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三个备忘录 法规学习笔记 (下篇)
(2012-11-07 18:19: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三、财务顾问-并购重组及借壳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三个备忘录 法规学习笔记
(下篇)
第一章 总则... 1
一、立法目的... 1
二、股权激励的定义、基本方式... 1
三、基本原则... 1
第二章 一般规定... 2
一、对上市公司的总体要求... 2
二、激励对象... 2
三、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 2
四、禁止提供财务资助... 3
五、股份来源... 3
六、数量... 4
七、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内容... 5
八、股权激励计划的行使及终止... 6
第三章 限制性股票... 6
一、限制性股票的定义... 6
二、限制性股票的业绩条件... 6
三、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 6
四、限制性股票的时间... 7
五、限制性股票的禁售期限... 7
第四章 股票期权... 8
一、股票期权的定义... 8
二、股票期权的行使限制... 8
三、股票期权的授予... 8
四、股票期权的时间... 8
五、股票期权的授予价格... 8
第五章 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 9
第三章 限制性股票
一、限制性股票的定义
第十六条
二、限制性股票的业绩条件
第十七条
三、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
要点 |
法条 |
1、市价为基准 |
第十八条 (一)定期报告公布前30日; (二)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至该事项公告后2个交易日;
(三)其他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2个交易日。 |
2、具体细则 |
备忘录1号 三、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折扣问题 1、如果标的股票的来源是存量,即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则按照《公司法》关于回购股票的相关规定执行; 2、如果标的股票的来源是增量,即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取得股票,其实质属于定向发行,则参照现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有关定向增发的定价原则和锁定期要求确定价格和锁定期,同时考虑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 (1)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50%; (2)自股票授予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激励对象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自股票授予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得转让。 若低于上述标准,则需由公司在股权激励草案中充分分析和披露其对股东权益的摊薄影响,我部提交重组审核委员会讨论决定。 |
3、分期授予下的具体规定 |
备忘录1号 四、分期授予问题 若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方式为一次授予,则授予数量应与其股本规模、激励对象人数等因素相匹配,不宜一次性授予太多,以充分体现长期激励的效应。 若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方式为分期授予,则须在每次授权前召开董事会,确定本次授权的权益数量、激励对象名单、授予价格等相关事宜,并披露本次授权情况的摘要。授予价格的定价基础以该次召开董事会并披露摘要情况前的市价为基准。 其中,区分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方式按以下原则确定: 1、如股权激励计划的方式是股票期权,授予价格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第24条规定确定。 2、如股权激励计划的方式是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定价原则遵循首次授予价格原则,若以后各期的授予价格定价原则与首次不一致的,则应重新履行申报程序。 预留股份的处理办法参照上述要求。 |
四、限制性股票的时间
要点 |
法条 |
1、不得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时间 |
第十八条 (一)定期报告公布前30日; (二)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至该事项公告后2个交易日;
(三)其他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2个交易日。 |
2、授予日 |
备忘录1号 六、授予日问题 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中须明确股票期权或者限制性股票的具体授予日期或授予日的确定方式、等待期或锁定期的起止日。若激励计划有授予条件,则授予日须确定在授权条件成就之后。 |
3、股权激励与重大时间间隔期问题 |
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 二、股权激励与重大事件间隔期问题 1、上市公司发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重大事件,应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期间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完毕后30日内,不得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2、上市公司提出增发新股、资产注入、发行可转债等重大事项动议至上述事项实施完毕后30日内,上市公司不得提出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增发新股、发行可转债实施完毕指所募集资金已经到位;资产注入实施完毕指相关产权过户手续办理完毕。 3、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至股权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30日内,上市公司不得进行增发新股、资产注入、发行可转债等重大事项。 |
五、限制性股票的禁售期限
要点 |
法条 |
1、基本规定 |
第十七条 |
2、限制性股票的禁售期 |
备忘录1号 三、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折扣问题 1、如果标的股票的来源是存量,即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则按照《公司法》关于回购股票的相关规定执行; 2、如果标的股票的来源是增量,即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取得股票,其实质属于定向发行,则参照现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有关定向增发的定价原则和锁定期要求确定价格和锁定期,同时考虑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 (1)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50%; (2)自股票授予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激励对象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自股票授予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得转让。 若低于上述标准,则需由公司在股权激励草案中充分分析和披露其对股东权益的摊薄影响,我部提交重组审核委员会讨论决定。 |
第四章 股票期权
一、股票期权的定义
第十九条
激励对象可以其获授的股票期权在规定的期间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上市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可以放弃该种权利。
二、股票期权的行使限制
第二十条
三、股票期权的授予
第二十一条
四、股票期权的时间
要点 |
法条 |
1、授权日、可行权日、有效期 |
第二十二条 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不得超过10年。
第二十三条 股票期权有效期过后,已授出但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不得行权。 |
2、不得授予股票期权的时间 |
第二十六条 (一)定期报告公布前30日; (二)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至该事项公告后2个交易日; (三)其他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2个交易日。 |
3、不得行权期间 |
第二十七条 (一)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至该事项公告后2个交易日;
(二)其他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2个交易日。 |
4、与重大时间间隔期 |
备忘录2号 二、股权激励与重大事件间隔期问题 1、上市公司发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重大事件,应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期间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完毕后30日内,不得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2、上市公司提出增发新股、资产注入、发行可转债等重大事项动议至上述事项实施完毕后30日内,上市公司不得提出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增发新股、发行可转债实施完毕指所募集资金已经到位;资产注入实施完毕指相关产权过户手续办理完毕。 3、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至股权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30日内,上市公司不得进行增发新股、资产注入、发行可转债等重大事项。 |
5、授予日 |
备忘录1号 六、授予日问题 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中须明确股票期权或者限制性股票的具体授予日期或授予日的确定方式、等待期或锁定期的起止日。 若激励计划有授予条件,则授予日须确定在授权条件成就之后。 |
五、股票期权的授予价格
要点 |
法条 |
1、授予价格的基本规定 |
试行办法
第二十四条 (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 (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
