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2013-04-25 10:57:06)
标签:

日本

富士山

平和公园

樱花

心如

分类: 心游世界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富士山脚下

    远在公元286年,因为地震而引发火山 ,伊豆岛附近的几个山峰都被吞并了,留下一个山头,扇把似地伸向太平洋里,就是富士山。这火山先后爆发过十八次,最后一回,是在1707年,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现在是休眠状态。

    我们旅行团从关西一路走来,晚上住在箱根山脚下一个温泉旅馆。在这里可以尽享富士山脚下温泉的滋养,可以泡汤后穿起和服去吃鱼生和北海道的长腿蟹,可以黄昏时分在酒店外的湖边散步赏景,可以清晨时分尽情呼吸富士山传递下来的清灵空气。。。我们在美景和米酒的陶醉下度过一个美丽的夜晚,准备转天去看富士山。

    每个和我同年代的人,从记事起就知道富士山。一片樱花从中,一座白雪压头的山峰呈倒立的扇形状屹立,不巍峨,却有一种柔性的刚阳美。富士山和樱花,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是日本的代表和象征。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杨导说,一年四季能在远方看到富士山的机会不是很多的,她大部分的时间躲在云雾里,所以有“含羞女神”之称。由此我想到一路来见到的日本女子,她们都是富士山女神养育出来的女儿,性情含蓄,温柔细心,热情知礼,使人睹之难忘,心情舒畅。

    我们是幸运的一群人,富士山好像攒足了劲头来迎接我们。难得看到其真面目的富士山,今天在蓝天白云下却是这样赤裸裸地显现,那样毫无娇羞之态,那样落落大方,那样任我们一览无余。

    一个园锥形的山体冲进了视野,山顶四周白雪皑皑,不知是雪,还是云,白茫茫一片;山的下半截儿,与之不同,尽是黑如碳石一般的山崖。一座山竟然两种意境、两种状态,不可思议!日本是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富士山虽是国内第一高峰,海拔也只有3776米,山上的积雪难以消融,才导致这样的两种状态。这种阴阳分割,在别处难以见得,富士山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 

    名声遐迩的富士山,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真的不敢想象。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仰望富士山顶,山坡里的火山灰彷佛是富士山女神撒下来的一袭长裙,斜斜地垂到山腰。五合目以上的地方,布满火山灰和沙砾,树木稀疏,有的地方寸草不生,试想当年火山喷发之时岩浆燃烧,百里之外的东京浓烟滚滚,场面何等惊心动魄!如果坐在黑色而坚硬的岩石上,抓过一把火山土,似乎能闻到了岩浆燃烧之时的焦味。

    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份量极重,位置无可比拟;因此,被誉为“圣岳”。在日语里,“不死”、“不尽”与“富士”不仅发音接近,还都有久胜不衰之意。自古以来,富士山就成为日本传统的山岳信仰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些文学家、艺术家并在作品里加以表现,当作讴歌的对象。江户时代的诗人石传丈三,就用中文写过诗,题目是《富士山》:“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登富士山的路,殊途而异趣。从北麓进山,可以看富士五湖,那里晴光涟艳,阴雨迷蒙,山光水色,景色宜人,有似中国江南的风光。从南口登顶,是高原地带,绿草如茵一派草原牧场风光,还能见到四季不同的山花 ,次第开放,缤纷斑烂,绚丽极了。大自然的真实生命奇妙无比,这是最好的心灵给养。

    富士山高3776米,日本人将全山的高度分为十段,每一段为之“一合目”。山顶为“十合目”。公路只修到山腰的五合目,高度2305米,再往上走,只能靠双脚走路了。我们的大巴车只能开到四合目。

