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材都来了,校园足球如何“抓娃娃”

(2015-03-16 12:55:24)
标签:

体育

教材都来了,校园足球如何“抓娃娃”


文/李松林
《燕赵都市报》专稿http://epaper.yzdsb.com.cn/201503/14/537767.html


    教材都来了,校园足球的春天还会远吗?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绍,人教社将于月底编成《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分7册供三年级到高中学生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足球教材首次采用3D图像展示技巧动作,还引入二维码,“扫一扫”可看技术视频。(3月12日《现代快报》)


    虽然,这几年有关中国足球的争论从未间断,但有一个共识弥足珍贵——— 中国足球的出路,说到底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发展校园足球。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重新编写出版足球教材,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横向看,放眼国外,诸如日本、德国、巴西等国,足球教材一直保持适时更新,具有较高水准;纵向看,虽然我国不缺足球教材,但据了解,在小学阶段用的教材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即使2009年高教出版社新出了一版教材,可供完善的地方也不少;甚至,在某些地方的学校,师生连一本可供学习的足球教材都没见着。从这个现实看,此次人教社出版的教材,既强调分阶段安排基础学习内容,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更辅以最新3D技术进行图像和视频展示,可谓用心良苦,进步不少。


    有网友好奇,人教社为何此时推出足球教材?其实,如果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逻辑。去年7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加快校园足球的普及。而在上个月27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也提到,要真正落实“足球从娃娃抓起”,使校园足球、职业足球、社会足球、新型足球学校等衔接贯通,完善“中国足球系统”。置于这样的大背景下观之,编写足球教材无非是助力“足球进校园”,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必要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有了足球教材,如何让其“物尽其用”,真正把校园足球的根基打牢,为我国整体足球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三个问题急需得到重视和解答。首先,如何保证课程设置科学;其次,教学场地有无保障;第三,师资的问题如何协调。以上也是普及发展校园足球最核心的三个议题。从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啃骨头”的难度不小。这需要教育、体育等部门牵头指导,各学校落实相关领导责任,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以上三问得到解答。在设置课程上,不仅要有量的保障,还要有质的追求。足球教材中的内容再精彩,也需要实践来体验和提升,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懂球,更要能踢球、会踢球;在教学场地上,不妨结合实际,更多采取小场地教学,也要给学生多举办一些校内、校外的比赛活动;在师资问题上,需要加强老师的足球知识和技能培训,必要时可聘请一些专家教练进行教学交流演示。只有师资基础良好,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总之,发展校园足球,关键在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足球、爱上足球。足球教材对助力校园足球是一大利好,但眼前需要协调的资源、需要纾解的困难还有很多。这些资源的准备是否到位,困难的纾解是否得力,将是检验校园足球成效的试金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