第二十五条 上市公司依据前款调整行权价格或股票期权数量的,应当由董事会做出决议并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或者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 律师应当就上述调整是否符合本办法、公司章程和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向董事会出具专业意见。 |
2、进一步强调 |
备忘录1号 四、分期授予问题 若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方式为一次授予,则授予数量应与其股本规模、激励对象人数等因素相匹配,不宜一次性授予太多,以充分体现长期激励的效应。 若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方式为分期授予,则须在每次授权前召开董事会,确定本次授权的权益数量、激励对象名单、授予价格等相关事宜,并披露本次授权情况的摘要。 授予价格的定价基础以该次召开董事会并披露摘要情况前的市价为基准。其中,区分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方式按以下原则确定: 1、如股权激励计划的方式是股票期权,授予价格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第24条规定确定。 2、如股权激励计划的方式是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定价原则遵循首次授予价格原则,若以后各期的授予价格定价原则与首次不一致的,则应重新履行申报程序。 预留股份的处理办法参照上述要求。 |
第五章 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
要点 |
法条 |
1、 薪酬考核委员会制定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
第二十八条 备忘录2号 四、其他问题 董事会表决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时,关联董事应予回避 |
2、独立董事发表独立意见 |
第二十九条 |
3、董事会审议,并公告三个文件 |
第三十条 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至少应当包括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至(八)项、第(十二)项的内容。 |
4、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
第三十一条 (一)股权激励计划是否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二)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已经履行了法定程序; (三)上市公司是否已经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 (四)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存在明显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和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 (五)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
5、必要时聘请独立财务顾问 |
第三十二条 独立财务顾问应当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至少对以下事项发表专业意见: (一)股权激励计划是否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二)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可行性; (三)对激励对象范围和资格的核查意见; (四)对股权激励计划权益授出额度的核查意见; (五)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财务测算; (六)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股东权益的影响; (七)对上市公司是否为激励对象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的核查意见; (八)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存在明显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九)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的合理性; (十)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必须聘请财务顾问的情形 备忘录3号 五、同时采用两种激励方式问题 同时采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应当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对其方案发表意见。 |
6、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
第三十三条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备案材料应当包括以下文件: (一)董事会决议; (二)股权激励计划; (三)法律意见书; (四)聘请独立财务顾问的,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五)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依照规定需要取得有关部门批准的,有关批复文件; (六)中国证监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 |
7、中国证监会无异议之后发布股东大会通知 |
第三十四条 |
8、发布股东大会通知同时提供相关文件 |
第三十五条 |
9、独立董事须征集投票权 |
第三十六条 |
10、股东大会表决内容 |
第三十七条 (一)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权益数量、所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来源和数量; (二)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和范围; (三)股权激励计划中董事、监事各自被授予的权益数额或权益数额的确定方法;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激励对象(各自或按适当分类)被授予的权益数额或权益数额的确定方法; (四)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标的股票禁售期; (五)激励对象获授权益、行权的条件; (六)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或授予价格的确定方法,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或行权价格的确定方法; (七)股权激励计划涉及的权益数量、标的股票数量、授予价格及行权价格的调整方法和程序; (八)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终止; (九)对董事会办理有关股权激励计划相关事宜的授权; (十)其他需要股东大会表决的事项。 股东大会就上述事项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股东大会必须提供网络投票 备忘录1号 八、股东大会投票方式问题 公司股东大会在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投票表决时,须在提供现场投票方式的同时,提供网络投票方式。 股东大会关联股东回避表决 按照备忘录1号 二、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成为激励对象问题 关联股东对关联事项需要回避表决 |
11、交易所办理信息披露并登记结算公司办理 |
第三十八条 |
12、开设专门账户 |
第三十九条 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以及不得转让的标的股票,应当予以锁定。 |
13、有权机构确认方可行权 |
第四十条 已行权的股票期权应当及时注销。 |
14、变更须经股东大会批准 |
第四十一条 变更和撤销的严肃性 备忘录3号 一、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与撤销 1、为确保股权激励计划备案工作的严肃性,股权激励计划备案过程中,上市公司不可随意提出修改权益价格或激励方式。上市公司如拟修改权益价格或激励方式,应由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公告撤销原股权激励计划的决议,同时上市公司应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终止原股权激励计划备案的申请。 2、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撤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决议或股东大会审议未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自决议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董事会不得再次审议和披露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
15、定期报告中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
第四十二条 (一)报告期内激励对象的范围; (二)报告期内授出、行使和失效的权益总额; (三)至报告期末累计已授出但尚未行使的权益总额; (四)报告期内授予价格与行权价格历次调整的情况以及经调整后的最新授予价格与行权价格; (五)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各自的姓名、职务以及在报告期内历次获授和行使权益的情况; (六)因激励对象行权所引起的股本变动情况; (七)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方法。 |
16、披露会计处理 |
第四十三条 |
17、交易所规则 |
第四十四条 |
18、登记结算公司规则 |
第四十五条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在其业务规则中明确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登记结算业务的办理要求。 |
|
备忘录2号 四、其他问题 4、上市公司应当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明确规定,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权激励计划之日起30日内,公司应当按相关规定召开董事会对激励对象进行授权,并完成登记、公告等相关程序。 |
|
备忘录3号 六、附条件授予权益问题 股权激励计划中明确规定授予权益条件的,上市公司应当在授予条件成就后30日内完成权益授权、登记、公告等相关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