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自己(《夜郎文学》第十一期目录)

标签:
人文夜郎文学作家文学创作文化 |
分类: 其它 |
作品是作家以文字的形式向读者展示的内心世界。作家们把自己的爱与恨,苦与甜,眼泪与欢笑都抒发出来,书写出一个没有掩饰的情感世界。虽不能说这些情感都充满了沉甸甸的人生体验,但却能让人在这些作品里寻觅到自己的情感之影,精神之迹。作为编辑也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人,每读完一篇充满着作家们内心情感的作品,都颇有许多感受。从作品与作品中选择,在作品与作品中对比,在情感的感悟中吸取,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出想好好重新认识自己的冲动,但真正要把这种冲动付诸实践的时候,才感觉到认识自己也这么艰难。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办一本杂志已经很难,而办一本能够适应市场需要,迎合市场发展,让大多数人喜欢的杂志就更难。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手上的杂志办好,办得有特色,有品位。但由于受地域环境和经济的困扰,使杂志一直都在艰难的背景下左冲右突,寻找生存之路。即使如此,我也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思考,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编辑重新认识自己,作家也应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就是要求作家们在曾经形成的创作之路中重新定位,重新改变。经济的冲击、社会的发展、地域的局囿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使文学创作也变得多样和复杂起来。创作主流的多样化,创作感受的复杂化,以及创作思维的激荡与困惑,已经让很大一部分热爱文学创作的人很难找准自己的位置。于是在前赴后继的作家队伍中,找不准自己的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创作的雷同化就比比皆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走得很累且不说,还总是感觉走不好,走不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步伐。
长期阅读大量来稿,阅读的思维已经变很迟钝,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出现,阅读的兴奋点就不会被调动起来。作为编辑,总是希望看到“新”的东西,能够阅读到让人眼目一新的作品。因为这种希望的存在,就总是希望作家们在酝酿自己作品的时候,多在“新”字上去进行挖掘,多在题材上翻新,思想上求新,结构上创新,叙述上更新。对于作家来说,这个要求有点太过苛刻,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却不容编辑有宽容之心,因为编辑面对的是多样化的文学市场,是更多更加苛刻的读者。写作,其实很多题材都是大同小意,相同的点都很多,如果作家在创作上不注意创新,那么就容易步别人的后尘。试想,一个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与你似曾相识,你还有必要去看这个作品吗?作家用文字抒发出来的作品其实就是想奉献给大家一份感情,一份人生的精彩。作家在创作中只有倾注感情,只有通过感情去演绎的精彩生活,才能够让阅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创作和阅读其实是分不开的,作家创作的作品浸透着作家对人生的体验,文字流露的虽然是作家的生活印迹,作家们以文字的形式通过鲜活的记忆、真挚的情感以及直接或间接的真诚的体验所采撷到的丰富的人生影像和绚丽的人性光芒,也应该是读者在生活中看到的自然的壮阔、四季的轮回,所经历过的成长的裂变、世事的艰辛,所感受到的人情的冷暖、欲望的折磨等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原貌。作家的作品只有融入到读者的共鸣中才能够立足,才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作家的作品应该让读者有一种新的感受,新的认识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作家如果在创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学会重新认识自己,创作出让读者产生共鸣,具有真正生命力的作品应该不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