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薄醉是一种带有无限风韵的情态,是恰到好处的风情流露,不是失了态的酩酊大醉,也不似有点酒意斑斓的浅斟小醉。在我这里只对京剧舞台上的梅角儿杨贵妃言语片刻,随她薄醉一回。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都觉得好笑,我何时有过这样挑逗的言语,但于京剧舞台上《贵妃醉酒》可是一点都不矫情呢,确是那梅角儿薄醉的娇媚风情样儿,醉了君王、醉了全天下。。。看过不少戏,却独爱梅派的“杨贵妃”,从《贵妃醉酒》《太真外传》到《大唐贵妃》《梅兰霓裳》,戏里的杨贵妃始终美得那般令人心醉。。。
京剧《贵妃醉酒》是梅兰芳大师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琢、加工点缀而成的经典作品,据说当年演出《贵妃醉酒》一出场便是掌声一片,“帘未启而已众目睽睽,唇未张而已声势夺人”“秋水为神,玉为骨”,只这一“态“便美到无可替代。更重要的是这出戏实在太美了,从头面和戏服,到故事的发展和节奏,从委婉缠绵、似有神助的四平调,到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法,都雍容华贵、美轮美奂。梅派自梅兰芳大师到梅葆玖先生,再到李胜素等,对于“贵妃”的钟爱从未改变过,这一出梅派大戏突出的一个“贵”字,又多了许多妖艳风情的醉态、嗅花、衔杯下腰等身段技巧,却无炫耀之嫌,分分明明、清清楚楚地都恰恰当当地随剧情而展开,那个薄醉的贵妃样儿美到无法形容,再多的言语都不能表达她可爱娇媚的样子、不能表达京剧梅派艺术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瞧那梅角儿“贵妃”娘娘,三分酒意、七分阑珊,一路踉踉跄跄、醉酒醉意、醉语嗔语、娇语乱语,但确是真心情意的坦露,“啊,万岁。。。难道说将这愁泪千行串成珍珠一串,献与君王么?也罢。。。待我剪下青丝一缕献与君王”感慨伴君如伴虎的悲哀,纵然集三千宠爱一身,也要用心计乞灵千斤青丝绾住旧梦,也是有泪水和委屈的。当杨玉环听到高力士叫她,一转身一声呼唤“高公公。。。”藏了那样多的泪水都委屈地奔流出来了。《大唐贵妃》那梅角儿样儿媚、样儿娇、就连哭泣的样儿也着实的好看,可不是吗?京剧梅派卖的就是俏样儿,还有那娇喘绵绵的唱腔,好听着呢,更喜欢那一身身红红艳艳、梨花带雨的凤冠霞帔,在舞台上随意花翎,都美美的随贵妃娘娘冰轮咋涌、酒态咋现。
梅派的“杨贵妃”雍容华贵、仪态万方,是一种永远不会褪色的美,那颤悠悠、娇吁吁的唱腔更是醉人不悔,而重重的行头、白底五彩花朵的台幔、帐幔,精绣大红牡丹花的桌围、椅围也是艳丽夺目、富贵逼人,大红贴金彩绣蟒衫、彩裙、彩鞋,一出场就贵气逼人,待到一把金扇遮面、明眸善睐、眼波流转、醉眼迷离,举手投足已是千年万。“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啊,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啊,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
《贵妃醉酒》集唱念做舞于一身,更难得是注重“举重若轻”,因此不但是梅派至尊,也是戏曲艺术的巅峰之作,唯一可惜的是拍摄京剧电影《贵妃醉酒》时梅兰芳先生年过花甲,在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上有所改动。所幸的是后继有人,优秀的梅派传人李胜素可塑性极高,在她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我们依然能领略到“国色天香”的贵妃形象,李胜素音色饱满,高音不见突兀、嗓音宽亮,她唱那段四平调是在太好听了,随着薄醉的莲步,颤颤悠悠的唱着。由于时域的限制,老一辈们留下的影响资料有许多的不足,新时代的演员们有很好的音乐打造空间,那美妙的身段和唱腔是越来越好呀。
“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广寒宫。。。”看梅兰芳先生的身段表演极富舞蹈美,眼手台步讲究之至极,看李胜素的表演也是无一不精,身段从容优美、醉步俏皮,眼手细致讲究之至极。单单那一个捻花的动作,手势之优美、眼神之丰富、容颜之娇美、妩媚之眼神、缠绵之娇态,都恰如其分、极致地表达了杨贵妃的可爱、娇媚、痴情、骄傲、懊恼、空虚、醉酒、放纵的痴颠形态,梅派的真髓全部在一点一滴中表现出来了。
