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师忽悠的几种营生
(2010-08-06 17:41:13)
标签:
养生大师忽悠张悟本商界财经 |
分类: 《商界》 |
来源:《商界》—财视网
文/《商界》记者 白 灵
按照一个又一个“养生大师“被制造出来的生产线,更多的大师很可能会在“风声”过去之后再次涌现。
“张悟本神话”轰然坍塌!与此同时,“自然疗法创始人”林海峰在其博客上高调宣称淡出“江湖”,“养生教母”马悦凌在记者联系其采访时则根本不予理会。
一时间,曾经风光无限,一边著书立说,创办公司,一边在电视讲坛、网络站点上大肆宣扬的“养生大师”们纷纷偃旗息鼓。当初一手捧红这些“大师”们的媒体,现在转为了一面倒的口诛笔伐。一轮轰轰烈烈的“养生热”,似乎就此烟消云散。
然而,在养生演化成一门商业艺术之后,养生大师们的背后就自然聚拢了一条条相关产业链。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这条利益攸关的产业链推动了“养生大师”在中国的泛滥。在这场口诛笔伐战役中,驱逐的只是这条产业链最表面的那一颗棋子。
“大师”背后的大师
是谁成就了“养生大师”们的辉煌?显然,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位曾接触过林海峰团队的人表示:“感觉他的商业气息太浓了,不像做事情的。只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林海峰的团队到底有多大?关于这一点他本人并未透露,不过有消息称,该团队每年的营业额高达数千万元,这肯定不是七八个人、三五条枪能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在每一个“养生大师”的背后,都有一个营销的团队,精心策划着“大师”的各项活动。紧接着,他们顺水推舟把一个又一个的普通食品,包装成“灵丹妙药”粉墨登场。而在这些团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张悟本团队。
当年张悟本从纺织厂下岗之后,开始从事保健品推销工作。张悟本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2007年。他的伯乐唐燕飞,也是在此时遇到了他。从那一刻起,唐燕飞就想要包装他,而包装的第一步便是,张悟本学过“医”。
唐燕飞何许人也?有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唐就成立了北京悟心堂中医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北京第一批经营中医养生类产品的公司。在张悟本所属的中奥纵横(北京)文化传播公司中,唐燕飞时任副总。
在唐燕飞对张悟本进行了初步的包装,并举办了各种讲座,让张悟本在业内变得小有名气。而在张积攒了一定的人气之后,出版人贺雄飞也加入到了这场 “造星计划”当中。
当时,按照贺雄飞的策略,他们首先是买下出版社的书号,接着砸下了100万元的宣传推广费用。很快,一本根据张悟本早先的讲座编制而成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于2009年11月出版。经过一系列的运作,短短半年时间之内,这本书的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300万册。
在张悟本接下来红透大半个中国期间,一支“全明星”的营销团队迅速组建了起来。一名参与策划推广张悟本的电视节目“大国医道”的知情者透露,为了全面地包装推广张悟本,中奥公司曾出巨资聘请了超豪华策划团队,参与者包括:策划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曾任央视《赢在中国》节目全国推广的总监,该“队员”负责动用自己电视台的人脉,向各大电视台推销;某报纸市场信息中心策划主管,领衔将张悟本观点梳理成30集讲座,并将文字编撰成书;贺雄飞则整合自己出版和传媒业的资源,成为扩大该书宣传,进行发行推广的人。
“这几乎是一个顶尖的推广团队,从电视到纸媒,再到网络,我们全方位地展开宣传推广。就连其中一些质疑的文章,也是我们推广的一部分。”这名人士毫不讳言。显然,张悟本不是在单打独斗,在“大师”背后这个成熟而强大的文化公司的悉心运作之下,张悟本迅速被推上了前台,推向了全国,成为养生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据估算,张悟本每年为其公司创造的收入,不会低于一个亿。贺雄飞说,张悟本出名后,悟本堂赚大头,张悟本赚中头,他赚小头。不过他很满足,“赚个几百万,不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吗,谁想过能这么火呢?”
