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这样一场清新春雪后的清晨,我幸会了草茉莉老师。

草茉莉老师镜头下的这场难得的雪景。
这是北京初春一场雪后的清晨,满目洁白。清新的空气,沁人心扉。
七点多的时候,草茉莉老师,精神抖擞,如在博客里看到她一如既往的神采,从北京城的另一端打车,跑过还未融化的清新白雪,历程十几公里,来看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博友,一个极为景仰她的晚辈。
匆匆一见,就如我们彼此想象中的一样,都留下美好和深刻。草茉莉老师,一个非凡的女性,一个我敬佩的学者,竟然如此亲和热情,让我受之有愧,却也更加敬重她。
我是在丰采园里认识草茉莉老师的。
长者丰采园是我自开博来最欣喜于中的博客圈,这里虽然是长者博客圈,却人才济济,活动繁多。书画、摄影、文学、音乐等都有各自的圈子博客,大家在那里可以交流学习,展示才华,互通有无。丰采园中的博友们,随着圈子组织的各地活动,玩乐起来只强过年轻人,甚至比他们还欢快活跃。其中有些人曾经那么杰出,那样颇具成就,却和普通人无异。他们在丰采园大家庭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活点滴,分享彼此的忧伤快乐,一起在博客这个平台上尽享其给予的满足和幸福。
在丰采园的这些杰出人士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申江小吴和草茉莉老师。

草茉莉老师夫妇和申江小吴合影

草茉莉老师做了《丰采园》的封面人物。
草茉莉老师,一个执教一生的法律系教授,成为荣获俄罗斯政府“友谊勋章”的第一中国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阴历二月下旬,山里虽然还很有些冷,但那满山的桐籽树都已经开始青枝绿叶了。
理财坝黄先生娘子要临盆了。这将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其实他们已经生过七个孩子,老大和老五、老六、老七都是男孩,可是都不到两岁就先后夭折了,活下来的是老二、老三,是女孩,老四是男孩。三个都在读小学。
黄先生是个中药先生,在家乡一带很有名气 —
药术精良、古道热肠。这天他心情不错,因为冬春一直流行的瘟疫总算过去了。用现代的科学术语,那就是流感吧,总不至于是“非典”。可是乡亲们也够苦了,吃不起药啊!黄先生暗地里白送了不少药,医为仁术,不能不救啊。
先生娘子要生了,黄先生不能进产妇的屋子,进“血屋”是要倒楣的,黄先生自然是严格遵守这一自古流传下来的规矩的。娘子早“发动”了,一直没生下来,黄先生在堂屋等着,真的很累,他假寐过去了。
大女儿十二岁,管点事了,她在服侍母亲。快半夜了,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先生娘子终于顺利生产了。“妈,是个妹妹”——大女儿告诉她。这实在是个不好的消息:四个儿子“丢”了,她真的好盼望一个男孩,两个女孩已经够了啊!黄家三房才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又生一个丫头!生意不好,又要多一张吃饭的嘴巴,生活真的好沉重。妈闭着眼睛说:“大妹儿,这个妹妹就不捡了吧”。“不捡”就是让新生儿自己慢慢死掉。
在六十多年前的大巴山区,弃婴溺婴是极普通的事情,尤其女孩子,扔一个婴儿和扔一个小猫小狗无异。
大女儿看到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她舍不得这妹妹。她跑到堂屋,大喊:“爸爸,妈生了,生个妹妹,说不捡了!”
黄先生惊醒了。黄先生说:“大妹儿,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到处开满粉籽儿花,象云霞,象锦缎。这个女儿一定要捡起来。”黄先生决心善待这个女儿,兴许她还有些来历哩。
粉籽儿花就是草茉莉,姑娘们常将它的种子敲开,用里面的粉来擦脸,所以叫粉籽儿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六十四年前,这就是我出生的故事,是母亲去世后大姐讲给我听的。
我惟一的感觉是同情和可怜我的母亲。
我感激两次给我生命的父亲。” ——摘自草茉莉老师的《草茉莉的由来》。

草茉莉老师镜头下的白玉兰。

她是摄影高手,她是美学大家,她更是植物专家。来到草茉莉博客,会学到很多花草树木常识。
我相信冥冥中的天责。一个“有来头”的生命,天自留,因为她来到人间,本富有使命。
草茉莉老师,因为自小生活所困,三岁扫地,四岁开始抱柴,所以她总戏称自己是山里来的柴禾妞。正是这个柴禾妞,走出大山,穿双布鞋,背上行囊,身揣十五元钱上到重庆求学,二十岁时已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俄语教师。文革期间,耽误了她大把好时光。文革后,她奋起直追,苦攻法律,研究法学,直至今日,她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中俄两国知名的法学家。
草茉莉老师的博客,充满真情。这真情,贯穿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文字之中。洋洋洒洒的丰厚博文中,从那文采飞扬的字里行间,有对亲人父母深深的亲情,有对师长朋友的厚厚的友情,有亲近山水美景的温情,有回顾往事展望未来的豪情。
这是一个奇女子!她的奇迹,不只限于学术上的成就,以及那作为学者来说所得到的最高荣誉。她的最大奇迹就是她是一个才华全面、品性高雅的女子。她的为人,她的胸怀,她的情操,她的纯良,全然是女性的楷模,可能难有哪个女人能超越她,做这样一个事业丰收、生活幸福的成功女人。
幸福的女人,睿智的女人,快乐的女人,美丽的女人,细腻的女人,风度的女人,风情的女人,丰富的女人,成就的女人、贤德的女人。。。再用诸如此类的褒义词来定义草茉莉老师,都不会过分。

