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的味道(上)

(2010-02-17 12:12:10)
标签:

年关

杀年猪

年三十

红灯笼

开财门

年夜饭

守夜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年关

进入农历腊月下旬,就进入了春节的年关,这期间事情好象多了起来,没完没了地忙碌,没完没了地期待着,每每这个时候,都是自己把自己弄得特别紧张特别疲累。年关电话也多了,先是朋友之间互相询问到什么地方去过年,或者相邀到什么地方去杀年猪吃“刨汤”,一边是日子的“忙”在等着,一边又是好吃好玩的东西在期待着,就把心思弄淡、弄乱了,做起事情来就不是那么专一和缜密,甚至于还常常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老家的亲人也会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过来询问什么时候回家过年,要不要他们来接等等,亲戚们也经常打电话过来,说某某天要杀年猪,叫到那里去吃刨汤,或相邀到他们那里去过年,所有的日子都被弄得心烦意乱,所有的日子又都被弄得有滋有味。

还在早早的时候,幺叔就来了好几次电话,叫今年一定要到他那里去过年,并一再地嘱咐一定要去,并说到时候叫堂弟开车来接我们。接到幺叔的电话时,年的气氛还没有来,整个日子里还没有散发出年的滋味,那个时候才是农历腊月的上旬,离年还远着,还没有到考虑的时候,而幺叔的几个电话就把年带来了,我也就感觉到年已经近了。

腊月二十一,也就是今年的立春,幺叔杀年猪,本来说好是叫堂弟开车来接我们一家去吃刨汤的,那天我也想回去,想借着去吃刨汤的机会,顺便看看老家的老奶奶们过迎春节。这些年,随着生活的日新月异以及日子的越来越好,原来很神秘的迎春节对外开放了,这个一直不准年轻人参加,特别是不准男人去参加的节日,现在也变得大众化了。奶奶们过节,年轻人虽然还不能加入进去,但可以在旁边看,在旁边听她们唱歌,甚至于还可以坐下,与她们一道分享她们带来过节的美食。不巧的是那天正赶上贵州省第四届文艺奖颁奖彩排,头天晚上一个电话叫我第二天一大早必须要赶到贵阳去参加彩排,回家的计划就此泡汤。虽然头天晚上就给幺叔去电话说明了原因,但是第二天在去贵阳的客车上,幺叔的电话又过来了,他问我能不能请假,能请假就叫堂弟来接我们一家回去。我告诉他我已经坐在往贵阳的车上,车已经走到半路他才无可奈何地把电话挂掉。下午五点过钟,幺叔的电话又来了,他说吃刨汤很热闹,摆了三大桌,很多人都来了,在外工作的两个堂弟家,表妹夫一家,幺叔单位上的很多同事,说就少我们一家,大家都感到很遗憾。幺叔为了让我印证他所说的不差,还让我听到了酒桌上发出来的热闹声,在电话里,我听到有好几个人趁着酒兴一边喊着我的名字,一边高兴地叫着要我与他们干杯。

从贵阳回到都匀,堂弟开车给我送来了几十斤猪肉,是幺叔叫他特意送来给我们过年的,放下猪肉后堂弟又再次告诉我,叫我们一家一定要到他们家去过年,到时候他开车过来接我们。堂弟给我们送猪肉第二天,岳父岳母家也杀年猪,电话过来叫我们一家去吃刨汤,我们不能过去,他们又托长途客车给我们带来了三十多斤猪肉,岳母还在电话里特意告诉我们,这是她煮猪潲喂出来的年猪,没有用任何饲料,整整喂了一年,肉比城里那些肉摊上卖的要好吃得多,就给我们多带了点,叫我们放在冰箱里,慢慢吃,少去买点肉摊上卖的肉,那些肉不香。接着老家的一个表妹夫又给我们带来了猪肉,日子离年还近一个星期,我们家就收到了七十多斤猪肉,这么多猪肉摆放在家里,让只有三口之家的我们既感到满足,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转眼间年就近了,街上人多,车也比平时多了许多,家门前的这条街道,平时没见停放什么车,一夜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这么多车来,去上班的时候看到整条街的两边都停满了车。这条街虽然不是这座城市的主干道,但因为距离闹市区比较近,街两条就变成了很多从附近的县上赶到市里来买东西的临时停车场。办公室旁边的两个超市,从早上九点钟一直到晚上十点钟,每时每刻都是人来人往,人头密集,腊月二十九那天,因为爱人上班走不脱,就带孩子到超市去采购过年用的东西,在超市只转悠了半个小时,我就已经无法忍受那股拥挤,只好匆匆选购了几样东西,急急忙忙从超市溜了出来。

 