一个强而有力的团队,这是“大师”们成功的基础,他们是“大师”背后真正的大师,神通广大、手眼通天。经过包装之后,“大师”们变得光鲜亮丽,在这之后,就要靠“大师”们与生俱来的“忽悠功力”了。
忽悠三板斧
“养生大师”们的忽悠,不同于一般江湖郎中那种一眼就会被识破的低级谎言。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并拥有如此众多的崇拜者,自然有其一套“独门功夫”。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养生大师”们的套路中,有“三板斧”避不开的,那就是:
第一招,“老祖宗说过”。“养生大师”们张口闭口搬出古人的话来显示自己的高深。比如,林海峰对记者介绍,他的养生思想主要来自于“对传统思想的继承,而后综合西方医学的思想和技术”,自己是集众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既然是“老祖宗说的”,那必然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验证过的,大师们理论的依据,皆源于此。至于科学不科学,符不符合事实,怀疑者们很快就会被大师们的第二招忽悠过去——
第二招,“我看过一个病人”。养生大师们用以证明自己秘诀神奇的方式,往往是曾经有一个病人,病得如何严重,去医院花了多少钱,都无能为力,按照自己的养生方案不吃药不打针不进行治疗,几个疗程就好了……大师们的养生方法有没有效果,这个确实不好评判,但把一个病人的案例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显然是以偏概全。
第三招,“其中含有某某成分,能够如何如何”。九句真话加一句假话,往往更容易使人迷惑。比如张悟本宣传的绿豆,肯定对人体有各种好处;马悦凌谈到的泥鳅,也的确可以入药,关键是能够“如何如何”,这就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量而异了。
这些极具诱惑性的说法,再经过电视节目这种比较权威的平台一播出,普通观众再也很难去质疑它了。我们所熟知的张悟本、马悦凌、林海峰等“大师”,无一不是经过电视台的力推,才真正走进每一个普通人的视野的。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辩解道,就算有些人的养生方法本来有一些科学道理,但现在的电视节目普遍走向了娱乐化,导致讲养生的人在这一两个小时之内,很难说清楚自己的理论,而又要照顾观众的情绪、吸引眼球,难免有夸大其辞、天花乱坠的情况发生。为此,林海峰还有些忿忿不平:“如果说我在电视上讲的东西有问题,不能播,那现在所有的电视广告都不能播,哪一个没有问题?”
上了电视,自然是一夜成名天下知。“大师”们的其他各项业务,也得以顺利地开展起来,财源滚滚,不尽而来。
“大师”的几种营生
通过张悟本的“创业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大师”们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
第1步:出书
估算获利:千万元以上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定价为35元的食疗书籍,半年销量已过300万册。据悉,这本书原本年销量目标甚至是1000万册。按照1000万册的销量,张悟本团队单单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书上的获利估计就超过3500万元,即便销量减半,也仍可获利过千万元。
第2步:上电视
估算获利:260万元以上
张悟本的电视脱口秀生涯始于2010年2月,像张悟本这样的另类明星上电视节目,出场费为几万元到20万元不等。如果按照一集20万元的价格,张悟本团队在《百科全说》栏目上的出场费获利约为260万元,这还没有计算其他零散走穴的收入。
第3步:诊疗 估算获利:超过30万元/月
“绿豆加钙片”秘方,是张悟本团队获利方式的终端体现形式。张悟本原来在悟本堂的诊费是90元,而到今年3月,其诊费已经涨到了300元/次和1800元/次。不仅如此,悟本堂还开设了一个定价为9800元/10天和3万元/月的“康复营”。除了张悟本本人坐诊,悟本堂还安排了“张悟本的徒弟接受咨询”,叫价188元/次。据测算,在坐诊这个终端环节上,张悟本利益团队每月获利超过30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您想知道不生病的秘密吗?您想长命百岁吗?这本书一定会让您告别昂贵的医药费”、“一本可能让您多活几十年的书!一本可能让您少花几十万的书!”看着这样诱人的字眼,谁能保证不动心呢?除了从《不生病的智慧》这本书中获得的利益颇丰之外,马悦凌顺势将“固元膏”这一自产自销的产品卖得如火如荼。而另一位凭借电视节目火起来的“养生大师”曲黎敏,身价也不低,一场讲座已经涨到5万元。这样的讲座,门票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除去“大师”的出场费,其余部分则被参与各方“分而食之”。
