云刚把想去广东打工的念头向父母提出来,立即遭来了父亲的一顿训斥,父亲吐出的话语如同他吐出的辛辣烟味一样,深深地刺激着云的心。
父亲吐了一口烟,重重地说:
“云,我们家穷,但我们也不希望你去找钱,我们今天再多苦多累都是为了你今后能有出息。不管寨子里的人怎么说我们都要送你一个女娃家去上学念书,就是希望你今后有出息,有大出息,然后别人才不会小看你,才不会小看我们。”
母亲也劝导云:
“你就不要东想西想了,好好念你的书,我们家再穷也不指望你去帮我们找钱,你把书念好后出来再好好孝敬我和你爹。”
云虽然被父母连吼带劝地训了一顿,但心中并没有感到多少委屈,相反地还从父母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心中为自己能摊上这样的父母感到了一种骄傲,对父母更多生出了几分崇敬。
英走了,走时遗憾云没能与她们同行。在出山的路口,云去送她们,分手那刻竟生出出了几分依恋,云拉住英的手告诉英,她决定好好念书来报答父母对她的厚爱。
英劝云不要再往前送了,英对云说:
“云,什么时候你不想念书了你就来广东找我,我让我哥也帮你找个厂,我们一起打伴做工找钱。”
山路载着英她们的身影,曲曲弯弯地拐向了山外。一阵风吹来,云打了一个冷战。英她们的身影消失在云的视线尽头,而云却还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她还在看着英她们出山去的那条路,想她们今后的日子能够走得顺畅吗?
自从在一起玩的伙伴们陆陆续续出去打工后,,云的假期就多了许多寂寞,寂寞时云就看书,用看书来淡化心中的寂寞和惆怅。有时上山去摘猪菜,云就会爬上村子后边那高高的大山,痴痴地面向远方,一边看着出山的那条山路,一边想象着英她们打工的日子,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在心中描绘她们打工的场景。
收成越来越好,粮食越来越多。粮食多了,喂猪也就轻松了许多,猪的成活和出栏也比从前好了许多。今年光卖仔猪,云家就收入了一千多元。望着卖猪得的一大把钱,父母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父亲高兴以对母亲说:
“这日子要照这样过下去,我们家也一定会富起来。”
父亲用卖猪得的钱请人翻盖了草屋,并给全家人都添置了新衣服,还给云也买了一件花衬衣。
学校召开了一次毕业班的学生家长会,云的父亲在最后被老师留了下来。在老师简陋的办公室里,班主任对云的父亲说:
“云是个有出息的女孩,在我们班的学生中,她比所有的男生都强,肯定能考上中学,而且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我希望你们当父母的要多关心她,并一定要让她去上中学,让她有机会到外面的学校去学习更多新的东西。”
从学校回来,父亲的脚步就轻松了许多。这么多年来,他顶住这片土地上闲言碎语的压力把女儿送进学校,让女儿学文化,让女儿读书,就是希望她有一天能为自己争光,看来这一步他是走对了。从学校回到家后,父亲就郑重其事地对云说:
“云,以后你就只管好好念书,家里的事有我和你妈,你就不要再插手了。”
英她们外出打工几个月后狼狈地回到了山中的家。英对云说她们是被清理回来的,她们在广东清远的一家合资企业上了将近一个月的班,在一次检查中她们被查出还不到法定用工年龄,还属于童工,老板马上把她们遣出了厂。后来她们又辗转好几个地方走了好多家厂,因她们都未达到法定的用工年龄,厂家都不敢雇用她们。她们在外边四处流浪,不得厂门而进,最后不得不在她哥哥和一些老乡的资助下,才得以坐车返回家乡。
英在对云讲这些话的时候,云从英的脸上读到了一种憔悴,也从英的话里读到了一种疲累。英久久地呆在云家,直到夜深听到母亲的呼唤后才不情愿地起身归家,临走英依依地拉着云的手,幽幽地对云说:
“云,我真羡慕你,你的命真好。”
躺在床上,云的大脑里还回荡着英那艰难的诉说,但不管怎样想象,她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英她们在广东所过的那些日子。
小学毕业考试,云果然没有辜负老师及父亲的期望,以高出初中录取线五十分的高分考上了镇中学,成了大山里这个小村子里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中学生。
望着拿在手上的录取通知书,云哭了,为自己,为英,为凤以及与她同龄的女孩子们。
英在云上中学后不久就嫁人了,十五岁的女孩子,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龄,却早早地就做了人妻。英出嫁时没有告诉云,云是在放假回家时才知道的。云翻过几座山到英嫁过去的小村去看英,可英躲着不见云。云在等了好大一会后都不见英露面,于是只好带着遗憾往回返。在英居住屋子的阁楼上,一双暗淡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云,直到她走到视线看不到的地方。
凤在从广东回来后不久就失踪了,听人说她被一个人贩子拐到河北去卖了,凤的父母想到河北去找人,但苦于没钱,所以至今也不知凤在哪里。
想起凤的遭遇,想到英的结局,云就生出了几分痛苦和无奈,于是她就更加珍惜在校读书的每一个日子。
山路弯弯,弯弯山路。尽管山路充满着曲折,充满着无奈和艰险,但云从踏上山路走上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脚下的山路,要用学到的知识来唤醒生养她的这片封闭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