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笑纳企业快艇,有点看不懂
(2010-07-14 21:54:50)
标签:
杂谈 |
几天前,绍兴县安昌镇的5家印染企业出资15.5万元,购买了一艘7米长的快艇,送给镇政府,用于监督辖区内企业的排污。(7月14日《钱江晚报》)
考虑到地方政府监督企业排污工作之苦,绍兴5家印染企业竟集体募资给政府献上“好礼”——快艇一艘。如此举动怎能不使人“感激涕零,不知所言”?
作为政府,在资金有限、设备有限的现实困境下,得此“至宝”当然“喜洋洋”。一来可以凭借快艇的速度对违规排污企业杀个措手不及,二来也能阔别过去“艰苦奋斗”的岁月,方便灵活取证,提高工作效率。真是十全十美之举!
既然赠送快艇的企业很有“诚意”,政府又何乐不收呢?但是,这样的一笔“交易”还是引起了舆论的跨目相待。比如,“政府部门在涉及捐赠企业的环保监督时,会不会因此而“手下留情”?“,又比如“处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政府能直接接受企业的集体捐赠吗?”种种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虽然官方在第一时间出面表示“这是我们政府所需的自律性监督,不能替代执法职能,执法权在环保部门,所以并不存在‘手下留情’的说法。”但依旧不能消弭公众心头骤聚的疑云。
更为关键的是,官方的这种“辟谣”无异于“法官自己办案”。因为缺乏民意的参与和公共意见的制约,“自我审判”式的表态注定难以服众。
虽然赠送“宝物”的一方是5家企业,但人们还是把注意和怀疑的焦点积聚到了政府身上。细细想来,这并非民意的“恶意揣测”和“有罪推定”,而是现实中这种企业和官方你情我愿式的“交易”,结果往往使人“很伤很搞笑”。生活经验告诉人们,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5家企业如此乐意“投政府所好”,会不会换来政府监管上的“投桃报李”实在容易令人止不住“浮想联翩”。
不过,快艇已经送了,政府也已收下,总不能灰溜溜地退回去吧?不然政府的脸面形象还往哪放?所以,对于企业送政府快艇这一单子“生意”,我们只能擦亮眼睛,拭目以待了。我想,那些还未来得及送政府快艇的企业也不用着急,因为政府已经拍胸脯表示将用平等的眼光执法,“执法时决不会对捐赠企业手下留情”。如此算来,你们还省了那15.5万元人民币呢,岂不更好?
总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政府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不应当接受企业的馈赠。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的政府部门,既便表态的决心再坚决,也无以自证其清。既然勇于收受,就不当言之凿凿表态承诺,让人有“既相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之感。否则就有低估公众智商、忽视民意诉求之嫌,岂不更令人看不懂,阅不透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