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激经济为什么以物为本
(2008-12-01 11:40:03)
标签:
经济财经国家立法机构基础设施陈志武中国 |
分类: 经济 |
为什么中国政府刺激经济总是以物为本,即总以物为对象而不以人为对象?这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回答了这个问题。陈志武说,为什么每当需要促进经济增长时,北京总选择基础设施、摩天大楼、公路和大工业项目而不是医疗保险和教育等社会计划?印度和巴西等国的政府总喜欢把钱用在退税和补贴上,而不用在道路等基础设施上,主要是因为这些政府需要赢得更多的选票,这也是印度和巴西等国基础设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的中央集权,使得中央政府具有地方政府、企业无可比拟的财力,加上缺乏公众对中央政府预算的监督。为了弥补中央政府对经济下滑反应的滞后,尽快使刺激政策产生效果,以物为对象的政策就自然而然了。
在我看来,这种刺激政策的最大问题是它不可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其结果,一方面是短期的经济总量改变,另一方面是长期的经济结构恶化,最终会引发下一轮宏观经济的总量和结构的失衡。
所以,刺激经济增长,不能以物为本,而要以人为本。为此,陈志武的建议是:一、剩余的国家资产的所有权应对13亿中国公民平均分配;二、政府的预算程序必须通过国家立法机构的公众听证并通过媒体的公众参与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