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觅家园(一)

(2011-10-01 13:43:19)
标签:

美国

买房

家园

心如

杂谈

分类: 心忆往事

寻觅家园(一)
寻觅家园(一)
我新买房子的后院景色

     我相信缘!这缘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奥秘所在,也包括人和事物。比如买房,总会在“踏破铁蹄无觅处”的时候,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眼前一亮,似乎终于寻觅到了前生那个熟悉的地方。欣欣然地,从心底里就认准了它,无论如何,知道这就是我该归属的地方。

    买房的人,大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茫茫世界中,人要选择一个角落,给自己寻觅到一处安身之地,或与之伴随过人生的一段时光,或将与之相伴终身,这个地方就是家。家就像一个坑儿,把人像萝卜一样地埋下,让人在这里生根,使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它牵扯着心。有了真正属于了自己的家,人的心才踏实,才觉得自己在世上有所归属。无论外面怎样的风霜雪雨,只要有了家,人才不会感到凄凉孤苦。家是无声无息无尽的爱,永远安详地张开双臂,等待拥抱回归它的人。。。
寻觅家园(一)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人啊,怎能没有属于自己的家?

    上个月的一天,我想起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很想打电话给她。于是拨通了她的电话。没想到,我们这一聊就聊了两个小时。其中,一半的时间我们在聊房子。也正是因为这个电话,启动了我蓄意已久的再买房的念头。

    多少次,我梦想会拥有这样的一个家:在远离喧闹人群的地方,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有四季交替的轮回,有冬天的雪,有秋天的落叶,有春天的嫩黄。。。有一处自己的院落,供我种下那些五彩缤纷、形色各异的花草;有一个壁炉,在漫天飘雪的时候,尽享温馨和温暖;有满目的绿色,总会令人感染到希望;还有一个狗狗的房子,或绿色,或红色,静静地装点着院子的一个角落;有一两只可爱娇憨、忠实不弃的狗儿进进出出,给全然的宁静添上一笔鲜活。。。

    我的家,该是一座单层的小屋,白墙红瓦,房屋的一角探出一两棵夹竹桃,或粉色,或白色,给房屋当陪衬,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其实任何事物都应该是正好,多一点会画蛇添足,少一点会略有缺陷,房子就更是这样。简单不失情趣,安宁不缺活泼,丰富不显繁杂,要的就是一种感觉,这感觉让再烦躁的心也能安顿下来。在这样的家里,看日出,迎晚霞,把匆匆而过的时光,过得更有姿色一些,这就是所谓的享受生活吧!
寻觅家园(一)
    当我从网上第一眼看到这座因交易失败而重回市场的房子时,我知道,这就是上帝为我预备好的礼物——一个属于我的家!不消一刻的功夫,我就决定买下它。接着马上联系到以前的地产经纪人琳恩,请她代我们联系卖方经纪人,开始协商房屋价格。其实,这只是我看到的第二个房子。看过这个房子后,我似乎没有欲望再去探寻其它的了,认定非它莫属。

    记得,第一次买房时,我买之前足足看了八十个房子。在几乎就要丧失信心的时候,我开车路过一处插着销售牌子的房子,就顺路进去看了看。穿过房子,走进后院,红色的围墙和浓郁的果树交织形成一幅柔和的画面;一张玻璃面的餐桌,几把宽大的藤椅懒散地摆放在白色顶子下的patio上;红砖在地面上铺成美丽的图案;一片绿茵茵的草坪显得整个院子生机勃勃。。。眼前这一切,让我顿然产生一种熟悉感。这就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家。

    我也许别无其它成就,却天生对房子有一种嗅觉和灵感。
寻觅家园(一)

    1998年,我仅付三千美金首付就买下了在美国的第一栋house。那时,我正怀孕待产,没有工作,经济拮据,一切未来不可知,却不知道哪来这么大的胆量,就一心一意地要买房。Ryan则是毫无底气、惴惴不安地,他是那种很怕有压力的人,大概大多数美国人都这样吧。为了买房子,我们吵了很多次,我要买,他不要买,一个据理以争,一个尽力否定。最后,我以沉默和冷战取得了胜利。

    那时我的想法很明确,我要给儿子一个真正的家。我要让儿子在出生后,有院子可以玩乐,有车库可以捉迷藏,用自己的洗衣机和烘干机给他洗衣服,不用和他人伙用,我要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养子的天伦之乐。。。坚定不移地买房,是我那时雷打不动的决定。

    感谢上帝,我们居然买成了房子,做下来了贷款。虽然买房后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但我们坚持了过来。买房后的第三年,全美贷款利率下调,我们从三十年贷款转为十五年贷款,每月的按揭并没有相差很多。

