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3-06-18 17:55:06)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票、投资类

 

作者:散户之友

    日期:2013年01月12日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

    中国A股目前为止一共有四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形成一个葡萄酒板块。随着白酒板块的火爆,赚钱效应扩散开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葡萄酒板块。 

    一、中国葡萄酒主要产区、品种和企业
    葡萄酒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朝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便是明证。当下中国牛气冲天的白酒,实际上其酿造技术成熟于元朝,葡萄酒历史相比白酒毫不逊色。
    目前世界上优质葡萄产区主要集中在北纬30度至52度之间,以及南纬15度到42度之间。中国幅员辽阔,覆盖了北纬30度至52度全区域。中国主要优质葡萄产区为东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黄河故道、新疆、甘肃、陕西、宁夏、西南高山、广西等13个。(图)

[转载]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转]
     当前世界优质葡萄酒种类中的绝大部分,例如红酒、白酒、玫瑰红、香槟、雪莉、白兰地、冰酒等等,中国大陆均可酿造,品质上乘。
    中国大陆目前排名靠前的葡萄酒企业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龙徽、莫高、中葡、通葡、云南红、丰收等。姚明葡萄酒产地在美国旧金山纳帕谷,不在此列。

    二、未来消费量发展空间
    依据政府出台的《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中国四大酒类行业中,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销售收入来说,未来葡萄酒是仅次于黄酒的最具发展空间的行业。
    当前中国葡萄酒消费仍处在起步阶段,人均葡萄酒消费量2010年为0.92升,世界平均水平为3.6升左右,而韩日分别为7.3升和7.1升。2011年中国人均消费量刚好超过1升,世界平均水平上升到3.8升。由此可见,中国葡萄酒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未来价格提升空间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葡萄酒售价不菲,一瓶好的葡萄酒动辄成千上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成千上万的葡萄酒是少数,绝大部分的葡萄酒其实售价并不高。
    中国葡萄酒尽管价格较低,但无论是从出厂价还是从零售价来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并不太大,考虑到葡萄品质以及酿造技术水平,短期来看,中国葡萄酒未来价格提升空间并不算太大。长期能否有较大提升并向日本等国看齐,有待跟踪观察。

    四、未来盈利水平
    依据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从1999年到2011年,中国葡萄酒全行业毛利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而总利润率整体趋于稳定。
    毛利率从40%左右下滑到30%左右,总利润率稳定在11%-12%附近,多年来没有多大提升。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冲击。2011年进口葡萄酒乱象有所放大,媒体关注度也较高,社会舆论对进口葡萄酒构成一定负面影响。如果今后进口葡萄酒趋于理性,国产葡萄酒抓住机遇奋起直追的话,行业毛利率有望趋稳并微幅提升,总利润率有望摆脱徘徊局面而出现小幅提升。

    五、未来利润来源
    一般来说,酿酒行业的利润增量主要来自于“提价”和“增量”,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未来中国葡萄酒提价的空间在短期来说并不太大,持续小幅提价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来说,销量增加的空间更大一些。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未来销量增加的空间,不能简单理解为由现有的酒企来瓜分。每年新增的进口葡萄酒数量,以及每年新增的酒企的销量也会占据一部分份额。要知道,近年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增长较快,所占消费总额的比重逐年加大;另外,新的葡萄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加。

    六、未来影响利润的因素
    葡萄酒影响利润的因素主要有葡萄品质、优质葡萄定价权、酿造工艺及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渠道、分销模式、企业治理结构、体制机制等。
    全部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基本状况
    名称      主营收入   归属净利润  毛利率(%)  资产负债率(%)
    张裕A     58.8751     19.0721      76.64      29.41
    ST中葡    *4.6344     -1.8365     *48.60      68.24
    莫高股份  *2.4970      0.4778     *72.47      10.13
    *ST通葡    0.9460      0.0391      49.88      49.17
    注:1、以上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公司2011年年报,只统计葡萄酒项目;
        2、主营收入及归属净利润单位为亿元;
        3、ST中葡主营收入数据、毛利率数据均剔除了农业项目的干扰;
        4、莫高股份主营收入数据、毛利率数据均剔除了大麦芽及药品项目的干扰。

