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荐康美药业说起
(2012-07-16 10:58:00)
标签:
云南白药康美药业恒瑞药业公司研究申银万国股票 |
分类: 公司研究 |
康美药业是一家充满市场争议的企业,过去十年医药板块上涨超过10倍的股票只有三支,分别是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和康美药业,康美药业位列第三。今天我们想和市场分享我们康美药业的推荐历程,文章有点长,看起来可能有点累,但你将看到我们对一家公司给予评级、到战略性看好是非常审慎的,历史上我们对云南白药(做牙膏、东盛入主)、东阿阿胶(股权之争、提价)的推荐也经历了很多争议,但最后证明我们对企业发展大方向判断是对的,两家公司股价上涨了很多。即使是大家最认同的企业,如果要做前瞻性判断,其背后的推荐也需要付出无数努力,而新标的树立更是艰辛。短期上涨并不代表什么,长期表现才是真正的价值,我们始终认为一个标的最终朝着的推荐方向走,一定是来自研究者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公司的深入研究,进而产生的信心。
和马兴田、许冬瑾夫妇认识是在2006年6月,那年是康美2001年IPO后的首次融资,正好在深圳出差,很多客户打电话来问是否能参与康美增发,我去普宁看了下,很惊奇,饮片能够这么漂亮、干净吗?从前我吃到的饮片都是很脏、很多灰尘的,一个同仁堂退休的老技工在指导饮片工艺。饮片是有技术含量的,炮制工艺决定了其药效,因为是同仁堂的老技工,我多了许多亲切,当时很多事情都请教同仁堂的张生瑜(他是我喜欢的人,可惜英年早逝),和老技工聊了许久,同仁堂对药材的鉴定都是靠这些老技工,越老越值钱,就如老中医,听工人们说老板娘许冬瑾亲自参与摸索每道饮片生产工序,从一开始就对质量严格要求。
看完后,我对饮片行业前景做了些案头研究,并调研了康美的化学药业务,这块业务当时占公司盈利比重较高,我调研了公司销售大区和部分经销商,发现公司在销售方面做得真还行,连上海这个最难的市场都做得不错,因此建议客户参与了公开增发,增发项目是饮片扩产,客户参与增发都赚钱了。
但我们暂时没有推荐公司股票,因为想多点时间观察,这一等就到了2008年12月,从2006年6月接触康美到2008年12月,期间康美股价从2.5元最高涨到了6元(除权),同时康美在2007年增发、2008年发行可分离债,融资19亿,饮片销售上升不错,我们一直在看着公司发展。金融危机股票大跌给市场带来了机会,那年6月中期策略我们给的观点是《注重防御,向一线股集中》,重点推荐的一线股票都没跌,很好规避了风险,但接下来就是要找超跌的有价值的股票,经过比较,把康美药业又重新拎出来,当时公司有个权证要行权,但老板马兴田不愿接待我了,他认为我一直不给公司评级,其实是看不上公司,费了些周折,2009年1月成行了,我们带了20多个人调研,调研的人想着如何抓住权证行权机会套利,但调研之后所有人都改变了观点,公司比大家想象的好很多,饮片已经在成都建厂,并要扩张到北京,大家都很兴奋,这是一家可以看长的公司,调研结束后我们给予公司股票首次评级“增持”,观点是康美从黑马变成了灰马,能否变成白马?需要观察,我们愿意跟着公司一起成长。
随后我们看到公司更加快速发展,09-11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5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1%,但股票从灰马变成白马,一路却是如此艰难。2009年3月公司收购了吉林新开河药业,“新开河”是中国最著名的人参消费品品牌,同时收购北京隆盛堂,介入北京饮片市场;2010年4月公司开始介入中药材市场,相继收购了亳州、安国、普宁和陇西中药材市场;中药材饮片方面先后收购四川阆中、上海金象;中药材方面收购了吉林大地药业,从事人参种植;公司介入药材产地,中药材贸易业务是带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主力。09-11年公司共募得资金68亿(扣除大股东资金参与,向市场融资54.8亿),而公司通过这些资金,收购兼并迅速布局了中药材全产业链,股价大幅上涨。一家企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布局了如此巨大的产业链,真可谓气势如虹,基于公司业务发展已非过去可同日而语,企业战略性地位基本确立,我们在2011年8月就中药材行业和康美药业进行了深度分析,战略性推荐公司股票,把评级从“增持”上调到“买入”,我们认为这家公司能够长得很大,但在熊市里公司股票认同度却一落千丈。
今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康美是我们经过长期跟踪和审慎选择挑出来的公司,我们和市场的分歧在哪里?难道是我们错了?我们看错了这家公司。我们想,和市场的根本分歧在于我们过于前瞻地去看待公司产业布局(就如今年我们过于前瞻地去看行业,承受了一季度股价下跌的巨大压力),去看公司未来,而市场只愿看现在,看中药材贸易业务占比多大,看只要药材价格下跌公司盈利就会受到影响,此外公司持续融资也被市场广泛质疑,今天我们想总结我们和市场的分歧以及市场的疑惑所在:
1、
2、
3、
4、
我们喜欢的公司:好的战略、好的策略(产品和营销)和好的团队,显然康美都基本具备
好的战略:第一,从药材源头布局,手抓中药材资源;第二,依托中药材市场和康美中药材网,中药材业务成为医药流通企业、中成药企业的供应商;第三,中药饮片逐步渗透至全国医院和大型连锁零售药房;第四,中药材消费品打造品牌,进入消费者手中;第五,建设“康美人生”、“新开河红参”专营店和专柜,进行品牌长期建设。所有业务运行会有协同效应。
好的策略:2009-2011年公司通过融得资金大举收购兼并,完成了产业布局,目前账上仍有60亿元的充裕资金;今明两年公司将进行销售网络全方位布局,和中国人保合资还仅仅是开始;完成网络布局后,将全力提升管理。公司发展潜力正在释放的初期,中药材贸易只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中间阶段,如果没有中药材贸易、没有中药物流项目,就没有今天的四个中药材交易市场,也不可能有今天和人保合作。
好的团队:我们要说的很简单,有思路的老板和对团队成员很好的老板,让团队100多位主管紧紧凝聚在公司内部。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康美97年从零起步,15年成长到300多亿市值,短短时间就积累了大量资源和优势,换了一家企业能够做到吗?也许能、但也许不能,民企做事后面得付出多少努力和多少成本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完美的公司,关键管理层是否在脚踏实地做事,企业身后有巨大发展空间。通过和潮汕人接触,发现潮汕人是非常讲信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公司有今天产业地位,其后绝不是通过关系、通过不规范才能做到的,而是对产业有深厚理解。康美今天所做的事情,在带动行业规范,带动行业进步,只有站在规范的行业里,康美这个龙头才可能长得更大。企业越大会越规范,我们始终是一句话“日久见人心”,时间将说明一切。
--------------------------------------------------------------------------------------
无论过程如何,无论结论如何,以上这么长的文字来说明推荐逻辑和体系,背后必然有其原因,证券分析师好像从来不是那么看重价值,现在也开始注重成长空间、长期表现,股票市场真的是见底了,市场真的进入了熊市最恐慌的时期,无论如何能够让熊市洗礼这些券商分析师,对他们的成长还是很有益处,郭主席的一番动容和举措看来在不远的未来要大显身手了。冯超评论
本文转载于申银万国研究所 罗鵛
声明: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和对券商研究机构的建议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