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大排档在开封鼓楼夜市
喜欢旅游时寻找当地的大排档,觉得它是体验当地民俗,美食,风情的必选科目。今年五月在河南开封鼓楼的大金台宾馆落脚,傍晚时分如往常一样拔腿夜游。走出大门三五十米就发现,白天还是车来人往的大街和广场平地冒出数百个摊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那火爆的阵势令人目瞪口呆。

在夜市悠悠逛逛两个多小时后得出结论,开封鼓楼夜市应入选中国最牛大排档。中国大中小城市几乎都有大排档,为何这里最牛?
其一,历史悠久。有人说香港是大排档的鼻祖,那不过是二战之后的事情。开封鼓楼大排档则可以追溯到宋朝。《东京梦华录》便有“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的记载,鼓楼大排档应是北宋遗风。
其二,名吃众多。各城市大排档都有当家的名小吃,甚至是名冠华夏的吃食。但是云集开封鼓楼的吃食中叫响中华的为数众多,其他地方难能比肩。灌汤小笼包子,造型优美,“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马豫兴桶子鸡创始于北宋年间,因其形似圆桶而得名,历经一百多年而久销不衰。开封黄焖鱼,鱼鲜味美,入口自化,家族传承,现场制售,挑担叫卖,有回民祖孙三代经营黄焖鱼,供不应求。开封白家围汤涮牛肚起源于清代民间,入口松软爽滑,令人回味无穷,被评为风味小吃特优奖。红薯泥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中州名菜。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炒凉粉热鲜香嫩,凉粉滑嫩不碎,素有“凉粉管炒”之美誉,曾数次赴国外表演,博得喝彩。还有冰糖梨、江米切糕、花生糕、鸡血汤、鸭血汤、水煎包子、五香风干兔肉 、羊肉炕馍 等等。除开封传统风味小吃外,也引进不少其他地方的小吃。
其三,历经磨难。鼓楼夜市因其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被中央、地方、港澳台以及海外的百余家媒体广为报道,名噪八方。到鼓楼吃夜市大排档成了海内外游客晚间的主打项目,据称,每逢节假日,鼓楼夜市的客流量可达数万人之多。但是,许多年以来不少开封本地人士,甚至专家学者以有碍观瞻,卫生堪忧,影响交通,噪声扰民,秩序混乱等理由提议自宫。面对重压,数百摊主不惧淫威,据理抗争十数年。好在开封主政官员不是目光短浅之人,没有将这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付之一炬。
其四,管控得法。大排档这种地方自然是草根百姓的营地,不免各色人等泥沙俱沉,世相百态概莫能免。虽然只是一日夜游,但觉得还算秩序井然。广场上未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道路上公交车辆照常通行(入夜后小车禁行),售卖食品明码标价,摊主服装统一,咆哮客人者仅见,城管人员坚守岗位,打烊后收拾得一如白天。别的城市屡屡发生城管与摊贩的摩擦冲突,这里肯定也有过,不过这晚看到三位城管(也许是工商)人士,一把小马扎,一张监督台,一台公平秤,和颜悦色扫视着夜市,据说每半小时还要巡视一圈。对小商贩的管理还是应该张弛有道,还要有度,重在引导,创造和谐。
广场边上有家肯德基,在二楼,窗子老大,视野开阔。买了一杯冷饮,开拍。

摊主也能整几句外语,兜售自家小吃还是没问题的。
公交车、出租车照常拉着食客进进出出,就是走得慢点。

能拉开场子摆开桌子的属于大户摊贩,从桌布的颜色上能区别出那是清真摊位。

广场的地面还是很干净的吗。

这家烤鱼豆腐挺敢整词,广告词很随潮流。

老字号,优质奖,明码标价,敢为夜市第一家。

街道两边的位置大都被清真小吃占领。

第一次见识羊肉炕馍、缸炉烧饼、板牛肉。

这家酱牛肉可以先尝后买,感觉有点咸,不过挺适合东北人的口味,一样来二两,回去当下酒菜。

开封市民对清真食品独有情种,我也觉得清真食品比较放心。

好大的旗帜,有3米多高,在夜市十分醒目,真够张扬。

看见那三位城管了吗?不经意很难发现。是不是弄个目标大点的亭子,有投诉也好找一些。

马路上还是干净的,摊贩没有乱扔垃圾,倒是游客时有任意丢弃现象。

夜市也有几家民间手工艺品摊位,琳琅满目,价格还可以,很吸引女士的眼球。

鼓楼早就没有啦,就留下个地名。这戏曲茶楼看上去还是古色古香的,不知道时不时大宋年间的。

天亮啦,夜市大排档消失的无影无踪。

鼓楼的白天远比不上夜晚热闹,老字号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静静地等待傍晚的来临。

这是临近鼓楼的大金台宾馆,看上去很不起眼,不过名气不小。始建于清代,先后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河南名店”、“河南豫菜基地”,多次被评定为“受消费者喜爱十佳宾馆”,挂牌2星。住在这里只图个繁华地段,住宿条件吗,陈旧不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