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自己喝彩

(2009-12-31 15:56:13)
标签: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劳动过程

成果

喝彩

杂谈

分类: 其它

有些话看似说给别人听,其实就是说给自己。

1120日,到某高校去给学生讲课,主讲的题目是“文学的创意”。“文学的创意”是我这几年在创作中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创意”是个很华彩的词,其实说白了我就是去跟现代大学生们探讨文学创作的构思问题。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的好坏、影响力的大小、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诸多问题不是创作和发表的过程,而是构思的过程。我在此之所以把构思引伸为创意,就是想让自己慎重,把创作当成艺术而不是码字,把出作品当成是一件辛苦的劳动而不是一种生活的游戏方式,把通过写作获得成就当成是付出艰辛获取生活的成本而不仅仅只是去猎取人生中的一段荣耀。在谈到“创意”时我不止一次地对那些虔诚的学生们说:创作是艰辛的劳动,每一次的进展和收获都来之不易,所以当我们在这条路上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沾沾自喜地为自己喝彩。

文学是商品,是需要到市场去流通以寻找生命价值的大众商品。谈到这个问题时,我决没有半点的清高和矫情,我就是这样认为。每写出一个字,我都在梦想着为这个字去找一找市场,然后希望这个字能够寻找到一个适合生存的地方。有朋友认为我俗,以俗人的眼光来看待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大不敬;也有朋友认为我悲观,以消极的心态来对待文学,这决不是什么出好作品的兆头。总结这么多年来的创作,自己的确没有乐观的理由和借口,这么多年来我的文字倒是码了不少,却一直没有能够写出让人满意的作品。正因为如此,对创作就表现得比较虔诚和认真,长期以来一直都在给自己打气,一直就冥思苦想地去寻找好的创意。对我如此,对于也在搞和即将想搞文学创作的人也亦如此。当文学作品变成一种商品在市场流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在市场扩展的今天,在所有的劳动都按着市场规律前行时,再高雅的艺术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也不得不被市场淘汰。市场的残酷和社会的残酷决定了文学的走向,也决定了我们想以文学为生的人的命运走向。正因为认识如此,我就一直不敢为自己喝彩,哪怕听到别人的褒扬,也不敢流露出半点的得意和忘形。

写作其实没有骄傲的理由,写作就是一种劳动表现,通过劳动而出成果,说明付出的劳动没有白费;出作品更没有骄傲的理由,通过劳动而出作品只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当这个过程结束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思考下一步的劳动方式,而不是恋恋不舍地对着这个已经结束的过程做自我欣赏。当然劳动的成果里会包含着掌声、鲜花和来自不同声音的喝彩,但切记的是这些都是别人赋予的,而不是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送花,自己给自己喝彩。

把文学创作看成一个劳动过程,以平常心去对待这个过程,应该才是文学创作成功的关键。但由于文学创作是一个智力劳动,是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的劳动,文学创作无形中就被人为地抬高了存在的身价,以至于有些搞文学创作的人也就天真地认为自己的身价也会高人一等。劳动者出成果,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却有那么一些人,在写出了几篇文字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在他的作品面世,别人还来不及做出评判的时候,自己就率先为自己喝起彩来。这就是浮躁,是时下搞文学创作的人最常见的通病。付出劳动就会有收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成果出来后会让自己满足,让自己虚荣,也可能还会让自己飘飘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但给自己的劳动成果喝彩决不是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出成果只是说明一个劳动过程的终结,而对这个终结成果的评判是由外界决定,决不是由自己决定,因为这个成果要面对的是社会,是公众,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喝彩也罢,批判也罢,只有公众发出的声音才能形成一个让人信服的标准。

不要为自己喝彩,在我认为就是好好把握自己,把握文学作品这个成果的价值。把作品写出来再把作品推给公众去评判,其实就是给自己的作品寻找一条可供生长之路。严谨出精品,这话其实很有道理。如果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抱着溺爱、欣赏的态度,每写出一个字都觉得很好,都感觉无可挑剔,都自认为是精品,都不管不顾别人的反应,自己首先站出来喝彩,先不说作品的好坏,光是这种态度可能就很难让外界接受,自己说好是自己的意愿,这个意愿不一定会适合外界的评判标准,更不一定适合作品的面世和成长。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很多人却还是很难悟透。就像农民种庄稼,庄稼成熟了丰收了,农民决不会因为一年的好收成而沾沾自喜,然后自我陶醉到找不着自我;老师教学生,学生有出息了老师也决不会陶醉到站出来为自己喝彩;工人出产品,产品面世了工人也决不会陶醉到为出一件好产品而洋洋得意;还有演员在台上表演,喊出好的声音决不会是演员自己,如果演员一边表演一边为自己叫好,台下决不会有多少观众。如此等等,这些举例或许都不是很贴切,但细想却是同样的道理。搞文学创作的人写出文学作品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而且也更没有理由和必要来为自己的作品喝彩,自己给自己喝彩的声音除了加重自己的虚荣心外,说不定还会吓跑正在等着为我们喝彩的观众。

文学创作是个不断积累和不断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补充,提高自己作品的创作,以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创意。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创作,以耐心平和的心态去认真构思,在文学创作这条路我们才能够从容走下去,否则除了自我欣赏的喝彩声外,我们所看到的场景就是萧条,是那些无可奈何离我们越去越远的读者的背影。

(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在做完了若干的工作总结后,把当初去讲课过程中说过的话放到这里,警醒自己,也权是给自己的2009年做个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