    事实证明,不是我当年的坚持,如果依着Ryan,可能今日我们会难以度日。2006年,我们卖掉这第一处房子的时候,净赚了两倍多。
    人生真是莫测,在我三十岁之前,我哪会知道,最后我的家要落在地球的另一头,我将要在那里度过后半生。

    我已经在美国居住了十六个年头,天天讲着英文,吃着西餐,住的社区、去的教会、交往的社会关系,几乎都是美国人,却很难在心里有归属感。因为要随着Ryan,我已经很少参加中国人的团体活动了。渐渐地,我似乎习惯于现有的生活内容,即使依然还有心的隔膜。
寻觅家园(一)
    有根据说,一个人要想移民,最好在十四岁前,这样才能很快被同化。否则很难摒除已有的文化和习俗,很难融入新的社会里。

    “融”这个字极为形象。像糖,被含在嘴里,人的体温将糖一点点地化成水,顺着食道流进体内,直到整块糖无影无踪。移民的人,就如这块糖。只是,人不是糖。有些刻进骨子里的东西,一生都难以除掉。

    记得,在别离故乡八年后,我带着两岁的麦克斯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里。印象中,家,应该还是面临海河的那座高层。那是一个两居室的单元房,每个居室都能看到蜿蜒的海河,天津站在视野的尽头若隐若现。每天清晨,我都会在窗前凝视一会儿,看河上的点点风帆,听不时鸣响的汽笛声,眺望顺海河水蔓延下去、时而朦胧时而灿烂的景色。。。这些日积月累的记忆,在我心里根深蒂固,难以割舍。

    但是,这个我熟悉的家,在离家赴美前的最后一瞥里,成为了定格。。。(待续)
寻觅家园(一)
寻觅家园(一)小资料:美国房价暴跌

    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美国各地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在东北部,罗得岛之首府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 R.I.)的房价已经跌过大半;底特律(Detroit)是中西部房市受损最为严重的城市; 而在美国南方房市最惨的则要算圣露西港(Port St. Lucie, Fla.)了。拉斯维加斯,迈阿密,和奥兰多房价大幅缩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拉斯维加斯跌了48%,迈阿密和奥兰多分别跌了38%和31%。加利福尼亚州的梅塞德.(Merced, Calif.),一个宁静的居住型城市,距离悠仙美地国家公园和太平洋沿岸都很近,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典型。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梅塞德的普通住宅价格已经下跌了62%,荣登全美房价跌幅最高的城市之首。

美国房价跌得最惨的五个城市

1. 梅塞德,加利福尼亚州 (Merced, Calif.)
房价最高点: 2006年第二季度
最高点时房价的均价: 336,743美元
2009年第三季度房价的均价: 127,585美元
美国联邦住房融资的房价指数的百分比变化:下降62.1%

2. 斯托克顿,加利福尼亚州 (Stockton, Calif.)

房价最高点: 2006年第二季度
最高点时房价的均价: 368,945 美元
2009年第三季度房价的均价: 168,633 美元
美国联邦住房融资的房价指数的百分比变化:下降54.3%

3. 莫德斯托,加利福尼亚州 (Modesto, Calif.)
房价最高点:2006年第一季度
最高点时房价的均价: 324,846 美元
2009年第三季度房价的均价: 151,298 美元
美国联邦住房融资的房价指数的百分比变化:下降53.4%

4. 费尔菲尔德,加利福尼亚州(Vallejo-Fairfield, Calif.)
房价最高点: 2006年第二季度
最高点时房价的均价: 401,293美元
2009年第三季度房价的均价: 210,194 美元
美国联邦住房融资的房价指数的百分比变化:下降47.6%

5. 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 (Las Vegas-Paradise, Nev.)
房价最高点: 2006年第四季度
最高点时房价的均价: 303,781美元
2009年第三季度房价的均价: 159,405美元
美国联邦住房融资的房价指数的百分比变化:下降47.5%

    美国买卖房屋都是通过房产经纪公司运作,待售房子前面都会有这样的牌牌。上面有经纪人联系电话,买卖双方通常是互不见面的。美国那些好的区域,好的学区房源价格不会跌得太多。

    全国房地产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数据显示,自去年3月至今年3月,美国的房地產买主有9%来自中国,比2007年的5%显著增加,目前在外国买主中排名第二,仅次於加拿大(23%),但高於并列第三的英国、墨西哥和印度,这三国均為7%。
寻觅家园(一)
在我家的后院,可以看到日出。清晨,喝着咖啡,看着日出,那是怎样的享受?因为一时半时麦克斯转不了学,我们决定暂时把房子租出去。盼着在自家院子看日出的那一天!

 http://img.users.51.la/16597139.asp

寻觅家园(一)寻觅家园(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为棒球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