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评课稿
(2010-12-14 21:23: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四年级教案资料 |
上个星期我参加了“永嘉县小学语文教学新苗略读教学主题研究活动”,五位教师的精彩课堂,让我受益颇多。特别是许远远老师的那堂《麻雀》更是令我感动。
许老师上的《麻雀》一课,是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散文,文中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许老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将三维目标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许老师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我学习。
一、课堂设计精巧,对比突出
这节课,许老师从两张对比强烈的麻雀和猎狗的图片引入,从课堂刚开始就引学生进入紧张的气氛中,“当凶猛的猎狗遇上弱小的麻雀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然而然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切入主题,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两种形象的对比细读文章,感受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二、整体感受课文,交给学习方法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法的养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许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把重点放在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放手让学生多次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课文的主角,再次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教给学生用主要人物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了这些,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惊险、紧张的情节,抓住语言文字材料,自主体会,批注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交流中先请学生自由读,画出哪个词最能触动你的心弦,再读出体会,这样抓字词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更深刻,更能突显那种紧张的气氛。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
许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老麻雀的心理,更贴近这个故事。“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让学生想象因为紧张麻雀会有怎样的表现,练习用“可是因为紧张,它
四、有层次的评价,充满人文关怀。
五、重视学生的课外拓展
在课堂最后,通过想象写话,达到学与用的结合。许老师还向学生推荐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体现了略读课程的从课内到课外的衍生。以《献给母亲的诗》结束课堂,深化了爱的教育,把学生带入了爱的世界,让爱得到升华。
六、值得商榷的一些
许老师可以把教材挖得更深些,如:老师可引导学生将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话连起来读读,鼓励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矛盾。学生自然会问:“既然‘落’字写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老麻雀的这种“勇敢”与“胆怯”的矛盾性格在第5自然段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所以老师可从这引导学生去读第5小节,结合语境去体会这种矛盾性格存在的普遍性。学生在读思议中还可以体会到“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行为中都展示了其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