    没有樱花的富士山,似乎是失去情人的少女,风情尽失,略显孤单。也许时节不对,富士山脚下的湖泊相比中国那么多风景如画的湖泊,则显得比较平淡无奇。富士山只能远望不能近观。上到四合目,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只能看到一点带雪的山头,松散地蔓延在眼前,抹杀了富士山的整体感和美感。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富士山的美,是动态和变化莫测的,换个地方,另找一个角度,景象就会截然不同。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都四月了,富士山的树枝也未泛青,断枝败叶,狼籍满地。有一根树干歪斜在路边, 已经死去,但不见有人收拾,更显得衰败零乱。这里的缘由我是知道的,这就如同美国的黄石公园:“日本和美国一样,是世界上植被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六十六,是中国的五倍;森林木材储藏量已达到35亿至40亿立方米,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进口木材占到总需求的百分之八十。他们禁止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每年要从中国进口200多亿双,约占进口的百分九十九,为了向日本出口一次性筷子,中国每年要砍掉250万棵大树,相当于全年林木消耗量的百分之十八。”资源极端缺乏的日本,倒有那么多的木材储备。如何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他们有一整套法规和制度,日本的国民都能自觉地来做,都自觉爱护资源,节约资源,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我看过一个资料片,有关这方面的教育,他们从幼儿园抓起的,给孩子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很小就懂得保护和爱护环境,培养这方面意识,还要学会环保的技能。从小学到中学,环保是必修的课程。在日本,一个全职太太,首先要做到的是如和搞好垃圾分类,学会六个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不出差错。由一点到全体,使我们知道,日本的树木为什么宁可滥在地里,也没人去砍伐的道理。他们有严格的法律与民约,让 他们牢牢记住,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爱惜本国资源,就是安国立帮表现,为了子孙后代永不受穷,就是使这些树木烂在地里,化为灰烬,也不能去碰它一下,倘使要实用,就需从国外进口,本国的资源绝不能消耗一分的。这是他的老祖宗教给他们的。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这一点,与国人的表现,差异太大了,譬如对于资源的奢侈浪费,被看为小事,反而从小对学生大讲“地大物博” “资源雄厚”,对比日本人的现实,真的令人汗颜。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来过富士山,却只能仰望其山巅,并没登上其顶峰,算是给未来留下一个再故地重游的理由。

    富士山,虽有美丽无比、令人迷恋的一面,却也能看到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 风化后的满山碎石,看到那个原始的、裸露的、丑陋不堪的山脉。好像人生的一种境地,美好绚烂的幻境之后,是一种真切残酷的现实。富士山的真面貌是一座活火山。在她如花似玉的表象之后,是越积攒越猛烈的爆发力。一旦爆发,就像魔鬼地狱,会毫无怜惜地毁掉一切美丽。这又像人性,总会在善恶美丑交织中显现。即使如此,面对富士山那千姿百态,变化万端的美景,人们还是要趋之若鹜,一饱眼福。所以说,远距离地观看富士山才最美,看富士山,是雾中看花花更美的感觉。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八十五年前,诗人徐志摩曾陪同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到日本讲学,担任泰戈尔大师的英文翻译,所到之处,无不受到高规格隆重的欢迎。因徐志摩的声望过大,日本又是一个“粉丝”众多的国家。徐志摩为之而兴奋不已,以著名的《留别日本》一诗来赞美日本的历史与文明:

留别日本——徐志摩

 

我惭愧我来自古文明的乡国, 

我惭愧我脉管中有古先民的遗血, 

我惭愧扬子江的流波如今混浊, 

我惭愧--我面对着富士山的清越! 

 

古唐时的壮健常萦我的梦想: 

那时洛邑的月色,那时长安的阳光; 

那时蜀道的啼猿,那时巫峡的涛响; 

更有那哀怨的琵琶,在深夜的浔阳! 

 

但这千余年的痿痹,千余年的懵懂: 

更无从辨认--当初华族的优美,从容! 

催残这生命的艺术,是何处来的狂风?-- 

缅念那遍中原的白骨,我不能无恫!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平和公园

我是一枚飘泊的黄叶,在旋风里飘泊, 

回想所从来的巨干,如今枯秃; 

我是一颗不幸的水滴,在泥潭里匍匐-- 

但这干涸了的涧身,亦曾有水流活泼。 

 

我欲化一阵春风,一阵吹嘘生命的春风, 

催促那寂寞的大木,惊破他深长的迷梦; 

我要一把倔强的铁锄,铲除淤塞与臃肿, 

开放那伟大的潜流,又一度在宇宙间汹涌。 

 

为此我羡慕这岛民依旧保持着往古的风尚, 

在朴素的乡间想见古社会的雅驯,清洁,壮旷; 