草茉莉老师镜头下的俄罗斯。草茉莉老师,原名黄道秀,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曾在苏联喀山国立大学法律系进修法律。主要译著有《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俄罗斯联邦仲裁程序法典》、《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国际法史》、《苏维埃行政法》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友谊勋章”。
在草茉莉老师的博客中,总会让你感受到不尽的热情和温馨。篇篇游记,不逊色于散文家;张张摄影美图,让人感觉像是出自摄影家之手;而谈家事时她又如唠家常一般,一个普通女人的生活琐碎和情感她一样不缺;她回顾往事时,则又那样款款情深,对亲人们的拳拳之情,无不感人至深。
草茉莉老师没有转载过任何一篇博友们对她赞美有加的博文,以收藏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而这样的博文充斥丰采园中。每一个亲身感受过草茉莉老师的博友,都无不被她那谦和、温馨、幽默以及平易近人的风范所感染,无不立刻就喜欢上她,在充满敬意的同时,乐于和她一起欢度欢聚的时刻,快乐的时光。这就是草茉莉老师,无论光环如何璀璨,我还是原来的我。她是一朵朴实纯真、不改本色的草茉莉,默默地绽放,暗暗地吐香,不惊不扰,从容淡定。

丰采园的博友们和草茉莉老师欢聚一堂。
依稀还记得,当我看完草茉莉老师获奖博文《感谢祖国》之后的感动。
这是原文:“从10月22日我接到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通知之起时,我就知道梅德韦杰夫总统将于11月4日亲自给我授予友谊勋章。那些日子一直为上海国际会议忙碌着,又不断地接受朋友们的祝贺。
俄外交部和总统办公厅告诉我,在总统授勋后我将有2分钟的时间致答辞。我从不喜欢在台上读稿子,但在如此重大的场合讲话,我也总在心里想着怎么去做恰当的表达。
当我步入典礼大厅,被引导到位于大厅前排中央的主宾席,并在梅德韦杰夫总统、普京总理、基里尔大牧首的名牌旁看到我的名牌的时候,我好容易克制住热泪,心里涌动起无限的激动:我,一个普通中国教授,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中国妇女,何德何能,怎么可以在俄罗斯的三巨头身旁找到自己的位置?答案只有一个:中国!我的祖国,我那日益强大的祖国,我那今日世界上谁也不能忽视的祖国!我明白:这个显赫的位置不是给予我个人的,而是给予我身后那个伟大国家的。
我决定在答辞中一定要表达给我的授勋是俄罗斯对中国的友好。同时,因为一共有五位外国人接受友谊勋章,有6位外国人接受普希金奖章,他们来自十个不同国家,所以我只能谈友谊,而不能只强调中俄关系。
在接受梅德韦杰夫总统授勋以后,我即兴致答辞:
尊敬的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人民团结日,在伟大俄罗斯公民米宁和巴扎尔斯基公爵的故乡,我被授予了友谊勋章。我认为这枚勋章不仅是对我五十年工作的奖赏,更是表达了俄罗斯对我的祖国—中国的友好感情。
五十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教授和翻译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法律。我非常骄傲的是,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我们两国人民、两国法学家之间一座小小的,但可靠的友谊之桥。
我将一生不仅把这枚勋章珍重地挂在胸前,而且珍藏在心灵深处。我将时刻准备着为中俄世代友谊的发展而尽一切努力!
谢谢大家。!”——来自草茉莉博文《感谢祖国》
“我,一个普通中国教授,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中国妇女,何德何能,怎么可以在俄罗斯的三巨头身旁找到自己的位置?答案只有一个:中国!我的祖国,我那日益强大的祖国,我那今日世界上谁也不能忽视的祖国!我明白:这个显赫的位置不是给予我个人的,而是给予我身后那个伟大国家的。”——多么真挚感人啊!
在现今,多少人呼喊爱国,多少文章在呼吁爱国,比较那些沽名钓誉的,那些道貌岸然的,那些只说不做的,草茉莉老师,用几十年的呕心沥血,用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一腔热情,为俄罗斯的法律学,为中俄之间的友谊,做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友谊勋章”,她挣得的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但是,获奖的那时那刻,她心中全然没有自豪和自傲,而是满怀激动地把一切荣誉归给了日益强大的祖国,这样的心怀,是何等地博大啊?
感谢丰采园,让我认识了草茉莉老师——这样一个杰出的女性;感谢草茉莉老师,让我们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现实黑暗中,如看到一抹清亮的晨色,如吹一袭和煦的清风,似在提醒我们——这个社会,不乏正义、纯善、美好和高尚。这些人,这些事,就隐藏在我们博客中,就活生生地在我们身边,他们在平凡中闪烁伟大,他们用认真、平静和淡然的回应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天职、天责和天福,他们在打开我们的眼目,让我们看到浓雾之后,终会有蓝蓝天、白白云。。。

草茉莉老师荣幸地和俄罗斯三位巨头坐在了一起,而且和普京总统成为了朋友。

这得到殊荣的时刻。

两分钟的讲话,真挚感人,充满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最美丽的笑容,最美好的时刻。

草茉莉老师近照,好喜欢她这一身的蓝色装束,典雅高贵,雍容大方。
祝福草茉莉老师。祝您明日更加幸福、健康、成就和快乐!
草茉莉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ia
新浪长者丰采园圈:http://q.blog.sina.com.cn/zzfcq
草茉莉老师博文《踏雪寻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0caf0102dzk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