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04年,马克·海曼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参加极限长跑比赛,在48小时内跑207英里(1英里=1.6公里),为标准马拉松距离的8倍。完成比赛后回到宾馆,第二天早上,马克·海曼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床上。医生检查后认为,海曼是正常死亡,死因和细菌感染有关。但可以肯定,这是过度疲劳导致的。据了解,海曼在比赛之前的检查没什么问题,赛后他非常疲劳,几乎虚脱,但这也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海曼毕竟是因比赛死亡的,是否有人注意到海曼在这次比赛中有任何不同?他是否在赛前有过什么身体不适的迹象?这些都是被忽略的关键细节。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成功举办7届,医疗保障向来是赛事之重。
2008年,考虑到天气因素对参赛选手的影响,马拉松比赛由3月份提早到1月份,运动伤害发病明显减少。由此可见,科学的指导对于赛事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无论是生理的,抑或是心理的人体极限,都是马拉松运动所要挑战的。除了在1月3日马拉松赛前赛后对26名参赛者(男24名、女2名)进行40多项身体检查外,早在去年12月21日,174医院便组织22名选手进行过一次半程临床试验。
这些选手接受的身体检查项目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代谢、应激反应方面等40多项。
目前,针对近50名志愿者的监测数据,马拉松课题研究组已得出初步印象:首先,赛前赛后的体重有显著变化,平均每人减轻2-3公斤;第二,身体散热大,体温均低于正常水平;第三,心脏负担重,正常人的心跳为70-80次/分钟,跑完马拉松的运动员的心率增快,接近正常人的一倍半到两倍,更有甚者,最快的达到170-180次/分钟。
2009年马拉松赛,厦门率全国之先,引入科研监测点,对数十名非专业运动员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为我们揭开马拉松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神秘面纱。
某志愿者的监测数据(男,22岁)
体重
耳温 皮温 血压 心率 氧饱和度 氧含量
赛前67.835.8036.80125/85719820
赛后64.635.2032.20115/801588412
血糖乳酸肌酸肌酶CM-同工酶乳酸脱氢酶
赛前5.891.9416715.5144赛后4.614.3785641277
说明:监测数据显示,马拉松前后身体变化明显的方面有:心率加快,体重减轻,血糖降低,体温也有下降;氧饱和度和氧含量下降说明人体组织大量消耗了氧气,这名志愿者的赛后氧含量为12,说明已出现低氧血症,如果这个值低于10,则预示着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将产生不良的后果;而肌酸肌酶、CM-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这三种常见心肌酶谱的显著增加,则预示着心肌细胞有可能损坏或不同程度的损伤。
三小时体重减三公斤
此次马拉松课题选定的26名志愿者选手大部分来自厦门大学。比赛当天,第一个冲过终点来到监测点的是来自西藏的22岁大三学生塔杰。他的成绩是3小时31分。
经过监测数据对比,塔杰的体重在赛前赛后相差了整整3公斤。
“刚跑时肚子不太舒服,跑过两公里后感觉好一些。后来开始加速,然后保持匀速。”回忆起1月3日马拉松赛中的种种感受,已经参加过5次马拉松的塔杰直呼“奇怪”,因为此前的几次马拉松中,自己从来没有感觉头晕,更没有觉得有身体极限,这一次,却全都体会到了。
他说,他是在38公里左右开始头晕的,并且感觉呼吸难受,接近身体极限,此后只好走到终点。“可能是速度没有控制好,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速度压得好,一般是开始跑的时候比较累,后面会越来越轻松。”塔杰称,跑步过程中,他觉得很渴,想在跑道边取水喝,不料因为惯性太大,身体竟然不听使唤,停不下来。到终点时,他头晕得很厉害,还把刚吃的香蕉吐了出来,所幸,输液一个多小时后,眩晕感终于消失了。
塔杰是从2006年到厦门后开始喜欢上长跑的,多次参加马拉松后,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比以前健康了不少。这次马拉松赛之前,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长跑训练了。跑完之后,充分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好处——以前早上总想睡懒觉,现在都是早睡早起,似乎是自己的身体又一次彻彻底底被唤醒了。
