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书店看了《石油黑幕》一书,该书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败笔较多。有设计上的,
更有思路上的。
两本书放在一起根本不一样大。
败笔一:书名不突出,没有侧重点
“石油黑幕”这四个字,吸引读者的是“石油”还是“黑幕”呢?读者是冲石油买你的书,还是想看看黑幕呢?哪个重要就应该重点突出哪两个字。四个字用一种字体可谓败笔一。
解决方法:着重渲染“黑幕”,可用书法体。减小“石油”的醒目程度。
败笔二:英文书名占版面过大,没有任何宣传效果
众所周知,当你把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全大写的时候,带来拼写速度降低,会增加读者的识别字母大小写的困难。封面上英文书名搞这么大,没有用。没有必要用这么大的英文去重复一下书名,就为了告诉读者这是外版书吗?你留点空间做别的不好吗
解决方法:缩小英文书名字号,留出版面。
败笔三:封面基本语法的错误
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用哪个字呢? 得,例如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所以封面上“它比你想的还要糟”绝对应该是“它比你想得还要糟”。糟在这里绝对是表示的程度。而绝对不是本书封面上的这种解释。
解决方法:和读者矫情,或重印时改掉。
败笔四:书脊厚度、勒口计算存在较大误差
这个不多说,自己看看书就知道了。书脊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误差,勒口都没有办法勒了。
解决方法:对纸更了解些、纸张选择更固定些,美术编辑更经验些。
败笔五:奥巴马的话对销售有推动作用吗?封面宣传语选择不当。
奥巴马的话,给人一种空间有富余,所以要分行写撑版面的感觉。“是谁在真正控制石油价格?”这句话我也不关心。对于《石油黑幕》一书的宣传语,为什么不找一句描述“黑、暴利”的话来刺激一下读者的购买欲望呢,这样他们才会买。
“是谁在真正控制石油价格?”和奥巴马的话都无法引起购买欲。
解决方法:换一句关于石油黑的,耸人听闻的话就行了。如“一本被中石油、中石化联合抵制揭露石化行业黑幕的图书,3752名专业技术人员拒绝翻译本书”
败笔六:封面设计给印制增大难度
当然这里有印厂的问题,更多的是出版社的问题。“是谁在真正控制石油价格?”非要设计放到框里,框外有水平线,印厂只要切不齐,就显得字都是歪的。这个不能赖印厂,那句话一定要放在框里面吗?
最严重的是两本书放到一起有不一样大的感觉。
解决方法:重印时候换封面。
败笔七:盛气凌人,让人才寒心
书名要显著,并不意味着要牺牲作者的权利。要给作译者在封面上以合适的位置、合适的大小。
此封面该出版社不尊重人的感觉,译者的工作时应该尊重的,不应该把译者的名字放得那么小,好像是可有可无,因为怕违反相关法律而必须上的感觉。
译者位置非常边缘化。幸亏印厂控制了一下,不然“译”这个字都会被切掉。
有的人不图钱,署个名字注重的精神价值。建议出版社减小一下奥巴马的话,给译者位置更大的空间吧。
败笔八:版式头重脚轻
“编辑手记”中“你不知道的石油世界”字号过小,该页布局太靠上了,下面空白太大了。“你不知道的石油世界”字号至少要增加两级,编辑最好多写几句话把版面撑满。
败笔九:页码上下挑动太大,读者阅读产生“左低右高”的感觉。
拼版和排版都有问题。例如166、167,两页的页码根本就不在一个高度上,全书都这样,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读者看书的时候会觉得单页明显比双页上的文字高。可能是排版时候单页码文件那里多了一行。读者看起来非常难受。
败笔十:上架建议错误
书名中有石油,就上到能源、石油架上吗?上哪个架子应该是看书的内容。这实际上应该是一本经济管理类的图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