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节

(2014-07-04 08:25:28)
标签:

民俗

女儿节

六月六

毛南族

分类: 散文随笔

农历六月,阳光明媚,正是庄稼拔节的好时光;六月,在贵州毛南同胞居住的大山上,也是农忙告一段落,互相走亲访友的好时节。

“六月六,龙晒谷。”按民谣的说法,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如果下雨,这一年的庄稼将会获得大丰收。六月是个多雨的季节,今年的六月初六这天,天亮之前,却只是下了一小场雨。雨停后,大山上,树林里,田野中,白雾依旧酣睡。在小鸟的连续鸣唱中,一轮霞光沉重地抬起了灰色的云,把云里包裹着的雨,镶嵌着的雾都统统抬离了山巅。渐渐地,红色的朝霞升起,普照大地,照着雨洗后清新怡人的山野,变得越来越丰满和秀丽的田园,照得早起的女人个个睁不开眼,好象一群腼腆的少女,羞见陌生人,低着头,用双手遮盖着一张张羞涩的脸。

晨风送爽,雾茫茫的大地季风丝丝缕缕地吹着,星星点点的野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玉,漫山遍野,绚丽多彩。今天的田野,繁忙的劳动景象看不见了,偶尔从村子里走出一小群一小群人群,都是挑着大包小包的女人。在布谷鸟的歌声、山泉的叮咚声、溪流的汩汩声,还有山坡上牛马的嘶叫声相伴下,女人们沿着一条条弯弯的小路,向着村外走去。

民族节日和民族习俗,两个并不关联的词扯在一起,我不知道是节日决定着习俗,还是习俗派生出节日?在贵州毛南族同胞生活的地方,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习俗支撑着,而每一种习俗都会派生出一个节日,只不过习俗总慢会超越节日,在节日之外衍生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生存准则。比如毛南族的“女儿节”,其表达对妇女的尊重,对母亲的尊重,除了在节日那天得到更多的体现外,更多的则是贯穿在节日之外的日常生活中,贯穿在毛南族的文化生活里。

毛南族“女儿节”贯穿的寓意是尊老爱幼,即儿女特别是女儿对父母的尊重和爱戴。在毛南同胞生活的地方,由“女儿节”衍生出来的寓意主要是两点,一是嫁出去的女儿,都时时记得要为父母尽孝,特别是到“女儿节”这天, 不管嫁的地方距离父母多远,都得带上礼物,赶回家陪伴父母一天;二是毛南族不重男轻女,女儿与儿子一样,都是家中的顶梁柱,没有儿子的人家招婿上门,入赘的女婿到女方家后就改为女方家姓氏,以后生下的子女也不再返祖改姓,这在别的民族中是很难做到的。

“女儿节”是习俗,尊老爱幼是家常,它们交织成为这片土地上毛南群众日常生活的气味与民间气息。“女儿节”是女儿的节日,是女性的节日,更是父母的节日。女性在这片土地上用她们的孝心和爱心,衬起毛南同胞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光点与光线,这些光是属于这片土地所有女性的,你只要愿意或更容易看到这些光,就会感到这片土地上女性的伟大。

毛南族的“女儿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在这一天,从毛南山寨嫁出去的女儿,不管是刚刚出嫁的姑娘,还是已经做了母亲或奶奶的妇女,不管距离多远,都要给父亲送上一坛她们自己酿造的米酒,给父母送上一套她们亲手缝制的衣服。除了送礼物,她们还会回到父母家,亲手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陪伴和服侍父母一天的生活起居。

毛南族的“女儿节”为养育女儿的人家带来了莫大的荣耀。每年一到“六月六”这一天,有女儿的人家都要打扫庭院,杀鸡购肉,准备丰盛的菜肴等待女儿的归来。有的人家甚至于还会杀猪办酒,把邻居或亲朋好友请过来,一起分享“姑妈”带来的快乐。“女儿节”上,父母穿着女儿亲手缝制的衣服,品尝着女儿送来的美酒,接受着亲戚邻里的祝福。

毛南族这种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几百年来,一直代代相传至今,这种精神一直让人为之敬佩。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毛南同胞生活的土地上,才没有重男轻女的陈规陋习出现。今天,走进毛南同胞生活的村寨,很多生了两个女儿后,就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去做节育手术的人家,更是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佩。

毛南族的习俗和节日,单纯从生活的表面去理解,是很难让人读透的,这些习俗和节日,所表达的寓意实在太多太多,其在思想上、文化上,必定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深层底蕴,那就是一种让外人难以读透的生活法则,生存法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