    七、主要上市公司简介
    1、张裕
    张裕是中国葡萄酒第一品牌,上市12年多,涨幅非常可观,给投资者的回报也非常丰厚,深受投资者喜爱。
    目前张裕拥有葡萄园25万亩,约占我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年产葡萄16万吨,居葡萄酒行业第一位。另外,张裕还从中葡天山北麓等处低价购买优质葡萄。
    张裕产品结构清晰合理,梯度明显,主打品种突出,高档化趋势较明显,与我国未来葡萄酒消费不断升级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张裕葡萄酒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酒庄酒,包括爱斐堡酒庄、卡斯特酒庄、冰酒酒庄、凯利酒庄及其它酒庄,还有一些在建的酒庄(宁夏罗斯十五世酒庄、新疆巴保男爵酒庄、陕西瑞那城堡酒庄等),目前是0.4万吨,未来五年要达到1万吨,这是高端产品。
    二是解百纳,目前是三万吨,未来五年至少要达到5万吨,这是葡萄酒产业的核心部分,定位为中高端。
    三是是中低端产品。
    张裕体制改革及EMBO早在2005年就已经完成了,管理层实现了曲线控股,各项激励机制也较完善和高效,公司治理较好,各种复杂关系基本上都已经理顺。
    我国葡萄酒消费仍处在培育阶段即初始阶段,消费者普遍对葡萄酒的认知水平较低,对各种葡萄酒的口感、品质、内涵、文化无具体认识,也无较专业的判断力和品鉴力,甚至对葡萄酒的饮用方式方法也存在误区,经常闹出笑话。
    在此背景下,葡萄酒的消费主要靠品牌厂家的广告引导,以及受销售渠道及营销方式的影响。张裕在这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广告自不用说,营销及渠道方面,公司在改制前就已经设立分销公司,扩大销售人员队伍,扩大分销范围,形成三级分销体系的深度分销模式,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营销工作精准而高效。
    公司拥有约4000个经销商,销售触点向县一级延伸,深度分销较成功,且公司对经销商掌控有力,有相当大的优势。
    正是因为张裕在销售渠道和网络上占据优势,使得其受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在全行业来说相对较小。2012年第一季度或许是张裕的一个低点,随着今后三大新酒庄产品的加速推出,以及代理进口酒的发展,加上控制费用等因素的积极影响,主营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幅度有望出现回升。
    2、ST中葡
    ST中葡原名新天国际,后因经营不善,几欲退市,2009年中信入主,更名为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中葡。
    ST中葡主营为酒业及农业,2011年年报显示,就类收入占总收入88.96%,毛利率为48.60%;农业占比11.04%,毛利率仅10.71%。也就是说,中葡收入主要来源于酒类。
    中葡主要的看点有两个,第一个看点是中葡拥有3.6万亩优质葡萄园,另外有12万亩“公司+农户”模式的葡萄园。这些优质葡萄园主要集中在北纬44度天山北麓,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优质葡萄产区之一,傲视群雄。第二个看点是中信集团大力支持。
    尽管中葡拥有大量优质葡萄(原料),但在所有四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中葡毛利率最低。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在生产、宣传、销售、渠道和终端等环节缺失和缺位。
    即便是在葡萄(原料)方面,公司也未能充分利用。由于产能不足产量受限,公司被迫将一些过剩的优质葡萄(原料)卖给(张裕等)竞争对手,而且售价并不理想。也就是说,公司尽管占据了优质葡萄园等重要资源,却没有优质葡萄定价权。
    按照现在公司的规模及生产经营状况,中葡的成品酒年销售收入要达到5亿元方可实现主业盈亏平衡;要想实现整体盈亏平衡,酒类收入需要大幅超过5亿元才行。2011年酒类收入仅4.6344亿元,稍低于5亿元,净利润(包括农业)亏损1.8365亿元,中葡整体扭亏任重道远。
    未来看点主要有三点:
    一是公司继续扩大自由葡萄园面积,计划在“十二五末”达到5万亩。
    二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华东中信与拉菲大股东罗斯柴尔德家族合资的酒庄(拉菲控股)可能与中葡存在同业竞争的嫌疑,该酒庄未来存在与中葡合作的预期(不过资本兄预感最终合作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
