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北斗,仰望诗意的灵光——阳辉诗歌意象的捕捉及诗语的表达
(2019-11-29 09:45:33)
标签:
仰望北斗诗评王德强现代诗姚阳辉 |
分类: 文友评诗 |
仰望北斗,仰望诗意的灵光
——阳辉诗歌意象的捕捉及诗语的表达
王德强
(一)
阳辉诗歌给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他对诗歌意象的扑捉。在我看来,他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借物抒情的“意象诗”。诗人唐朝是这么论述意象和意象诗的: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为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象诗就是以意象为主体特征的诗。如果说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抒情,那么“意象”就是借物抒情的产物。英美诗人早就曾明确提出,诗人应该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作者以《仰望北斗》这首诗作为书名,其用意暂不做猜解,我们就先以作为书名的这首诗歌简单来说意象吧。在这首诗里,北斗星是物象,诗人从北斗七星所分布的形状中铺捉到了一种意象,那就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北斗像岸上的灯塔或上古的某个哲人闪耀的光芒/始终指引着黎明的方向”诗人在“突发奇想”中“操起北斗的勺子,一勺一勺舀出夜色的墨汁……”直到“满天的星斗越来越淡/黑夜翻出鱼肚的白…”,当“一道金光刺穿夜空”时,黎明到来,北斗隐遁。诗歌中的想象在这里也可说是诗的意象,这个意象多么鲜明!仰望北斗,其实是诗人一种精神的仰望,或者说是仰望北斗所拥有的一种美好呈现,北斗星的光芒,让诗人扑捉到了一种诗意的灵光,你也就不难悟出诗人将这首诗作为书名的旨意所在。
不难看出,在这首隐情于景的诗里,太阳是物象,而诗人扑捉到“赶路的太阳”以及太阳中午和黄昏步子的慢与快,这个鲜明生动的意象为诗人对太阳的赞美。其实,中午的太阳和黄昏的太阳运行的速度是一样的,而诗人运用人们共有的错觉,以正午太阳和黄昏太阳不同时段的步子慢与快,表达对太阳带给世间万物的光照以及追赶一个又一个黎明的使命感。诗作采用拟人手法,成就一首典型的对太阳的赞美诗。
这样的诗歌佳作,我们从阳辉这部诗集中读到不少。诸如《比萨斜塔》《空气》《黑白药方》《抛物线》《登高的蚂蚁》《谱匣中的座位》《距离》《家谱》等等。
我以为,意象往往也是一种灵感的触动,需要及时捕捉,否则会稍纵即逝。诗人扑捉典型意象的能力,其实就是诗人善于抓住灵感的能力,诗歌意象的生成,就是诗人灵感的反映,当然也是诗人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一首诗歌的生动,往往体现在诗歌意象的生动。
(二)
阳辉先生的诗写语言表达风格也是我所喜好的又一个方面。他的诗歌语言平实质朴而又形象生动。这些年的现代诗歌创作中,有不少诗歌语言艰涩难懂,当然一种情况是故作高深,只有自己能懂的语言,甚至过些天连自己也读不懂,这是创作态度问题,另一种是语言较为朦胧隐晦,需要反复咀嚼,这是诗写语言风格问题。对于前一种诗歌语言无需赘言,不去理会就是。对于后一种语言,我们也毋庸置疑,只是每一个作者有其自己的语言风格,而我更喜欢那种口语化朴实而又形象生动的诗歌语言表达风格。
诗人蝌蚪在一篇《论诗歌的通透》的诗论中说过:“诗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语言朴素,所有人的解读都一致”。他说:“清澈的水能解渴,好诗也一样。好的诗歌就是原生态的湖泊,能让人一眼望到底。水中招摇的水草、嬉戏的鱼儿、岩石上蠕动的贝类、水的流向、风的形状,这些都应该是一览无遗的”。我很赞同这个说法。虽然,各人有各自对诗歌风格的偏好,各人有各自对诗歌好坏的评判标准,我们不好妄加评论,但我还是认为,语言朴实读来上口又能触动多数读者灵魂和神经的诗歌总是好诗歌。
(三)
除了意象和语言,我喜欢阳辉诗歌还有一点就是诗歌的精短凝练。从阳辉先后三部诗集都可以看到,他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精短的诗歌,少则五六行多则二十行左右,这种短而精、短而美、短而富有含量的诗歌作品,更容易为目下多数读者所接受所喜爱。像《仰望北斗》这部诗集中的《横七竖八的烟蒂》《一只鸡蛋》《开花的拐杖》《乡愁》等都在十行左右,都是精短的而又耐人回味的佳构。
诗人面海说过这样一段话:“短诗是诗的基本形式,诗应该像女人,希望自己的年龄越小越好”。
我曾在一次诗歌会上的发言中说过,我平日读诗的习惯是:晦涩的诗不读,长诗不读,(还得加一条,口水诗不读),把诗写得精短一些、语言朴实明朗一些而且具有感染力,这一直是我在诗歌创作上的追寻。那么,无论是在意象的捕捉还是在语言特点以及精短凝练方面,阳辉先生的诗写风格无疑是我喜欢阅读的一种,也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当然,阳辉的诗歌还有题材、角度、技巧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过去曾经谈到,不再重复。
北斗呈现的是一种天象,也是一个诗意的物象,北斗星光闪耀着诗意的光芒,它耀然入目的明亮朗然,都寓意着诗歌带给我们的光亮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