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风景线——毛南这片山
(2013-03-04 16:57:32)
标签:
喀斯特风景线毛南族风情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要认识一个民族,就得先了解这个民族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比如山川,比如河流,比如这片土地上每一棵树所赋予的史诗含义,比如这片土地上每一颗石头所赋予的宗教含义,比如村寨的布局,比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为改变生存环境所走过的历史脚印。
而在贵州,毛南族(古称佯僙人)自称是山的民族,他们的村寨在山里,他们的房屋在山上,他们的生活习性都围绕着山来开展,他们将山看作衣食父母。他们敬山为神,仰望山的高度与威严;他们爱护山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敬畏树的生命;他们与山上的动物在竞争中相处,在和谐中竞争,他们敬畏和热爱这片土地所有与生命有关的物种。有时,他们会在生活的高山上塑石为神,敬奉石的坚强。他们在山上繁衍生息,围绕着山来开展生产,谋取生活资源,世世代代改变着生存的命运,也改变着大山的命运。
在贵州,毛南族就是一个窝居在深山中的民族,很久以来,这里的一切很少被外人所知。
贵州毛南族主要居住于平塘县的者密镇、卡蒲乡,还有部分散居在平塘县的大塘镇、摆茹镇、惠水县的姚哨镇、独山县的羊凤乡等,人口不足四万。
平塘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平舟河、槽渡河、坝王河穿境而过,将县境一分为三,居住于平塘县的毛南族主要生活在平舟河流域。
小巧玲珑的平塘县城似乎是上天恩赐的一个聚宝盆,美丽的平舟河从县城流过,宛如宝石般的玉带,将县城紧紧环绕,绕过县城的平舟河,逶迤穿越山川田野,一路向东南。从县城附近的米牙寨顺流而下,散居着很多毛南族村寨,他们沿河而居,从古至今,或捕鱼、或打猎、或耕作,世代繁衍生息。远离平舟河,沿着平舟河东岸的大山,一路穿行于崇山峻岭间,在一条美丽的小河——卡蒲河的引领下,进入了另一个毛南族聚居乡——卡蒲毛南族乡。卡蒲河是平舟河的支流,发源于卡蒲乡境内,在山与山之间盘绕穿行,直至在者密更打与平舟河汇合。
踏入毛南族聚居的土地,历史的脚步就变得崎岖和坎坷,山路难行,河流扭曲,山高入云,谷深似海。
其实,无论是居住于平舟河沿岸还是居住于卡蒲河沿岸,每一个毛南族村寨都守着一片山,守着一个他们敬仰的山神。距离平塘县城最近的米牙寨有山,那山就是扼平塘县城咽喉的马坡,米牙的毛南族同胞将家安在平舟河边,将马坡作为他们的靠山,作为他们生产生活的屏障,除了耕耘,除了在平舟河中捕鱼,农闲的时候,他们也到马坡的深山中去打猎,让山中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马坡就像平舟河一样,是民族的分水岭,马坡往东,是毛南人的福地,是毛南人的聚居地,走下马坡,跨过平舟车河往西,是布依族、苗族的聚居地。马坡深处的大米牙寨,毛南族大哥石如彪曾经养着一群黑山羊,当他发现黑山羊把他们赖以生存的山啃得像剃过的头一样,羊所过之处都寸草不生时,尽管养羊很找钱,他还是把羊卖了,然后用卖羊所得的钱在两百多亩的荒山上种了一片林。他告诉我他是在养山,养这片给予他生活的村寨生存之根本的“靠山”。这就是毛南人的山,毛南人生活在山里,毛南人靠山而生存,毛南人对山充满着敬意和热爱,因为这份敬意和热爱,他们才肯用智慧和勤劳把山装扮得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登上马坡,进入毛南族聚居腹地,山连着山,山傍着山。历史逶迤的脚步,将散居的毛南族村寨,一个个点缀在多姿多彩的大山之间。村寨衬托着山的绿意,屋宇倒映着水的清波。依山傍水,毛南人的居住地就鲜活了,就诗意了,就让人流连和浮想联翩了。
在毛南这片山上,领略不一样的风情,收获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