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我们如何做新闻?

(2013-11-01 00:04:08)
守好职业操守这条“生命线”

李松林

   最近,《新快报》及其记者陈永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边,《新快报》“请放人”的呼唤言犹在耳;那头,陈永洲已向警方坦承“收受他人钱财,连续发表十余篇失实报道,其中只有一篇半是自己采访完成。”

   虽说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但从已披露的信息看,记者、媒体的职业操守问题显然无法避而不谈。新闻记者究竟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媒体如何恪守职业操守?如何把握新闻工作的原则和边界?所有疑问都值得我们省思。

   在人们眼中,记者是“啄木鸟”,通过客观报道展现生活的酸辛疾苦,寻求社会公平公正。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我国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层面涌现出一批十分优秀的记者和作品。但与此对应,新闻传媒业也正遭遇日益严峻的挑战。一些记者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诸如失实报道、“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不正常的新闻现象开始浮现。个别记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主动“找线索”进行新闻敲诈和恶意诽谤中伤。不仅让一些个人和企业蒙受损失,同时也亲手为自己筑起了牢笼。

除了记者个人,新闻媒体同样要守好职业操守。这一方面首先蕴含在整个新闻理念和价值体系中,另一面也体现在媒体自身对记者的监督管理上。因此,既要防止和杜绝从整个媒体层面滋生的策划作假、新闻失实;也要通过教育活动和内部规制加强对记者行为的监督。一旦对此认识不足,放松警惕,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世界新闻报》因为窃听丑闻,最终不得不选择关闭;《新快报》闹出的“大乌龙”,也再次敲响媒体守好职业操守、对本单位记者加大监管的警钟。

中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种利益的博弈和声音的较量左右着社会方方面面,新闻传媒业也不例外。恪守新闻职业操守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底线和“生命线”。不管记者还是媒体,在开展新闻传播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现象和本质相结合,牢牢把握真实、客观、公正原则,坚决杜绝虚假、夸大、揣测和诽谤等不良因素。守好职业操守这条“生命线”,是对媒体公信力和媒介生态的负责,也是作为时代记录者的最起码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