是啊,皇帝老公爽约,小女子发一下颠,酒醉一回,你奈我何?“酒来。。。”最喜欢《大唐贵妃》中李胜素的表演,高贵、美艳无与伦比,是梅派的升华和盛典。她扮相俊俏、秀丽动人,音色圆润优美、唱腔甘醇有味、行腔舒展自然,清亮蕴藏含蓄。表演洒脱,功底深厚,华丽中显温婉,有大家风范、梅派神韵浓郁有加,实乃梅派后学中的翘楚也。《大唐贵妃》塑造杨贵妃的形象时,突出了她的纯洁、无辜和对爱情的忠贞,在呼酒唤醉中憧憬着与李隆基的感情,那一段表演的特别棒,一个淳朴自然可爱的杨贵妃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与《贵妃醉酒》中的表演有了不一样的神韵,但都让观众为之倾倒,那个嗅花的醉样儿醉死人了。
李胜素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音色纯净饱满,唱功醇厚流丽、自然清明、一片通透,再加上丰富含蓄的感情和优美的身段表现,“曲水漂香去不归,空余满地梨花雪”,醉眼看花花不语,花儿也笑她痴花的样儿,台上醉了贵妃、台下却醉了观众,她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过目难忘,梅派的发扬光大有梅先生在指引,李胜素不仅继承了梅派的技巧,更弘扬了梅派国粹的娇美的真髓。
一代大师京剧梅兰芳先生天赋极佳,天生一副好嗓子,嗓音之宽,刚好脆、亮、甜、润、宽、水俱备,最难得的是甜和亮,高音有金石之声,响遏行云;低音如涓涓细流,连绵不断又充实内敛;而其中音区又十分的宽厚,膛音十足,共鸣打远。三个音区的谐和统一,闻之有圆融温润之感,,这就是梅兰芳先生以圆为标,以圆来统筹音乐声腔的技术。而他又精通音律,五声尖团用而不乱,每一出戏都设计出大量的新腔,变化奇特,不以花哨织巧,却能悦耳动听、舒畅清丽,无论是曼妙婉转之音,还是昂扬激越之曲,都能驾轻就熟,无不出自心声、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刻画人物表情方面,借力于昆曲,如《贵妃醉酒》的身段借助于昆曲《长生殿》,《宇宙锋》的装疯,脸上乍阴乍阳、有真有假,朝着哑奴就真,朝着赵高就假,一霎时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赵艳容的机智和坚强性格,表现的真实生动,其中就运用了《刺虎》的表情,“脱绣鞋”的蹲身做工,以及“摆摆摇”的身段,竟然有昆曲《南柯记》中“瑶台”的身段。此类表演不胜枚举,一个滑步、一个转身都翩似惊鸿、婉若游龙,那腰身步伐之美、神韵各异、令人感叹。古装歌舞剧《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舞蹈,绸舞、镰舞、剑舞、盘舞、佾舞、袖舞、拂尘舞等,很多都是脱胎于昆曲,无处不美,演活了人物性格,铸就了经典。虽然是揉进了昆曲身段的表演,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合情合理地融入人物,让观众立时就感到了花团锦簇、照眼皆迷的境地,美不胜收。在使用韵白时也是适度、自然、甜美,抑扬顿挫、句句分明,越是高音越甜润,《女起解.会审》“苦啊。。。”好像甜菜中的“拔丝山药”之抽丝,拔的越高则越细而长,不但袅袅不断,还显出金色的光彩。《宇宙锋》金殿骂秦二世一段,能从念白中分出喜、怒、忧、思、悲、恐、惊、颠来,不但字字珠玑,而且口、眼、身、法、手面面俱到,把昆曲的舞蹈充分糅合在武戏之中,婀娜旖旎中尽显矫健,舞、武结合是梅派的武戏特色。
京剧梅派艺术无论唱腔还是表演,都突出了一个“圆”字,从任何角度看梅派青衣的表演都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美妙之美轮美奂的境地。不仅仅是唱腔的圆润和音乐的圆润,还在于圆融平和的身段表演。《贵妃醉酒》中的“卧鱼”“翻身衔杯”,《霸王别姬》中“下腰”、“舞剑”,《穆桂英挂帅》中的“水袖”“捧印”,即使是一个下场的动作也要欲右先左,走S形下场。