    三是中信继续从融资、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信金融部门内部招待一律使用公司尼雅系列葡萄酒。
    3、莫高股份
    莫高股份是四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上市时间最短的,也是潜力较大的一个。
    莫高主营为葡萄酒、大麦芽和药品,其中葡萄酒收入占总收入的68.98%,毛利率高达72.47%,接近张裕,远高于全行业30.45%的平均水平;大麦芽占比21.76%,但毛利率仅为10.13%;药品(甘草等)占比9.29%,毛利率为48.68%,由此可知,莫高主要利润来源于葡萄酒。
    近年来,莫高酒类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1.9769亿元,2010年2.3341亿元,2011年2.4970亿元,酒类毛利率2009年61.52%,2010年60.90%,2011年提升到72.47%。净利润增长幅度2009年-27.17%,2010年16.31%,2011年13.40%,2012年第一季度似乎有所加速,提升到24.78%。
    莫高葡萄园在我国最优质的葡萄产区之一的黄土高原区,主产葡萄品种为黑比诺。莫高产品在甘肃省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拥有绝对优势。
    2012年6月2日,公司公告,与甘肃省武威市政府签订协议,“十二五”期间,公司建设自有葡萄园1万亩,政府主导“公司+农户”模式8-9万亩,公司在武威地区新建3万吨葡萄酒产能。如果以上项目顺利完成,加上现在已有的葡萄园,届时公司将在武威拥有葡萄园将超过10万亩,产能达到6-8万吨。
    莫高2011年年报显示,葡萄酒销量在2010年0.5万吨的基础上稍有增长;估计当前葡萄园约2万亩,产能在1万吨左右。由此可见,“十二五末”,公司葡萄园面积和产能都将大幅增长数倍,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莫高是国企体制,相关机制并不灵活,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司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莫高资产负债率2011年仅为10.13%,为四家葡萄酒上市公司最低水平,比较“干净”,股权结构也较合理,这为今后体改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莫高未来的主要看点有两个:
    一是省外市场的拓展,当前省外市场处于培育期,对利润的贡献有限。
    二是酒庄酒的推出,莫高从2008年开始涉足酒庄酒,该项目2011年完工,目前对利润的贡献有限,但是,酒庄酒的推出可以使产品进一步升级,例如马扎罗、金爵士等,售价不菲。
    4、*ST通葡
    *ST通葡是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曾经是响当当的国内葡萄酒著名品牌之一,上市10年,逐渐沉沦,由于经营不善长期亏损,濒临退市的边缘。近年来不断有重组的传闻出现,有些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但最终未能完成。
    2009年12月1日,通葡通过资产重组议案,拟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通恒国际持有的云南红酒庄葡萄酒、云南高原葡萄酒、云南红酒业发展、云南高原生物等四家公司的全部股权。此议案拉开了通葡重组的序幕,云南红资产注入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并对未来充满憧憬。
    但是,2010年12月21日,证监会重组委员会审核该议案,结果为未通过。
    2011年重新申报,并获得受理。
    然而,2011年7月29日公司宣布,由于通恒国际在评估基准日(2009年7月31日)之后对上述四家公司进行了利润分配,使得上述四家公司目标资产价值发生重大改变,重组被迫中断。
    2012年5月17日公司公告“新华联”已将股份顺利转入“吉祥嘉德”名下,吉祥嘉德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21%,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新华联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随着新华联的退出和吉祥嘉德的顺利上位,市场出现三条相关传闻:吉祥嘉德的实际控制人是香港吉祥集团、资产重组的操盘人是民生商联、通葡将收购当地地方白酒品牌洮儿河。但以上三条传闻均受到公司公告辟谣。
    通葡未来的看点是重组。
    由于通葡濒临退市,重组工作迫在眉睫,未来重组工作将如何演变,静观其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