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阳辉
姚阳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2
  • 关注人气:4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仰望北斗,仰望诗意的灵光——阳辉诗歌意象的捕捉及诗语的表达

(2019-11-29 09:45:33)
标签:

仰望北斗

诗评

王德强

现代诗

姚阳辉

分类: 文友评诗

仰望北斗,仰望诗意的灵光

——阳辉诗歌意象的捕捉及诗语的表达

 

王德强

 

 《仰望北斗》是诗人阳辉先生继《虚构的春天》《红罂粟》之后的第三部诗集,这是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又一个可喜的成果展示,值得为他祝贺! 也是阳辉先生热爱诗歌,追求诗意生活的写照,值得我们学习!

()

阳辉诗歌给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他对诗歌意象的扑捉。在我看来,他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借物抒情的“意象诗”。诗人唐朝是这么论述意象和意象诗的: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为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象诗就是以意象为主体特征的诗。如果说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抒情,那么“意象”就是借物抒情的产物。英美诗人早就曾明确提出,诗人应该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作者以《仰望北斗》这首诗作为书名,其用意暂不做猜解,我们就先以作为书名的这首诗歌简单来说意象吧。在这首诗里,北斗星是物象,诗人从北斗七星所分布的形状中铺捉到了一种意象,那就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北斗像岸上的灯塔或上古的某个哲人闪耀的光芒/始终指引着黎明的方向”诗人在“突发奇想”中“操起北斗的勺子,一勺一勺舀出夜色的墨汁……”直到“满天的星斗越来越淡/黑夜翻出鱼肚的白…”,当“一道金光刺穿夜空”时,黎明到来,北斗隐遁。诗歌中的想象在这里也可说是诗的意象,这个意象多么鲜明!仰望北斗,其实是诗人一种精神的仰望,或者说是仰望北斗所拥有的一种美好呈现,北斗星的光芒,让诗人扑捉到了一种诗意的灵光,你也就不难悟出诗人将这首诗作为书名的旨意所在。

 《赶路的太阳》:

 “太阳在书桌上走/太阳在墙壁上走/太阳在树梢上走/正午的太阳比蜗牛还要慢/他将影子压得很低/把体内迸发出的万丈火龙/借一缕缕阳光洒入泥土。自比普度众生的佛陀/他要让叶子孕育光合更多的绿/只有到了黄昏他的步子才会越来越快/一会儿就爬上山顶/他要提前赶到山那边的驿站/备足柴草和干粮/不忘使命/在天亮之前赶赴下一个黎明”

不难看出,在这首隐情于景的诗里,太阳是物象,而诗人扑捉到“赶路的太阳”以及太阳中午和黄昏步子的慢与快,这个鲜明生动的意象为诗人对太阳的赞美。其实,中午的太阳和黄昏的太阳运行的速度是一样的,而诗人运用人们共有的错觉,以正午太阳和黄昏太阳不同时段的步子慢与快,表达对太阳带给世间万物的光照以及追赶一个又一个黎明的使命感。诗作采用拟人手法,成就一首典型的对太阳的赞美诗。

这样的诗歌佳作,我们从阳辉这部诗集中读到不少。诸如《比萨斜塔》《空气》《黑白药方》《抛物线》《登高的蚂蚁》《谱匣中的座位》《距离》《家谱》等等。

我以为,意象往往也是一种灵感的触动,需要及时捕捉,否则会稍纵即逝。诗人扑捉典型意象的能力,其实就是诗人善于抓住灵感的能力,诗歌意象的生成,就是诗人灵感的反映,当然也是诗人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一首诗歌的生动,往往体现在诗歌意象的生动。

()

阳辉先生的诗写语言表达风格也是我所喜好的又一个方面。他的诗歌语言平实质朴而又形象生动。这些年的现代诗歌创作中,有不少诗歌语言艰涩难懂,当然一种情况是故作高深,只有自己能懂的语言,甚至过些天连自己也读不懂,这是创作态度问题,另一种是语言较为朦胧隐晦,需要反复咀嚼,这是诗写语言风格问题。对于前一种诗歌语言无需赘言,不去理会就是。对于后一种语言,我们也毋庸置疑,只是每一个作者有其自己的语言风格,而我更喜欢那种口语化朴实而又形象生动的诗歌语言表达风格。