《霸王别姬》中虞姬在账外闲步,见月色清凉,联想到霸王的处境,愁闷满腹,舞台上的虞姬边唱边行,当唱到“我这里出账外且散愁情”时,“散”“愁”两个字使高音,并同时伴虞姬的一个小圆场再转身,此时唱腔过渡到“情”字,在“情”字上用了三个连环式的装饰音,然后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发出“情”字的最后一个装饰音,唱腔和身段同时完整完美地结束定格。“情”字是虞姬感情含蕴不得不喷薄的一个宣泄点,用回环的装饰音处理,是一种圆的处理方式。在身段上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无疑是唱腔和身段的核心。之前虞姬一个小圆场过度,看似随意,实则为最后的亮相酝酿准备,而此时台下的观众也是出于审美最兴奋的一刻,当最精彩的一刻来临,演员与观众、剧中人与旁观者同时得到了艺术美感的洗礼,共同完成了一个美妙的片段,因了演员圆融的表演,观众也由衷地从内心发出一种圆满的感觉,达到了演员与观众的共通共鸣。所以,梅派在京剧舞台上的圆是整体化一的,这与梅兰芳大师均衡发展自己的艺术技巧功夫有关,同时完美地将其结合,让观众充分体味到梅派艺术圆融的意境。梅派的美和甜也是最重要的,在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后,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将京剧旦角的演唱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完美的境界,是京剧旦角中首先形成的派别。
梅兰芳先生演出的戏,有记载的就有一百七、八十出,角色从上古到近代,从天上到人间,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都给后代留下了无数可资楷模的保留剧目。最可贵的是梅先生崇尚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以圆为尚”,在实践中追寻美,而美就要求圆,提倡与观众“和为贵”的沟通,让观众在享受梅氏圆融声腔韵律美妙的同时,内心舒服升华。他创新“节节高”“回龙腔”,行腔婉转自如、余味不尽,吐字清晰有力,合乎音律规范,从而达到歌韵清圆、流美圆转、酣畅琉璃的效果,梅兰芳先生在唱腔表演上的创新比比皆是,追求京剧梅派特有的韵律并发挥到极致,为京剧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的付出。
今天是七夕情人节,看梅派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精彩绝伦、风华绝代、如入仙境,看看那些梅角儿是怎么演绎七夕恩爱的呢。。。《太真外传》中杨玉环唱到“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秉虔诚一件件祝祷双星,一愿那钗与盒情缘永定,二愿那仁德君福寿康宁,三愿那海宇清四方平靖,四愿那乞巧日乞天孙在那支矶石上,今日里借与奴身,叩罢头将身起清光泻影。。。”。听的那李隆基心猿意马,豪不示弱,深情地说到“爱妃,今日七夕,你我二人就在这长生殿前许下心愿,永结长情如何?”杨玉环“这也是妾身的心愿,可对天一表”,于是二人双膝跪下、上手合十:“双星在上,我李隆基(杨玉环),恩重三生,义同一体,愿生生世世共为夫妇。天长地久,永不分离。双星有灵,实闻斯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今宵冥定、鹊桥聘定,天虽长地虽久有时而尽,好誓盟结下了恩爱千春,此生守定。天上星地下影,照我长生。。。李隆基此时最有担当,可不是马嵬坡前的无奈。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此时只看见七夕今日天上人间的挚爱,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梅派京剧舞台上似乎恩爱了千万年,听京剧、榜角儿,醉了他俩七夕的爱情故事,醉了京剧梅派艺术的娇美。
此时的我,随了梅角儿舞台上的杨玉环薄醉一回,听缠绵的曲音、看感动的画面,也醉了京剧里的七夕情缘,京腔京韵醉多情了,想来已经是大醉了吧。。。呵呵!七夕情人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