我不敢不祈祷古家邦的重光,但同时我愿望--  

愿东方的朝霞永葆扶桑的优美,优美的扶桑!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平和公园留念

    也许诗人对日本过于理想化和浪漫热情的赞许,这种描写,在徐志摩的时代终究给他带来麻烦。但是,诗中用四个“我惭愧”开始,情绪高昂,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日本的羡慕与期望,反之则加深了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惆怅。这与诗人在《落叶》中的感喟一脉相承:“再看日本人天灾后的勇猛与毅力。我们就不由的不渐愧我们的穷,我们的乏,我们的寒伧。这精神的穷乏才是真可耻的,不是物质的穷乏。我们所受的苦难都还不是我们应有的试验的本身,那还差得远着哪;但是我们的丑态已经恰好与人家的从容成一个对照。”

    日本的国风秉承了富士山的特色,美有缺陷,却蕴含威猛。其中值得我们回味借鉴的东西,会很多很多。气,是一切之本。我们中华民族该有的雄壮威严的顶天立地之气,需要从细小处建构起来。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该有的道义和责任。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愿世界充满和平!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祝福、祈祷!

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富士山(ふじさん,FujiSan)是日本第一高峰,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休眠火山,2002年8月(平成14年),经日本国土地理院重新测量后,为3775.63公尺,接近太平洋岸,东京西南方约100公里(60哩)。是日本国内的最高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处于休眠状态,但地质学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类。2013年4月富士山不断发现山体出现异变。一条长300米、宽约10米的裂缝让当地人感到不安。

象征着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富士山。

环绕锯齿状的火山口边缘有“富士八峰”,即剑峰、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驹岳和三岳。富士山属于富士火山带,这个火山带是从马里亚纳群岛起,经伊豆群岛、伊豆半岛到达本州北部的一条火山链。

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它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

富士名称源于虾夷语,现意为“永生”。原发音来自日本少数民族阿伊努族的语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体呈优美的圆锥形,闻名于世,是日本的神圣象征。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引以为傲的象征。富士山山体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称。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从东向西分别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山中湖最大,面积为6.75k㎡。湖畔有许多运动设施,可以打网球、滑水、垂钓、露营和划船等。湖东南的忍野村,有涌池、镜池等8个池塘,总称“忍野八海”,与山中湖相通。

富士山的南麓是一片辽阔的高原地带,绿草如茵,为牛羊成群的观光牧场。山

的西南麓有著名的白系瀑布和音止瀑布。白系瀑布落差26m,从岩壁上分成十余条细流,似无数白练自空而降,形成一个宽130多米的雨帘,颇为壮观。音止瀑布则似一根巨柱从高处冲击而下,声如雷鸣,震天动地。富士山也称得上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山上的各种植物多达2000余种。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富士山脚下的温泉酒店

平和公园
    平和公园。“平和”,即“和平”,日本人常常拿中文乱用, 创不出新的,就拿别人现成的,聪明与“鬼”气都表现出来。公园傍山而建,一座尖顶的白塔 ,盛着佛祖的舍利子, 来此瞻仰,是为了拜佛骨。里面 没有寺庙,也没有园林,连一堵都围墙也看不到。在平和公园的制高点能够视野开阔,放眼望远,恰好看到对面的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宽敞的平和纪念公园位于海岛南部顶端附近。它的主要观光点是冲绳县平和祈念资料馆,里面庄严的记载着战争发生、战争本身和冲绳岛的重建历史。公园的其它纪念碑包括“平和之础”,由很多大石板组成,上面刻着所有阵亡的战士和平民的名字,也包括韩国人、台湾人、美国人和不列颠人。伴着美丽的花草、广大的庭园,平和纪念堂及和平纪念资料馆静静地屹立着。纯白的纪念碑由立体堆锦的方式制作而成,漆制的和平纪念像以温和稳重的表情屹立在那儿。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平和公园的设立,正是为了表达日本人对战争的控诉、祈求世界和平的愿望。平和公园,不单意味深长,而其清幽雅致的景色更是她魅力所在。这里也是远观富士山的最佳地点,天气晴朗时,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更可一览无遗。

至于园内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座来自印度的舍利子塔,白色的塔身,下面放有金色的佛像,笔直地屹立在平和公园的大广场上,从佛性的慈悲表达了反战讯息。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此外,公园内还有大小钟各一座,游客可在大钟下拍照留念,亦可敲打小钟,静听庄严肃穆的钟声在大自然间回旋飘荡。在回头下山的路上建有一座庙宇,大门左右各置神像,门外更有特大草鞋等趣味装饰,充满传统日本情怀。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印象日本(三)——富士山

樱花、富士山、和平,一个美丽无比的春天。希望世界永远美好,不要再有战争和仇恨。 

 

http://img.users.51.la/16597139.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