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理财三部曲
(2009-09-04 23:43:12)
标签:
财经金融投资公司商业头脑投资财务管理理财杂谈财智品味生活 |
分类: 财智小秘诀 |
一,我能承担多少风险?
如果你是喜欢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那么你是一个风险喜好者;如果你不介意低的收益也不想冒任何风险,那么你是风险厌恶者。许多理财机构在为投资者做投资建议时都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一个评估。殊不知人的风险偏好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2005年指数1000点的时候,我跟朋友们说股市非常有价值了,大家都会说:没钱哪(风险厌恶期);可股指到了4000点以上,他们就会不知道从哪里找出几个存折,说要买股票(风险喜好期);如今股指跌到7年前的水平,大家又说再也不碰股票了(风险厌恶期)。所以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并不可靠,我们需要的是更理性的分析:我能承担多少风险?
二,“闲钱”的投资
确认了自己有多少“闲钱”可以投资股市之后,具体投入多少就因人而异了,这个比例可以是从0%到100%。在计算适合自己的比例时,我们可以参考“年龄递减法”,即投资股票的比例=100-年龄,如果您40岁,投资股票的“闲钱”比例为60%。投资股票剩下来的钱可以投入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在投资比例确定后,我们有几种投资工具可以借用:
1.货币市场类:
货币市场基金,没有申购赎回费用,赎回到帐时间为2天,收益率2.5%-3.5%,替代三个月的定期存款。
2.债券类:
债券基金,申购赎回手续费各异,赎回到帐时间3-5天,收益率5%-8%。推荐可以打新股,没有申购赎回手续费的纯债券基金,如华夏债券C(001003),工银瑞信强债B(485005);
交易所交易债券,对于有闲有钱的投资者也可以自己投资债券,但债券投资收益率相差不多,对于资金量有限的个人投资者不推荐。
3.股票类:
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对于不愿花时间深度挖掘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而言,是不错的投资工具,但中国指数基金的缺点是手续费、管理费太高,造成跟踪误差过大。但在目前的点位,如果你将每年收入的节余做一个指数基金定投,中长期来说可以取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股票:如果你在目前这种市场环境下,还能够理性地把“闲钱”拿出来投资有价值的股票,那么你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随波逐流的基金经理,你未来的收益率将远远超过其他投资者。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股价不高的时候买入好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是唯一可行的投资策略。
其他:
1.
2.
3.
4.
5. 房地产:房地产是不错的投资品种,对于资深的投资者来说好,房产投资可以替代部分股票和债券投资但在中国由于没有专门的房地产理财产品,只能投资房地产实物,这样造成交易成本过高,流动性较低,所以笔者还是更倾向于把房产更多地作为自住用途。
三,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
天上不会掉馅饼,根本不存在那种风险小,回报高的投资品种。一些机构有意无意地将理财复杂化,在产品设计时加入了许多衍生金融工具,让人觉得象“潘多拉的盒子”一样神秘,其实这些结构化产品的高收益背后都是有条件的,当这些条件不存在时,损失的还是投资者自己。而且在香港、海外,因为金融衍生产品多,这种风气更加之盛。
其实好的理财方案应该是简单,易于操作(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可以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在综合考虑了年龄年龄、资产、每年非投资收入、每年非投资支出这四个因素后,你可以参考“年龄递减法”为自己制定一个债券和股票的投资比例,将现有资金和每年收入节余的“闲钱”都按这个比例投入到相应的产品中去。
比如,你为自己设定的比例是50%:50%,假设在预留了三个月开支的现金9000元,三年内大项开支10万元后,您有“闲钱”30万,每月收支节余3000元。那么您可以将25万购买无手续费的纯债基金,15万投资股票;每月收支节余的1500元作纯债基金定投,1500元作指数基金定投。如果你很有眼光,能实现股票20%,债券6%的长期投资收益率,您的30万和每月3000的“闲钱”20年后将变成6,856,653元。
最后,再给大家三条建议:
原文作者为深圳笃道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林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