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摇号”分配座位是种偷懒行为

(2011-03-16 21:59:31)
标签:

杂谈

“摇号”分配座位是种偷懒行为

 

 

     最近,北京邮电大学调整了图书馆自习室的管理办法,通过摇号分配座位,如果被摇中,就可以拥有座位一年的时间。(316日,中国广播网)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有句名言:如果真的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可如今,在大学里,图书馆已经日益成为了学生们“抢位”的战场。天堂变“战场”,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更有学校硬件设施资源的捉襟见肘。

 

 

     为此,不少学校想尽办法缓解“抢位”大战,协调紧张的座位资源。最常见的莫过于排队占座——谁起来的早,谁就有优先获得座位看书的权利。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在大学图书馆再次得到了完美应用。然而,北京邮电大学的“摇号”分配座位法,打破了这种惯性思维。企图利用“公平公正”的“摇号”来实现图书馆自习室座位的最优分配。

 

 

     只是,笔者对此“摇号”办法有些不同的意见。我认为,“摇号”分配座位实质上只是学校管理部门的一种偷懒行为,并不能够达到所谓的“公平公正”。关于“摇号”分配座位,我有三点想法不得不说。

 

 

     其一,“摇号”本质上与买彩票无异,都靠运气来获得和维持。如同购房“摇号”一样,“摇号”分配座位也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摇号”行为下,每天起早排队的学生可能丢掉看书的“宝座”,而此前从未去过图书馆的学生则有可能成为拥有座位“幸运儿”。虽然,对于每一位参与“摇号”的学生来说,获得座位的机率看似均等。但在这背后,一些学生此前起早排队付出的努力将最终化为“沉没成本”,这又怎能说是一种公平公正?

 

 

     其二,学校方面表示,“如果被摇中,就可以拥有座位一年的时间”。这句话是对公平公正的再次侮辱。有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学生在“摇号”当天幸运地获得了座位,而此后的一年时间内,该学生经常不去图书馆,甚至长期将座位闲置,学校是否也会认为这是一种公平公正?浪费座位资源不说,反而背离了“摇号”分配座位的初衷。

 

 

     第三,“摇号”分配座位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连“标”都不能治。笔者本身也是一位大学生,深知拥有一个座位看书对发展自我的重要。然而,就算图书馆座位紧张,学校就不能再想想其他办法吗?非要通过“摇号”这种披着正义狼皮的做法来剥夺部分学生看书的权利吗?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除开自习室外,还有好几栋教学楼一楼的教室被规划为自习室供同学们自习看书,如此很好地解决了座位紧张的难题。

 

 

     大学是求知的圣地,是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从某种角度来讲,对一个难题、一个事物抱有怎样的应对心态,多少折射出一所大学的品位和管理者的智慧。遗憾的是,在“摇号”分配座位这件事儿上,我们看到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家长式”的“为学生做主”,还有经不起舆论推敲的“摇号”偷懒办法。

 

 

     从根本上来说,企图以“碰运气”来解决问题的社会不是正常的社会;企图以“摇号”来解决图书馆座位紧张的大学算不上真正有识有谋的大学。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各种“摇号”已经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请北京邮电大学的管理者们多开动脑筋,想想办法,不要再玩这种“碰运气”的把戏,真正权衡一下:在缓解图书馆座位紧张这点上,学校还可以做出哪些实际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