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心得》第2期:顶底背离捕捉分时高低点

(2014-09-23 21:14:07)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海伏笔-技术篇

《十年心得》——这个栏目我开办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满足一些新手朋友的求知欲,另外一方面就是希望与一些高手朋友能够相互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三人行必有我师”,抱着这种求知急切的心情,开办了这个“抱团取暖,相互学习,共同取经”栏目。在整个栏目的写作中,我每天会发表一篇关于自己在股市十多年对股市技术面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到技术领域。另外,我还会对心态、纪律等一些操盘体系进行讲解。反正,股市里任何技术、我所学习过的任何知识以及大家所存在的疑难技术问题,我都会在《十年心得》的栏目中写下来,一是对我在股市生涯十余年的一次连载小说式的总结,二是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栏目传递一种正能量,也更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栏目有更多想学技术的股友加入我的圈子。

引用同花顺圈子名言:“在投资路上,你不再是一个人”!因为有我与你为伴!

为了让这个栏目举办越来越好,高手们也可以给我投稿,我将批量发表。也希望我每一期的《十年心得》,你能够留言,写出你的建议、感悟!或者你在股市中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留言下来,我将在栏目中逐步讲解!

                                                           

 

在看盘过程中,很多股友会发现我在直播中经常会出现5分钟顶背离或者底背离字体加粗加红加大的提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盘可能就产生了低点反抽或者高点回落的动作。所以,在看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知识点捕捉分时的高低点,对做T投资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周期不同,引发的级别就不同。

如果是分时顶底背离,将引发分时级别的反抽和回踩动作,一般表现在5、15分钟;如果是日线级别的顶底背离,将推动周线级别;30、60分钟顶底背离则将推动日线级别;周线级别的顶底背离将推动月线级别。今天晚上的内容重点讲解一下分时顶底背离,因为这是我们日常看盘中每天都要遇到的事情,只要分时顶背离判断准确,才能将更大周期的顶底背离把握精准,这是以小推大的循环,其技术的应用不限制任何周期,可以如常通用。

 

注意一个要点,任何同种性能的指标,在顶底背离的技术判断是相同的,如KDJ、MACD等指标都可以采取同样的技巧来运用。学好KDJ的顶底背离就等于学好了MACD的知识,就好像用铅笔和毛笔写出来的字,只要是相同的字,读法和笔画都是一样的,关于这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接下来我们必须要了解KDJ顶底背离的理论含义:

底背离——

当股票或者指数的价格一路新低,即一底比一底更低,而KDJ却相反,随着价格一路走低,反而KDJ低点却持续抬高,我们将这种状态称“底背离”。其原理是:说明做空资金力量开始衰弱,即使指数或者股票继续创出低点,已经距离底部(低点)不远了,此时不能盲目做空或者割肉杀跌,应当做T买入或者选择更大级别的周期买点买入或者加仓;

 

顶背离——

当股票或者指数的价格一路新高,即一顶比一顶高,高点陆续被刷新,而KDJ却截然相反,随着价格一路走高,反而KDJ高点却持续降低,我们将这种状态称“顶背离”。其原理是:说明做多资金力量开始衰弱,即使指数或者股票继续创出高点,已经距离顶部(高点)不远了,此时不能盲目追高或者踏空资金应当保持观望,否则很容易导致被套。在操作上,如果是分时顶背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T卖;如果是日线或者周线级别的顶背离要采取离场;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融入实战,将抽象概念形象的表达出来,我举一个近期大盘顶底背离的例子:

底背离——打开上证指数5分钟,从2332点开始的调整指数低点一路被刷新,但是KDJ低点却陆续抬高,随后在2282点低点产生反抽动作,这是底背离引发的反抽行情;

《十年心得》第2期:顶底背离捕捉分时高低点

顶背离——打开上证指数15分钟,我们发现在前面2348点引发的调整是由于15分钟顶背离导致的结果。

《十年心得》第2期:顶底背离捕捉分时高低点

学习内容:打开上证指数月线图,结合下图,你会发现什么?

1、这个级别是月线的,引发的上涨和周线足够推动年线,即牛熊市场;

2、4个结构的背离推动的行情非常庞大;

3、你认为目前行情处于什么环境之下》

《十年心得》第2期:顶底背离捕捉分时高低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