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心的结构和形态

(2009-04-13 22:32:09)
标签:

固态

菩提树

水火

人心

六祖惠能

南华寺

分类: 杂谈

       某日,与诸友游南华寺。不经意间,我竟独自一人来到了菩提树林。于是,便索性坐在菩提树下,琢磨起“菩提”两字来。

       菩提即觉悟。“觉”字的下半部分是“见”,上半部分像是一个掏出来的“心”。见心为“觉”。“悟”即吾心。觉悟就是见到我自己的心啊!

       那“心”又是什么?又为何物呢?把“心”字放在心中仔细揣摩,反复端详,摹写几遍,顿然发现:“心”字,像“水”又像“火”

       人心是水又是火,人心正是由水和火组成的耶!水火不相容,但除了在人心之中。

       一个正常的人的内心是水火相容而且平衡的。一个人,如果火太大,心太热,就会不容人;如果水太大,心太凉,就会不容己。不容人的人,心似烈火;不容己的人,心似止水。容人容己者,才既热情如火又温情似水。水火相容者,才能心境平和。

       人心由水火合一而成。所以,心中水火的不同比例、不同关系、不同状态便使人具有三种不同的心态。

       人的三种心态,分别是气态、液态、固态。气态是看不见、抓不着,飘忽不定、变动不居的;液态是看得见、抓不着,能流动、会变形的;固态是看得见、抓得着,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态的。

       因高温、高热,而且不断加剧,心态会由固态而液态而气态;因低温、冷却,而且不断加剧,心态会由气态而液态而固态。

       一个人的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个逐渐从气态,到液态,在到固态的演变过程。

       想当年,我们刚刚大学毕业时,心高气傲,凡事理想主义,此时的心态为气态;工作后碰到困难,发现现实离理想有很大距离,于是心里便凉了半截,此时的心态为液态;在对社会、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和评估后,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变成了现实主义,此时的心态便多半是固态了。

       就个体而言,人的心态差异很大。有的人到老了,还是气态;有的人很年轻,就已经固态。气态、液态、固态本身没有好坏之别。气态不等于不好,固态不等于好。过于少年老成未必好,年老心不老未必不好。

       大多数人的良好心态的形成,要经历从气态、液态到固态,再到气态、液态、固态,如此几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广东省韶关市的南华寺,非等闲之地,乃弘扬“顿悟”的禅宗六祖惠能的发迹之处,真身所在之处。无怪乎我在菩提树下会有所顿悟!

       惠能诗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笛卡尔赞曰:我思故我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