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捐款发霉是畸形红会下的“蛋”
文/李松林
昨日,网爆成都市红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被严重损耗,甚至被盗,最后超过500台募捐箱被弃于仓库。目前,成都市红会对此事未予以回应。(11月26日,《新京报》)
自去年“郭美美”事件以来,中国红会的声誉和公信已经遭到公众的强烈揶揄和质疑。虽然此后红会也在积极回应和改变,但谁也没想到其“熊市”仍会延续。成都市红会的“被曝光”,再次残忍地把红会抛到了舆论的舌尖上。
毫无疑问,爱心捐款发霉、募捐箱被损被盗是让人无比寒心和愤怒的。公众的涓涓爱心得不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反馈,一方面让人对捐款逐渐丧失了冲动和信心,另一面也不能及时对某些社会群体给予援助,可谓害处多多。另外,募捐箱被损被盗也暴露出成都市红会平日里对其缺少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待,也就不难理解了:成都市红会连募捐箱里的捐款都懒得清点过问,你还想期待它能监管维护好募捐箱?
这恰巧就是当前我国红会在现有体制和运作机制上暴露出的不完善、不规范。一者,行政化思维主导下,我国红会的财务管理和分配使用尚不透明;二者,当前我国红会的捐赠款物和招标采购活动普遍不够公开。而红会现有体制和运作机制上的不完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了公众对于爱心慈善事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红会“闭门造车”,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少来自行政、舆论的监督与责任风险,由此产生“郭美美”、捐款发霉、募捐箱被损被盗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显然,相关机构和领导也认识到了这些严重的问题。12月7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发布消息称其社会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王振耀、白岩松等15名各界知名人士担任委员。遗憾的是,中红会的这一举动却在一定程度上被舆论“唱衰”,公众普遍担心社会监督委员会最终只是一个“花瓶”,不能对纠偏红会工作和发展带来实质性影响。
其实,捐款发霉、募捐箱被损被盗表面看是成都市红会缺少责任心,监管不严的问题,实际上不过是当前畸形的红会组织下的一颗蛋。因此,要想从根子上消除这些乱象,推进红会改革已势在必行,势在立行。因为只有红会改革得彻底,改革得干净,慈善和爱心的能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传递。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有了共识:今年7月31日,国务院就曾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对红会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红会与政府、红会内部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也得以厘清。这表明,红会改革这块骨头虽然十分坚硬,但也必须下定决心好好啃。成都市红会的乱象被曝光,在坚定加快红会改革的同时,也向我们敲响警钟——红会改革是全国一盘棋,不仅要中红会给力,地方红会也必须抓紧时间行动起来。
12月2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