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青衣

(2015-03-17 01:56:16)
标签:

京剧

青衣

洛城心如

贵妃醉酒

牡丹亭

分类: 心恋中国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洛城心如

   
早就有这样一个愿望——去拍一套京剧戏装照。原因很虚荣,看看我的扮相到底如何。

   
说起来也是缘分,在百度上搜索照戏装影楼,看到第三家觉得淘宝店和网站设置都不错,就打电话过去,预约了时间。

   
预约的是早上,我晚到半个小时。走进影楼的化妆间,一位看上去约莫五十开外的女子,端着优美的姿势,用右手扶着右腮帮,戴一副眼镜,面白腮红,一副雍容优雅的样子坐在化妆镜前等着我。看见我后,她只上下打量一眼,就说:你是国外回来的吧?我说:是呀,你怎么知道?她笑着说:气质不一样。另外,只有国外回来的人才来照这样的京戏照。

   
一见如故,这是我和原天津京剧三团刀马旦的李老师的缘分。她这次来帮人做影楼化妆,是一个巧合。这个影楼也是她作为消遣普及京剧艺术的地方。

   
我换上水衣水裤,李老师开始给我打彩底、涂胭脂、上粉、画眼圈、画嘴唇,另外一位原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的化妆老师开始给我勒头、贴片子,依据我选择的造型,先是旗头片子,后是大头片子。两位老师一起给我插泡子,泡子也按颜色分为蓝头、白头、红头等,根据不同戏服颜色搭配,或者依据角色搭配。只是这一套装扮的过程,真如唱了一次戏。头上戴的都是李老师多年精心积攒下来的行头,看着李老师这样一个认真敬业、骨子里透出对京戏的爱、又是一个讲究细致的人儿,看着她分门别类、有板有眼、井然有序安放的一件件从大到小的东西,才初次见识原来唱京剧是如此讲究繁琐又是别有内涵的一项事物。

   
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李老师从十二岁开始学戏,而且学的是刀马旦,曾经因为文革下放到车间做工人有近十年。后来迎来第二春,她又重新捡起来,并成为剧院台柱子,随剧院走遍欧亚做访问演出。如今的李老师,不问年龄很难看出她已近七旬,有谁能猜出眼前这个脚步轻移、平腹翘臀、眼睛传神、形态婀娜、举止优雅的女人,竟然有过花甲之岁了哪?

   
回美国前,李老师诚请,我们一起进晚餐,听她讲她的故事以及她家庭的故事,也是尽了沧桑、满了凄凉。但是,这些都没有在一个出彩儿的女人身上显露出半分。坐在李老师面前,你感到的是迎面扑来的气息,那样的美好文雅,那样的和蔼端庄,那样的优雅风华。美,是一个灵魂性的传染。懂得赏美而又深有内涵的人,绝不会只被表面的轻浅浮华之美而蒙蔽,而会透过面层能呼吸到那样一股气息和韵味。至美的内在势必导致外在的美丽,只有这样的美,才是真正恒久且能探触另一颗心的美。我想,李老师身上就是这样的美。而她这种美,是几十年一种戏魂的附体,是唯有能让女人展出风华绝代的京戏才拥有的美。

   
看,那眼波传情、眸含秋水;看,那含胸提臀、身段婀娜;看,那小步轻移、步履轻盈;看,那面带笑靥、优雅明艳。若女人,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一嗔一羞,一喜一悲,一爱一怨,都如青山绿水常在,都如春光明媚灿烂,还如唐诗宋词尽了韵味,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还不失一种幽深的静美,能说这样的女人不是极品吗?在认识李老师之后,我知道我又入惑了!因为,京戏若能把一个女人造就如此,那多么值得我去探究啊!

   
穿上李老师精心收藏的戏服,抚着那一针针手绣的图案,或者手画的大朵牡丹,我惊奇一件戏服还会暗藏这么多的工艺。不禁感叹:人人说要传承中华文化,可是我们知道的又有多少?或者只知其表的又占多少?用李老师话说:京剧是一种越到老越入迷的艺术。因为,京剧这种东西,不到一定年龄是不会了解它的。而一旦你入进去了,你爱京剧就如同吸了鸦片,会上瘾,而且这种瘾只会越来越大,到死也不会戒掉。

   
好一个比喻!如果一种艺术无论举手投足,还是眉目传情,或者头饰服装、颜色脸谱都有讲究,里面寓意深厚又繁琐,这就多么像阿里巴巴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如果谈到说戏,那就不是一两个小时能做的事情了。李老师说。戏,可以讲清楚;但戏里的韵和魂,唯有自己用心去染浸,才会得道。

   
实属巧合,我选择的造型里都是青衣角色,好像我记忆里认为美的形象都是青衣角色。李老师说:京剧里扮相最美,唱腔最美,身段最美的,当属青衣。青衣,是端庄、严肃、正派的女子,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由青年到中年,所以青衣角色都是风度凝重,行为端方,气质含蓄的成熟女子。青衣的女子,大多温良谨顺,德言容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她们虽然桃李不言,却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和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

   
青衣,羞涩地扬着水袖,咿呀地唱出心事,沉默后的陈述,压抑后的释放,却又不能超越尺度,在一种认定的规格里,最不能失却的就是女人的贤惠和优美的形象。这样的演绎,虽然有着时代打下的烙印,但时至今日再看,比较现代女性的无拘无束、无信无德,这样的女人又该多么令人敬重和怜惜。

   
所以,只有上了点年纪,才会看京剧,才会懂青衣。因为走来的岁月,使得人与戏之间有了灵犀相通。有时看青衣,宛若看自己。

   
照相了!李老师教我怎样最到位地做好每一个京剧的经典动作。一个云手,一个盘腕,一个转身,一个圆场,到水袖的轻颤,眼神的流转,指尖的兰花形状,面庞的百媚千娇,如此精致地攒出来的一个女人,她腼腆,淡秀,恬静,妩丽,她包含着中国传统女子所有的风情,她堪称人间尤物,怎能不美呢?青衣,她,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亦真亦梦……

   
若为戏,人生何来蹉跎?若为青衣,做女子怎不尤物?

   
这就是中国的国宝——京剧里的魂!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梦青衣

和李老师合影

此篇发表在2015-4-9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5-04/09/content_7268473.htm

梦青衣

http://img.users.51.la/16597139.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