打开林海峰旗下的“中国营养健康网”,各种各样的营养师培训、整体自然疗法师培训、心灵财富之旅等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中,7天的培训即收费6880元。此外,还有7天的“九寨沟健康生活训练”,包含健康指导、特制排毒营养配餐等,价格在1.28万元~2.98万元之间。而林海峰解释说:“这就是知识技术的力量,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一些收入的来源,比如我们在上海的康复中心等等。”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大师”们主要有着以下几种营生:出书、电视节目、卖产品、搞讲座、办培训班……这几种“营生”又是相辅相成,彼此推波助澜,共同编织出一段又一段的“传说”。
实际上,除了这几位摆在台面上的“养生明星”,养生市场在各地早已是风生水起,并形成了一条成功的商业模式:招聘讲师—包时段—上电台—坐堂咨询—包装保健产品……在这些“包装一条龙”的背后,“大师”下面的“小师”,更是不计其数、鱼龙混杂,活跃于大江南北、城市乡村。
对于这种现象,连林海峰都嗤之以鼻:“现在国内的养生行业太混乱了,谁也说不清楚谁是对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是权威。”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博客,标题叫《谁忽悠了谁》,以此呼吁法律保护、行业标准的出台。
连“大师”也感到“无规矩不成方圆了”,这在市场不乱到一定的程度之前,是很难出现的。
给“养生”一个出口
中国的养生市场有多大?卫生部公布的调查显示,全国居民中具有科学健康素养的人数只占可怜的6.48%;另有数据显示,在我国,一个人一生的医疗费约有85%花在临终前;国家在预防上投入1元,可节省7元医疗费用。
张悟本倒掉了,这个行业的大势却未曾改变,现状依旧混乱,事情显然不会就此结束。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的热情不改,几个养生大师倒下去,各种足疗水疗、养生会馆、保健产品……依然大行其道,甚至连一个房地产项目都会打上“养生”的概念;另一方面,“看病贵、看病难”的老话题从来没有从人们的耳边消退过,在正宗专家一边痛斥“大师”们的“歪理邪说”之时,却从未有人站出来科学、系统,并且免费地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养生是什么?普通大众应该怎样去养生?
实际上,养生大师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顺应了市场的需求:现代人太忙,又想养生,又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所有的心思汇成一句话——“少花钱多办事”,养生大师们的“短平快”,反而符合大众的胃口。于是,按照一个又一个“大师”们被制造出来的生产线,更多的大师很可能会在“风声”过去之后再度涌现。这让人很无奈地想起了一句话:“你断得了爷的头,却断不了爷的营生!”
此外,大师们还巧妙地打起了“擦边球”:对于张悟本现象,相关部门也曾表态,食疗、养生等咨询行为并不属于医疗行为,因此不能界定是否为非法行医。不过,张悟本运气不好的地方在于,他碰上了绿豆涨价这个敏感时期,发出了不当的言论,继而引起了“公愤”。
林海峰则认为:“养生是完全不同于医学的另一个领域,在国外,从事类似行业的经过认证,可以得到一定的从业许可。”但在中国,我们对于这个领域的标准和法律至今一无所知。
所幸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健协会等国家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近期纷纷表态,要加强对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的监管。据透露,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年内将出台。与其相伴的,必将会有一场中医养生保健市场整肃风暴。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的这一系列动作中,还包括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全面、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
编 辑 陆 坷
E-mail:bl@caistv.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