 《杂念》: “用目光扫一遍/用梦想扫一遍/用贪欲扫一遍/用魔鬼扫一遍/用希望扫一遍/用名利扫一遍/用木鱼扫一遍/清空心志,摒除杂念/我发现/敞亮的屋子里一尘不染”

 整首诗歌都是简洁明快的口语化语言,却达到了从铺陈到结尾诗意升华的艺术效果。

 《横七竖八的烟蒂》: “明灭之间/一串一串烟圈/正燃烧着一截截生命/耗尽的烟蒂和冰冷的尸骨/或许存在某个公约数/看着烟灰缸里横七竖八的烟蒂/怎么看都像是从矿井下抬出来的兄弟”

 这一首诗歌堪称一首佳作,其主题的现实批判意义且不去说,就其语言的朴实而又形象生动以及结尾的升华令人叫好。

 这让我想到了被中国诗歌网推荐的一首好诗《屠宰场》:

 “操刀手技法娴熟/刀的灵光如分解一道常识题/倾刻间,骨肉分离/操刀手束手无策的/是流淌在大地上的血/她们坚强而牢固地凝结在一起/用水冲刷过的地面/血长在地里/冷冷地注视着人世的举动”

 我们也不难读出,反映不同题材和内容的好诗,在两位诗人的笔下常常有着某些相通之处。

 再看阳辉的诗歌《吻》: “一只水鸟从夕阳里杀将出来/在清澈的湖面,突然/吻了一下/泛起的红晕,加速的心跳/一圈圈扩散成涟漪/直至/把羞涩淹没在暮色里”

 诗人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画意在诗意中传神,诗意因画意盎然。这首诗歌又让我想起著名诗人何三坡的一首诗歌《红树》:

 一棵树红了/还有一棵比它更红/它们张开翅膀/在早晨的白雾里飞/安静的飞   大风/也不能将它们吹灭/像一个人的野心/比羞怯还美”

 两首诗歌无论在技巧手法还是语言风格上都着有异曲同工之妙!

 曾获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的著名诗人江一郎,他的诗观是: “最好的诗应该是朴素的,在朴素的叙述中带给人们温暖,又隐隐有些伤情。如果写出这样的诗,我必将为自己感动。”阳辉先生在诗写风格上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共同之处。

诗人蝌蚪在一篇《论诗歌的通透》的诗论中说过:“诗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语言朴素,所有人的解读都一致”。他说:“清澈的水能解渴,好诗也一样。好的诗歌就是原生态的湖泊,能让人一眼望到底。水中招摇的水草、嬉戏的鱼儿、岩石上蠕动的贝类、水的流向、风的形状,这些都应该是一览无遗的”。我很赞同这个说法。虽然,各人有各自对诗歌风格的偏好,各人有各自对诗歌好坏的评判标准,我们不好妄加评论,但我还是认为,语言朴实读来上口又能触动多数读者灵魂和神经的诗歌总是好诗歌。

()

除了意象和语言,我喜欢阳辉诗歌还有一点就是诗歌的精短凝练。从阳辉先后三部诗集都可以看到,他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精短的诗歌,少则五六行多则二十行左右,这种短而精、短而美、短而富有含量的诗歌作品,更容易为目下多数读者所接受所喜爱。像《仰望北斗》这部诗集中的《横七竖八的烟蒂》《一只鸡蛋》《开花的拐杖》《乡愁》等都在十行左右,都是精短的而又耐人回味的佳构。

诗人面海说过这样一段话:“短诗是诗的基本形式,诗应该像女人,希望自己的年龄越小越好”。

我曾在一次诗歌会上的发言中说过,我平日读诗的习惯是:晦涩的诗不读,长诗不读,(还得加一条,口水诗不读),把诗写得精短一些、语言朴实明朗一些而且具有感染力,这一直是我在诗歌创作上的追寻。那么,无论是在意象的捕捉还是在语言特点以及精短凝练方面,阳辉先生的诗写风格无疑是我喜欢阅读的一种,也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当然,阳辉的诗歌还有题材、角度、技巧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过去曾经谈到,不再重复。

北斗呈现的是一种天象,也是一个诗意的物象,北斗星光闪耀着诗意的光芒,它耀然入目的明亮朗然,都寓意着诗歌带给我们的光亮和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