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要想知道,可以照两面镜子。一面镜子是“你”,一面镜子是“他”。“你”即人尔。“他”是人也。“你”和“他”是人,那么,“我”也是人。“我”不过是繁写的人。说“我”繁写,是因为“我”字的一捺是一个“找”字。“我”要成为“人”是要通过“找”的。人是一生就是在不断寻找自我。
英文中的我“I”,也是孤独的,孤零零的一根。所以,“我”是孤立的、孤独的、排他的。为了表示重视团队、讲究和谐、在乎别人,在日常语言中,要尽量少用“I”。就像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叫“you
and me”,而不能叫“I and
you”。“我”必须到与“你”、与“他”的关系中寻找,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去发现。
《参考消息》曾刊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妈妈每一次问女儿“你是谁”,女儿总是回答“是我”。于是,“我”就成为妈妈对女儿的一个爱称。后来“我”因为脑溢血突然去世,妈妈把“我”的器官献给了一个机构。几年后的一天,妈妈突然接到一封感人泪下的信,落款是“我”,原来是“我”写来的。“我”,真的无比神奇!
要找到自“我”成为“人”并不容易。因为,“我”是“手拿戈的人”。我需要“找”才成为人。“找”,就是手拿着武器与“你”与“他”去斗争、去争斗。“我”只有在与“你”、与“他”的相互关系中才成为人的。各种各样的“我”与各种各样的“你”、与各种各样的“他”,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如小人、大人、伟人、老人;男人、女人;好人、坏人;健康人、病人,等等。
不少人经过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某种“人物”了,但往往又找不到某种“人”的感觉,其实,他并没有真正成为某种“人”。这是因为,他在找人的时候,手拿着的兵刃,只用来对付“你”和“他”,忘了对付自己,忘了进行自我解剖,忘了内省。要找到“我”,还须忘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