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为什么白酒行业能出牛股?
(2012-09-21 16:08:40)
标签:
白酒行业行业研究杂谈 |
分类: 公司研究 |
在短期内不理性的股票市场可能扭曲股价,当前的股市就是最好的例证,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中国股市能将蓝筹股低估到如此程度在近10年的股市是不曾有过的。从长期来看,任何不理性的市场行为都会让位于基本面。好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坏公司的股票就是坏股票。
大牛股基本上大概率诞生于白酒和医药,今天只谈白酒行业,以后会谈医药行业的选股思路。
先谈白酒行业。有人说“中国人太爱喝酒,所以把白酒公司变成了大牛股”。可我觉得这也许没有说到问题的根子上。我们中国人在白酒上花的钱比在房子,衣服,教育,交通,
通讯,食品和蔬菜上花的钱少多了。为什么偏偏白酒公司在股票市场胜出呢?另外,全国的白酒销售额比推土机,卡车,发电厂,石油,家电,化工,钢铁,造船和建材方面的销售额相比简直太小了!为什么在另外的众多行业基本上没有产生十年大牛股呢?
首先,白酒是一个本国文化影响很重的行业,不存在外国竞争。而这正是护城河的概念。当然,在这个行业内有上千家公司(多数还没有上市),为什么有些胜出,有些原地踏步呢?那就跟管理层,当地政府,股东结构和其它偶然因素有关系。但是,在所有行业中,白酒是护城河最宽最深的行业。白酒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管理相对简单。而诸多其它的行业对中国人来讲还太新,我们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它不需要营销,那一定是个美妙的投资对象。电讯行业,银行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和发电厂好象都是。但是,它们为什么没有产生十年大牛股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可能性。
第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有多少收入,就会有多少支出。不管多么困难,大家一定会想出办法把多出来的钱用掉。结果是股东回报率永远高不起来。
第二,这些行业的资本支出太大。相比较而言,虽然白酒企业也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但是,它们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支出,至少不需要持续的巨额资本支出。这让我们回想到麦肯锡的一个观点:亚洲的公司虽然增长很快,但是他们的股票估值基本上被他们的资本支出给摧毁了。这也是全球的工业企业和科技企业的通病。1996年,巴菲特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曾经这样说,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但也可以是出资人的恶梦。他还说,"月球之旅虽然让人兴奋,但是我更愿意把兴奋让给别人"。我把他的话翻译如下:"投资的要诀是用小钱赚大钱,而不是用大钱赚大钱。"
过去10年,A股市场的十个大牛股分别是茅台,张裕,泸州,中联重科,双汇,格力,包钢稀土,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山西汾酒。另外二十个亚军基本上是品牌很强的食品和医药类股票和矿业类。比如西山煤电,宇通,东阿,古井,盐湖,五粮液,兰花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