年三十

老家不把年三十叫除夕,直接说大年三十。过春节在老家叫过大年,老家一般每年都要过两个年,小年是冬月底腊月初,大年就是春节。但小年不隆重,只是一个圈子里即就我们民族过。我们这个民族在那片土地上本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加之这么多年去打工的人很多,看到周围和外边的很多地方都不过小年,小年也渐渐没人过了,原来小年里的很多习俗和忌讳,诸如小年初一至初三(腊月初一至初三)这几天不准砍柴,不准洗衣服、不准扫地等都渐渐被淡忘了,只有一些老年人还记得小年这个节日,但是他们却无法把更多的年轻人再拉到小年这个节日上来。

大年三十是年味最浓的日子,这一天的年基本是在繁忙中度过的。由于爱人要上班到二十九,三十早上我们才能赶回家。早晨天刚刚见亮,幺叔就打来了好几个电话,催促我们早点赶回去。与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的表妹一家为了等我们,也是要到年三十才能赶回去。幺叔的电话刚挂断,表妹的电话就过来了,说他们已经开车在楼下等我们。刚坐上表妹夫的车,幺叔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叫给他买两个大灯笼去,他告诉我今年在外打工的很多人都回家来过年,为了把年过得热热闹闹,他所在的甲拉村要组织开展迎春运动会,运动会就放在他家旁边的学校里举行,他要把灯笼挂起来,给年增加点喜气。

城里的车依然很多,出城的路很拥挤,尽管我们走的是环城路,车流量仍然很大,出城的进城的,都挤成一大长串,车子在车流中慢慢蠕动着,让人感觉到车不是在走,而是在挪,一点一点地慢慢腾挪。每隔半个小时,幺叔都会打来一个电话,问我们到什么地方了,什么时候能到家?看得出他比我们还心急。

出城后车子就快了许多,一路上虽然看不到什么阳光,但总体感觉天气还是很不错,昨夜飘起的那一丝雨在天亮明后就停止了,除了给路上留下一些湿滑外,并没有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什么影响。从市区往老家所在的县上赶,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青山绿水,青山绿水间分布的民居不断地簇新着,变化着,再加上更多的红灯笼和红对联的衬托,一路走过的日子就特别的崭新和让人振奋。女儿和表妹的孩子看到什么都很新奇,往车子后面掠过的山、水、树林、田野、房屋都是她们的风景,一路上都是她们的惊叫声和啧啧声,受她们情绪的感染,车上坐着的我们几个大人,竟也感觉那些平时在眼里很普通的东西,一下子都变得特别亮丽和鲜活起来。

幺叔家是前所未有的热闹。幺叔住的是自己修的房子,一楼一底,两百多个平方,这个家平时只是幺叔和幺婶两个老人在家,且幺叔因工作关系还经常不落屋,家里就显得特别空荡,现在一下子涌进我们这些在外谋生的十多口人,家就显得特别拥挤了。中午我们赶到时,先到的两个堂弟和表弟他们已经在开始忙碌了。厨房转不开,他们把家什都搬到了屋后的一块空地上,把炉子也搬到空地上就在露天里炒起了菜。男人手忙脚乱地炒着菜,女人在一边烧火择菜、洗菜或帮男人打下手,孩子则在空地上奔跑追逐,或和幺叔家的两只狗嬉戏,一派其乐融融,热热闹闹,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就清晰地被勾勒出来了。

年夜饭吃得很早,下午三点过钟,幺叔家就开始开饭。幺叔亲自点燃了过年的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立即从一种气氛中爆响开来,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寨和附近的山野,于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四面八方地回响起来了。过年啦!孩子们欢呼着,并同时也点爆了他们手里拿着的烟花,五花八门的花朵就在他们面前的半空中开了起来,开成了灿烂的一片花的世界。

年夜饭吃得是空前少有的热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成了满满的两大桌,酒席间的香气氲氤,成人间的互相祝福问候,推杯换盏,孩子间的叽叽喳喳,吵吵嚷嚷,将年夜饭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不知不觉间,我和几个兄弟都喝醉了。当我们靠在沙发上,就着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进入沉沉的梦乡时,年三十的夜也悄悄来临了,而此刻年三十守夜的习俗已经远离了我们几个沉醉的男人。

这一夜我的手机没电,这一夜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朋友发来的祝福短信我也记不清了,半夜醒来时换了一块电池,手机刚打开,一阵短信就铺天盖地漫了过来,试着回了几条短信,由于信号总是不好,很难发得出去,索信把手机关了。跟着大家开好财门后,让幺叔他们去休息,我和几个从酒醉中清醒过来的兄弟,继续年三十的守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陪祖宗过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