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过世博中的意大利

(2010-11-05 23:07:40)
标签:

杂谈

上海世博会已经收音落调,还好,在闭幕之前,居然还能有一次前往上海的世博观摩之行,虽则,是前往东京之前的一次路过,也是夜晚中的一次初略拜访,但只要有过一次,或者就少一些遗憾。

关于世博的评论中包含了很多对策划者的深度启发,文化、科技、功能、空间,这所有的东西都包含了地产策划最关键的环节,是标杆也是可归纳为方法论。

前往东京也是一次学习,一次旅行,其实,这两个词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旅行就是离开日常惰性的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这是安藤忠雄论建筑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他自己专业进步的心路历程,同样的道理,世博会所传递的东西也对自己固有的知识的一次梳理或者洗礼,想到安藤忠雄,或者这次行程与日本有关。

去世博时候,正是十月的最后几天,当时的世博会,白天的人均流量已经达到了70万的高峰,所以,我们选择了晚上,即使如此,夜色中的世博会依然人潮涌动,一些有代表性的场馆据高高音喇叭提醒,等候时间大体需要3小时以上吧。后来,碰巧听说意大利场馆只需要等候一个小时,而且据已参观过的朋友说有些特色,所以就等候着看吧。

对于世博会的主要场馆,其实我们在一些报道上看过一些详细报道,比如订阅的《国际建筑》和《景观设计》,但,都还是些主题和场馆的轮廓性描绘,但就其内涵与特色,其实我们知之甚少,更重要的是没有体验是不可能有深刻理解的。

对于意大利场馆的设计,如果从一个策划的角度思考,我想,他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一些元素,那就是文艺复兴时间艺术,罗马斗兽场仓桑与记忆,意大利的时装及潮流等等,但具体的如何的铺陈和空间如何创新,还是得靠设计者自己的的理解和发挥了,场所的具体布置还是与我们的想象有些不同,也有启发。

意大利场馆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是不错的,在入口挑空正上方,雕刻着巨大的“福”字,并有汉字其他字体的演绎,在场馆显著位置,看到了主办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比较好的与当地消费者沟通交流方式,是一种联系,亦是一种认同。

之前,大家在讨论万科营销的沟通的时候,也在说这样的一个现象,他们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打招呼的方式,在成都说有文化,在重庆说感谢山水,这样的方式就是与当地文化的融入。入口的右侧则是我们都可能会想到的表达,那就是,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建筑缩影,多年前去意大利,在罗马,在佛罗伦萨,我们看到最多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化遗存。想到意大利的文化,不得不想到文艺复兴的鼎盛,不得想不想到达芬奇,不得不想到米开郎基罗,在这样显要的位置,表达这些元素,是一种自信,也显然是东方文化与意大利本土文化的一种交相辉映。如果要有地产策划的思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做地产营销中企业文化和项目所在区域文化的融入与互动当是一个重要课题。

或许基于同样的思考,立业代理的大学城别墅项目也同样打出过诸如此类的表达,那就是“对沙区人文的真诚怀念和认真学习”。只有认同消费者,消费才会认同,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沟通,市场营销不存在谁教育谁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建筑和空间的调子,或者是气质,运用文化展示是极好的开篇方式,而主客文化的互相穿插其实一种开放与包容,也是立身处事的练达,可以借鉴。

进入场馆的主要展示部分,里面根据意大利的本国特色进行了价值的解构。包括“运动的意大利”、“手工艺人组合”、“高科技意大利”等,这些主题分类其实是一种实用的商业智慧,就是做任何事情,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细分主题。想起立业代理融城华府初期修建售楼中心的时候,当时大家不知道如何定调,只是谈了一些接待区,展示区,洽谈区,办公区比较生硬的功能分解,但大家对未来售楼中心建设调性未成统一,后来我们提出三个词,“拜访”“阅读”“梦想”,"拜访"是一种亲情与家庭,这与大学城人文别墅照应,"阅读"与大学城的区位关联,将售楼中心做图书馆的感受等,"梦想"则是项目特色空间展示,设计师说,如果这样其实很好做。

很多时候,我们做的策划讲了功能没有调性,讲了调性没有功能,没有功能不落地,没有调性则没有个性,而,我们的创新往往是调性的差异为先导,其实归根倒底是观念的创新。

除了意大利本国价值的归类之外,有一点也可关注,那就是互动表演式的展示方式,在入口的右侧,有玻璃小屋,里面是一意大利手工女艺人在制作小提琴,表情专注,做工考究,让人流连驻足,小提琴是让人见之而觉高雅的器物,手工是当下流水线作业下高贵的代名词,而专注的女艺人制作表现出另外一种风景。

意大利的设计水平是极有盛名的,里面陈列了极具特色的沙发,夸张的如人体尺寸大小的高跟鞋,还有意大利设计院师制作的悬挂于空中的椅子,还有代表了意大利运动精神的法拉利。穿过入口部分的展示厅是挑空的中庭设计,在高达20来米的中庭墙上站着身着意大利设计服装的模特,衣着华美,如依峭壁,在服装模特的展示右侧,则是以墙为地面的倾斜角度的沙发,桌椅的摆放,这种变化角度,而且数量较多的特色家具陈列,的确是给人创造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来自于亚平宁半岛的浪漫和自由。

中庭有一扶梯,镶嵌古朴如罗马斗兽建筑式样高大门拱之下,乘坐此梯有穿越时空的感觉,门拱古朴大气,电梯简洁现代,梯上人流穿梭,或许,有这样一种错觉,我们正在意大利的古老和现代中穿越,这是也意大利人告诉我的东西,我们和我们的过去从来没有远离过。

二层意大利的城市建筑设计展,有种光影技术的运用,较有印象,地面所投影出水面,在你的脚扰动下,会出现戏水同样的晃动波纹,感觉这样的小小参与性还是有些意思,可能在一些商业公共空间中运用。

除文化,功能和科技的运用外,场馆还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有所考虑,外墙的水泥为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的类型,可以传播光的能量,降低能耗以利于环保,材料与低碳还真是一个全球性关注的话题,或者说是使命。

网上有不少的朋友们催我更新博客,也有不少朋友要看日本考察的文章,虽有千言,受益也多,但无从下笔,写写路过世博的意大利,算是作为动笔欲望恢复的方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