三十公里出现心理极限
“起跑的时候状态不是很好,左脚的脚趾有点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到5公里左右就没问题了。至于极限,体力上的极限并没有到,但是因为抽筋,所以后面就用走了。”来自厦门大学医学院,同样是此次马拉松课题组志愿者的张同恩,今年第四次跑马拉松,成绩为4小时44分。
“仿佛是小时候在街角,天天都会有一个人去抢你的钱,而你却没有一点办法。这就是心理极限,更多是一种无助感。”根据经验,张同恩告诉记者,参加厦门马拉松赛的选手,心理极限往往出现在30公里左右,即到达演武大桥的时候,包括他自己第一次参赛时。这主要是因为大桥很长,而且在那段路上几乎不会有观众加油,又全是上坡。另外,30公里也是大多数人体力遭遇瓶颈的时候。
他还称,这次马拉松赛天气比较冷,所以说最大的感觉就是冷了。另外,因为鞋子不合适,他的脚底起了水泡,关节也受了伤。
张同恩同样也是长跑运动的受益者。几年前,他刚来厦门的时候体重达180斤,后来喜欢上长跑运动,现在的体重是132-134斤。“每次的超越都伴随着极大的痛苦,痛苦缓解了以后会有短暂的兴奋,然后就是平静了。”张同恩说,光想着跑好是不能超越极限的,超越极限需要对自己毫无保留,完全抛开其他事情,需要特别的动力。
十公里后开始胸闷
新浪论坛上,一名网友发帖描述参加2009年厦门马拉松比赛的感受:就像孕妇生孩子。
“尽管厦门的比赛线路是环岛路,沿途风光旖旎,尽管一路上有数十万的市民、大学生欢呼加油,但是,跑马拉松,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跑步的过程是艰难的,身体承受的巨大痛苦是无法形容的。”这名来自瑞安健身跑协会的网友是第二次参加马拉松赛。在他跑出10公里后,就感到了胸闷、腿酸、眼花、头晕,身体已经到极限。作为自费前往厦门参赛的业余选手,这名网友称自己的目的就是想体验一下马拉松的感觉,因此虽然痛苦,还是咬牙忍着。
“过了身体极限,好像是上了麻药,感觉轻松了、麻木了。身体有点轻飘飘,脚步在机械地摆动。腾云驾雾般地跑了一段时间。第二次的极限又来了,整个身体全垮下来了,意识开始模糊,两边围观的人群都看不清了,他们的呐喊声在耳边嗡嗡作响。双脚像铅一般沉重,每迈出一步,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跑步速度下降了,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向前跑!向前跑!快到终点了,只剩下最后几百米了,两边欢呼声更响了。使出最后的一点力气,来个冲刺,跑过终点线。”详细描述了超越身体极限的过程后,这名网友感慨道:这就是马拉松,勇者的游戏,一个完完全全艰难痛苦的过程,终于被我征服了。体验痛苦,体验极限,也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有人说,跑马拉松,好像孕妇生孩子,生产的过程是痛苦的,生下孩子后,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无法形容的。
三十一公里处腿抽筋
山友论坛上,网友“偶然为之”也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参加2009年厦门马拉松的全过程:
8:00起跑的枪声响起,在睡意中开始了我的厦门马拉松征途,从起跑到5公里的计时牌,用时33分,不少人超过我,因我很清楚自己是慢热型的,所以也不太急,但还是加了些速度。
到第二个计时牌(10公里)时,状态比出发时好了很多,不再有睡意了。
到第四个计时牌(20公里)时,感觉有点累了,减了些速度。
28公里处,抽筋这个以往一直缠绕着我的魔咒,隐隐地显出了魔力,我不得不再次减慢速度。
到第6个计时牌(30公里)时用时3小时03分,离奢望的4小时到达终点的目标越来越远了,但心有不甘,又加了一点点速度。
31公里后,望着前面的一段坡,自己首先有了心魔,然后抽筋的魔咒完全占领了我的双腿,双大腿同时抽筋,约30秒我无法行走,开始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了。但30秒后我还是站起来了。之后抽筋这个魔鬼一直缠绕我,有时在我的双腿,有时甚至还会到我的双手与腰部。
看到41公里的牌子时,我下了“爬也要爬到终点”的决心后,开始加速跑,但抽筋这个魔鬼仍然不放过我,看着边上一个个超过我的人,直咬得我牙根痛。在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声中,我慢慢地走向比赛的终点。当走过最后一个弯,看见前面最后100米小小的红牌时,也许是我的虔诚感动了神,终于不再抽筋,当我以100米短跑的速度,跑完这最后100多米的时候,超过了最少20个在加速跑的人。
冲过终点后,长时间的平静,什么都没有想,充满了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