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指数持续回落 通缩真的会来吗
(2008-11-12 22:30:32)
标签:
杂谈 |
昨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十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4%,这是17个月以来的一个新低,也是今年连续第六个月的下跌,一度在高位徘徊的数据,为什么会持续地回落呢?它会给拉动内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央视《今日观察》的节目演播室内,陈伟鸿和两位评论员霍德明和张鸿解读新数字带来新变化,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面对走低的物价?
形成CPI持续下跌的原因
霍德明:国际宏观环境
今年连续第六个CPI指数的一个下跌,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到国际之间的需求了。第二,从06年到08年,国内货币采取的是紧缩,缩到最后存款准备金率调到17.5%。
CPI就好象是身体里面的器官,有时候会生病,会感觉到心在怦怦跳。而当它跌到某一个低点的时候,虽然心脏还在正常运行,但却完全不感觉一个持续下行的走势。
通缩时代会来临吗?
霍德明:绝对不到通缩阶段
CPI下降表示通缩的迹象了吗?这个信号已经传递出来了吗?
我们首先来看CPI的下降是4%,在严格上,理论定义上,绝对不到通缩的阶段,但是我觉得是有这个可能的,。因为今年年中的国际形势恶化的情况,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还是影响之大。
张鸿:应该担心通缩的可能性
现在的的确确有通缩的可能。但是不能光看十月份这一个月度的数字。其实一到十月份,整个CPI的涨幅还达到6.7%左右,其实还不是一个低位的运行。虽然我们现在也没有通胀的压力了,但要谨防通缩,也许通缩它可能不会来得那么快。
担忧是应该的,但是我觉得通缩不会到来。因为还没有这个通缩苗头的时候, CPI出来两天之前,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就是让这个经济保持活力。
龚方雄:担心的是通缩而不是通胀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
那么从整体的供需形势上来看,肯定是供大于求,这种形势显然是不利于价格的。所以说我们担心的是通缩而不是通胀,那么现在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也是要保证我们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也就是目的要拉动最终需求,那么要维护市场信心,就像我们温总理讲的,是一个信心的问题。
十大政策确保物价不会硬着陆
王微:国家已经出台政策调整价格形势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霍德明:高明的CPI政策,就是让百姓忽视CPI
对于CPI,不应该关心短期的上涨或者短期的下跌,而是它那个波动。我们应该尽量地把这个波动变小。其实最好的CPI,应该是让老百姓平常不把CPI当做话题,就好象你的心跳一样。
如果一天到都在谈CPI的话,不管是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我相信都不是好事情。
因为很平稳的发展是CPI最好的状态。就像人的心脏一样, 20岁时候,心跳数应该是多少,50岁的心跳是多少,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当然不同经济阶段,国家肯定有不同的政策。这种政策其实就是让CPI维持一个稳定,当老百姓不关心CPI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高明的CPI政策。
(CCTV-2《今日观察》,播出时间:周一到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