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孟学祥
孟学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68
  • 关注人气: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酒的故事

(2013-04-01 16:39:49)
标签:

喝酒

故事

茅台

酒瓶

人生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上世纪九十年代,研究生还是稀缺人才,很难有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到县里的单位来工作。19999月,我所在的宣传部门来了一个硕士生,那是新部长上任后专门到学校去引进的人才。在欢迎新同志加入我们队伍的晚宴上,县接待办破例给我们上了两瓶茅台酒。酒刚喝一杯,新来的硕士生就端起酒杯,说他新来乍到,要敬大家每个人一杯。当时一桌人都不同意,但不管大家怎么说,硕士生都决意要敬这一杯酒。最后实在没办法,一位副部长只好直言告诉他,这是大家很难喝到的茅台酒,桌上12个人,就这么两瓶酒,一人都还不到二两,你一人敬一杯,走一圈下来,酒就差不多光了,别人还怎么喝?副部长的一番话虽然把新来的硕士生说得很尴尬,但从中也勾兑出了茅台酒十分珍贵的故事。

酒与故事,天生是情人。酒因故事而飘香,故事因酒而韵味无穷。而关于茅台酒的故事,却不断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和演绎。尽管很多故事都是人们编排出来调侃喝酒人的趣事,都带着明显的游戏或调侃成分,但人们还是能从故事中品味出茅台酒的馨香、高贵和喝酒人对茅台酒的向往。

爱喝酒的人,一生都希望能够喝到好酒,特别是一旦听到别人说什么酒好,而自己却没有喝到,那种馋涎欲滴的心情是别人所无法感受的。我父亲特别爱喝酒,是那种见了酒就迈不动腿的人。他老人家在世时就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能喝到茅台酒,就是醉死在酒桌上,这辈子也值了。可惜我们家一直生活都比较困难,父亲从青年到壮年,过的都是缺吃少穿的生活,大半生连吃饭都很成问题,更别说有酒喝了。还没有等到我们生活好过,有能力让父亲喝上茅台酒,父亲就过早去世了。这辈子,父亲不光没有喝到茅台酒,就连茅台酒瓶都没有见过。然而父亲却知道茅台酒的故事,常常能够在酒桌上说出有关茅台酒的经典故事和经典笑话出来。记得有一次家宴,同几个叔伯们喝酒的父亲,在酒桌上讲了一个“自罚三杯”的故事,这个故事与许多后来我听到的茅台酒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至今仍然让我记忆犹新。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一个朋友所在的单位搞会餐,领导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两瓶茅台酒,为了能够多喝到几口酒,父亲的这个朋友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在会餐时故意迟到几分钟,大家开始端杯后才推门进去,进去坐下后端起杯子就说:“哟,实在对不起,来晚了,害大家久等,我自罚三杯。”然后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连干了三杯茅台酒。

这片土地上演绎的许多与茅台酒有关的故事,都是一个经典,都包含了喝酒人对茅台酒的崇敬,以及向往和渴望。同时这些故事也可以是一段笑话,是用来让人们在酒桌上开杯畅饮,愉悦心景的下酒佐料。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却不难看出茅台酒在喝酒人心中的份量和地位,以及茅台酒在酒文化中传承的扩大和影响。

很多喝酒人只知道茅台酒在酒文化中的影响,却不知道茅台酒除了在酒桌上勾人馋涎欲滴,衍生演绎许多与喝酒有关的故事外,还在其他场景也上演着让人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出来。

2001年,我所在的县创办了一本叫《玉水河》的杂志,我兼任这本杂志的文学编辑,在编辑来稿中,我读到了一则与茅台酒有关的故事。

这则故事是一则回忆录,说的是1974年,玉水县的县长到边远的甲青公社去下队,走夜路时被蛇咬伤了,甲青公社医院的杨院长用草药治好了县长。为了感激杨院长的救命之恩,县长就想调杨院长到县医院工作,杨院长却不愿去,说他的家人都在甲青这片土地上务农,他不愿意离开他们,不愿意离开甲青这片土地。离开甲青时,县长问杨院长有什么要求,这位老中医出生的杨院长说,希望县长能够给他批几斤酒(当时买酒还要有指标),让他泡药,因为他的好多草药都要用酒才能泡制出来。

县长回去后不久,托人给公社医院的杨院长送来了两瓶茅台酒。县长给一个小小的公社医院院长送酒,而且送的还是茅台酒,在当时的甲青公社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公社的领导、职工、杨院长的亲戚朋友都跑来找杨院长,都希望杨院长把酒拿出来,与他们一道分享。但不管人们如何打听,如何软磨硬泡,杨院长就是一口咬定县长没有给他送酒,更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送茅台酒。为此,杨院长一下子就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当时的公社领导。那一年,杨院长的小儿子想到部队去当兵,体检过了,但政审却出了点小问题。当时管政审的公社领导就曾暗示杨院长,只要杨院长把茅台酒拿出来请他吃顿饭,政审那点问题他可以去疏通解决。杨院长没有把酒拿出来,他小儿子去当兵的事也就成了泡影。

文章发出来后,我约请了这位作者。作者是一位退休老人,他说他曾经是甲青医院的一位医生,是杨院长的一个徒弟。得到县长送来的两瓶酒后,杨院长立即当着大家的面用来制药了,医院的所有职工包括杨院长,都没有品尝过一口。这位退休老医生说:“当时酒倒出来后飘出的香味,是这辈子我闻到的最好酒香,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很清楚。”从这位退休医生口中,我了解到杨院长也是一个爱喝酒的人,因为生活在困难时期,虽然时不时能得到一点供应的酒喝,但却从未开怀畅饮过。从这位退休医生的叙述里,我知道杨院长这一生,可能也没有喝过茅台酒。

为了求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借下乡到甲青的机会,我去做了一次实地了解。此时的杨院长已经作古,送给杨院长酒的县长也离开了人世,而关于这两瓶茅台酒的故事却还时常被在甲青医院看过病的老人们提起。每每提到杨院长的时候,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一些老人都感叹说:“杨院长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他自制草药给大家看病,很少收钱。”“得了县长送的好酒后,舍不得喝一口,宁愿得罪公社领导,也要用酒来制药看病救人。”

在甲青下乡期间,我还专门去拜访了那位杨院长的家人。杨院长的后人告诉我,县长真给他们的父亲送了茅台酒,酒刚到手父亲怕自己忍不住拿来喝掉,就连夜用来制药了。后来很多人来找他们父亲,都希望能够品尝到县长送的茅台酒,来的人不光有亲戚朋友,还有公社的领导,他们的父亲不知道怎么交待,就只好一口咬定县长没有给他送茅台酒。至于当兵一事,杨院长的小儿子对我说,说他不怪罪父亲,即使当时县长送的茅台酒还在,以他父亲的性格,也是不会用来给他开后门的。

酒虽然没有了,但两个茅台酒瓶却一直成了杨院长家的珍藏,杨院长去世后,他的家人按照当地风俗,用那两个酒瓶装上酒,连同杨院长一道埋进了坟墓。那么多年过去了,知道那两个酒瓶没有被杨院长扔掉,但却没能见到,心中还是感到很遗憾。

从甲青回转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若是杨院长还在该多好啊,那样,我一定会买上两瓶茅台酒,先陪杨院长好好喝上几杯,然后再恳求他,把那两个空茅台酒瓶送我,让我替他珍藏这一段来之不易的酒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