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璇女士在《出版社营销工作之网上书店营销攻略》(原帖)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9ba980100dq4e.html 一文中对出版社的网上书店营销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那么出版社、出版公司在具体实操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我想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出版社、文化公司有所帮助。
1.实力决定话语权,探索自己的模式
这句话完全没有贬低中小型出版社或文化公司的意思,而是说,有什么样的实力,就说多大的话,就提何种程度的要求。
在网上营销过程中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照搬机工模式、清华模式、北大模式、人邮模式,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模式。
要科学评估自己的生产能力,能为当当、互动、卓越贡献多少利润,只有贡献的利润高,谈判的时候,说话才有足够的分量,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充分重视中小型的图书销售网站。不要过分地抓大放小。当当、卓越有大型网站的影响力,决定着销量高于中小型网站。影响力对应着高门槛和冷脸色,而新兴的、中小型网站,自身影响力虽弱,但愿意接纳刚起步进行网络营销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实际上这个就是一种“门当户对”现象。
从销量上看,中小型网站图书销量可能不及当当、卓越的十分之一,但是它们能将图书产品作为百度、谷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引导读者去它们想去的书店购买。
当当、互动、卓越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作为出版机构的老总,应该看到它们在本质上是不会抱团的,说白了,就是一毛钱的竞争。不敢得罪市场占有率很靠前的出版社、文化公司。对于强者,它们基本上能做到每种图书都上网,接受出版社的折扣,不敢太过分。正如某出版社的社长所说:“我们有这个实力,谁敢压我们社的折扣,我们就能断它的货。让它每年少几千万的收入不在话下。”
对于市场占有率相对低、码洋贡献小的出版社、文化公司,这些网站会提出资源有限、维护成本过高等理由压低折扣或提一些附加条件。“店大欺客”是一种普遍的市场现象,毕竟网站运营也是有成本的。
对于中小型出版社、文化公司而言,开展网上营销工作之前,应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充分客观的分析,总结以往的销售数据,区别主发,合理定制首印册书,不搞面子工程,千万不要觉得首印低于多少册就代表没有面子了,要扭转观念,降低库存、降低报废,降低退货。
数据是你渠道的反映,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适合网上销售的拳头产品,这样网上销售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不要盲目地进行全产品的网上销售。
2. 虽寄人篱下,但要卧薪尝胆。
依靠当当、互动、卓越的同时,开发自己的网上书店。寄人篱下的日子是不好过的,看别人脸色。别人今天说68折,明年可能是65了,后年可能是60了。
特别是发行已经放开的今天,为了话语权,为了保持利润,出版社、文化公司一定要逐步建立自己的网上书店。
当当、卓越上你的书卖得越好,只能说明对它们的依赖越大。出版机构的老总,应该逐步抽出人力、财力建设自己的网上书店,尽管起初效果肯定不明显,但是这是一种长远发展战略——电子商务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商品都会在网上购买。
前瞻性,就是不图蝇头小利,不要觉得自己开网上书店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自己开网上书店能得到第一手的读者信息,信息经过整理后,就会形成读者数据库。通过读者数据库的分析,能划分出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这样直销就方便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出版老总一定要未雨绸缪,看到将来可能“分手”的那天,要逐步自己建立网上书店。实质上这也是一种制衡,是谈判的筹码。
3.精兵简政,一专多能。
对于20人左右规模的公司,或20人左右的编室(因为出版社都将编辑室转成分社了,大概也这个人数)配两个营销编辑即可。
1)沟通能力,这个人要能和人打交道。当当、互动、蔚蓝、华储、卓越,都有自己的领域经理。咱们的网络营销编辑要定期拜会,要介绍自己的产品,要策划营销活动。
2)耐得住寂寞。要做后台数据的整理,每本书的封面要及时上传、编辑推荐感言要写好,要用“VIP”号在每本书下以读者的语气写出读后感。
3)执着。要周期性地检查网上书店的信息是否全,要每本书每本书地查,要按书号检索、按书名检索、按关键字检索、按作译者检索、按上架时间检索、按定价检索都要找到自己的书
4)完善的读者数据库的建立。谈判,和当当、卓越要读者信息,自己有网上书店的更要做好读者分析。
一位读者:
在一年里买了多少书?——能估算出他的消费能力
买的什么书——能了解到他喜欢的领域,专业读者还是大众读者
是否集中于一个学科——这就是你的专业读者
营销高级阶段就不是盲目营销了,是针对性的营销,是一种专门性的定制。
网上书店的营销工作是很复杂的工作,不是几千字就能表述清楚的。需要业内同行不断交流、不断摸索,关键是找出适合自己的路。
自办网上书店应要看得长远些……
摸索自己的路,打拳头产品,防分手,建立专业读者数据库,放长线,找好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