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为领导服务吗?
(2018-09-11 20:47:06)《中庸》开讲第53天。
荀子曾经思考一个问题,人的力量没有牛大,赶路速度没有马快,牛和马为什么被人驱使?
结论为:人有配合抱团的能力,而牛马没有。
原文选自《荀子·王制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而彼不能群。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存在组织和阶级。自古至今,信任,是维系群体权威的重要依据。《中庸》说:每一级领导干部都是环环相扣,如下级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和支持,就不会治理好百姓、服务好人民,同样对于员工的管理也苍白无力。原文是: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职场生活里,每一个人都要得到上级的认可。而获得上级的认可,来自于对下属的负责。如此良性循环下去,最高级领导人的上级就是全体百姓、所有人民。最高级领导人获得百姓的认可、肯定和支持,才可以江山稳定、基业长青。
只是现代领导干部有些走样,有的人只对上级负责,不管下属如何。而,下属也同样对上级负责,不管自己的下属怎样。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就是形式主义,就是官僚主义。于是,苦了百姓,苦了基层。“为人民服务”便成为一句口号式的标语,没有人真的为人民服务,不过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为领导服务,为自己服务。
每一个政党都不愿意走入这样的“死循环”,因为没有一个领导人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以及成立监察部,巡视常态化等制度,都是为了管理好层层领导干部的心。虽然成效显著,有力震慑,却形成了“地主和长工”式的关系:不看着不干活,不监督就违法。
是人选错了,还是制度亟待完善?
也是,也不是,但根本在于:忽视了“中庸之道”。
《中庸》说:
考察一个领导干部要看他对组织的忠诚性,这就叫“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因为,一个干部对党和国家不忠诚,是无法对工作忠诚的。那么,如何看他是否对党和国家忠诚呢?
看他对朋友是否忠诚。换句话说,这个人能否得到朋友的信任。我有个朋友,几年前从我这里买了2万册《解读弟子规》,捐赠给团中央,由团中央给全国几十个地区和城市发放阅读。当时号称做慈善,做公益,捐资助学70几万,但现在连一分钱也没给我。每次和他要的时候就说没钱、等着。但这朋友却是某区的政协委员。
我们现在的组织部门几乎不去深层考察朋友信任度。那么,怎么知道一位干部是否对朋友忠诚呢?
好办,看他对父母是否忠诚。也就是我们说的孝敬。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对朋友忠诚一定是假的,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也是假的。
但,有人对父母的孝敬也是形式。认为父母年老了,需要儿女照料,就隔三差五、百般无奈地去父母身边嘘寒问暖。实则不然。我们孝敬父母不是父母的需要,而是做儿女的需要。是作为儿女对内心良知的安抚。就像去医院看病,不是医生的需要,而是病人的需要;也像到法院打官司,不是法官的需要,而是当事人的需要一样。
让父母好起来,健康起来,快乐起来,长寿起来,是儿女的心愿。是我们内心得到慰藉、情绪得到释放。我们没有必要说,我这么忙来看你还不是为了让你健康起来、快乐起来、长寿起来?
故,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是我们误读了孝敬,把孝敬形式主义了。
这个社会很麻烦,形式主义无处不在。
山东省临沂曾叫东海郡。大约在汉代,有个叫郭纯的孝子,死了母亲守孝期间,每次哭母都有许多鸟雀来到他跟前。官府派人来察验,确实是这样。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他这一族人。
后来有人举报,这位孝子每次哭母前,在地上撒上米粒,因此群鸟都争着来拣吃。经过多次训练后,形成了条件反射。群鸟一听到这位孝子的哭声,又以为有米粒吃了呢,没有不飞落下来寻找米粒吃的。
这小子真是缺德至极。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孝敬呢?
看他对自己是否真诚。
怎么讲?
那些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者,不是真诚;只对表面负责,不对内里负责,不是真诚;只对开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不是真诚;只对自己负责,不对老婆孩子负责,不是真诚;只对权钱名利负责,不对良心负责,自然也不是真诚。
这些真的负责,就是一个人,一个领导干部的善良和诚信。
一个没有善良和诚信的人,不会真的孝敬父母;不会真的孝敬父母,就不会有真朋友;没有真朋友,就不会对上级真负责,当然也不会对下级负责;不会对上下级真负责,对党和国家必定不忠诚。对党和国家不忠诚,还在位置上领工资、享待遇,就叫:不担当,不作为。
集体、组织是个箱子,箱子里的几个苹果坏掉,如不清除必全盘腐烂。
今天的原文是: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前一篇:孔子4种性格的4个学生
后一篇:附庸风雅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