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孩子面对面(2)

(2012-08-17 10:09:44)
标签:

育儿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方式

有偿

转变

分类: 其它

女儿打电话过来,说她在家把地拖了,把桌子擦了,我知道这是女儿向我要钱的先兆。下班回到家,女儿就对我说,她想要二十元钱去做某某事,而按我们和她的约定,拖地和擦桌子两项的费用加起来,刚好二十元。

用钱鼓励孩子做家务,一直是很多家长的惯例,为了让孩子能参与到家务的劳动中来,我和妻子也采用花钱的方式,让女儿与我们一起劳动,这种方式着实让女儿勤快了一段时间。然而不久以后,我就发现,女儿却为此动起了脑筋,平时不需要用钱的时候,不管我们怎么说,她都不会去干活,一旦需要用钱了,就去抢着干,即使地刚被拖过,桌子刚被擦过,她也要争着去拖地和擦桌子。而且做了就要要钱,不给钱就变成了我们不守信用。

谈到信用问题,我和妻子都坚守一个原则,对孩子必须守信用,做不到的不承诺,实现不了的不乱开口,办不到的事情不能乱表态。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够得到兑现。就像孩子要钱的事情,在还没有改变规则前,即使知道孩子是在敷衍我们,钱也必须得给。知道孩子是在敷衍后,再考虑新的办法,再重新去寻找新的教育方式。

作为家长,如果不去认真思考和孩子的交流,思维往往就会跟不上孩子的教育需要。女儿九岁时,一天放学后跑到同学家去,不跟我们打招呼,我们找了一个下午才找到,回到家后我打了她一巴掌,她把《未成年人保护法》抬出来和我力争,第二巴掌我就下不去手了。取消了有偿做家务后,女儿更不愿意做家务了,常常是吃好饭后,碗一放,不是往电视机前凑就是想往电脑前奔,一被阻止就表现得很不高兴。一天我对她说:《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长有抚养孩子的义务,但也规定孩子有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义务。一通耐心说服,女儿似懂非懂,虽然内心还有些不情愿,但也能够加入到做家务的劳动中,劳动后也不再和我们提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抚养、教育,有时还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没有智慧,光是凭直观,是很难把孩子教育好的。以前我出差,离家前经常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家要好好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结果我还没有到目的地,女儿的电话就来了,说是妈妈惹她了(其实是孩子不听话被爱人批评了)。电话向爱人询问,爱人也说我不在家后女儿很不听话,固执、自私、撒谎等。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这种毛病都普遍存在。女儿的这种表现一度让我头疼,我和妻子采用了若干教育方式,收效甚微。

今年初,我要到鲁迅文学院去学习四个多月,离家前一个晚上,我对女儿说:爸爸要出去很长时间,在家你要照顾好妈妈,妈妈的工作忙,你要帮她分担一些家务,让她多腾出点时间休息,才不会把身体搞坏。离家不久,女儿就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自己会做饭吃了,会帮妈妈洗衣服了,每天都会自己把作业做完才玩耍。从妻子的电话中,也得知女儿转变了许多,比之前听话了,懂事了。由此我才悟出一个道理:不是孩子不有责任,而是我们做家长的老是害怕孩子负不起责任,什么事都要抢着为孩子担当,不敢放手甚至溺爱,才造成孩子的偏执性格。如这次学习四个多月回到家,发现女儿最大的转变是学会替别人思考了,学会关心和帮助人了。特别是这次去参加葫芦丝比赛,女儿因和其他同学闹矛盾,受到了冷落,打电话来向她妈妈诉苦。她妈妈在电话里对她进行一番开导后,她主动去和大家搞好关系,修正自己的错误,得到了大家的谅解。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