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构建未来

标签:
则非评论股票 |
在历史中构建未来
2月20日的前瞻用了《下周或有惊变》来形容市场的预判,并在24日再次提醒《行情渐入尾声》,股指在周四25日大跳水,上证周跌幅—3.25,深成指周跌幅-5.79%,行情进入到沪强深弱格局,在B浪反弹阶段也是沪强深弱:沪指一次筑底,深成二次筑底。
为了更好的解构走势,今天用一个临时冒出来的模型分析一下整个行情的架构。
记得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江恩讲过这么一个意思:重要的高低点之间,都有着数字联系,可以“一把直尺走天下”。今天有点空闲时间,用尺子回溯了6124点的那一波,也对比了上证和深证的走势图,虽然近期都在用深指做判断,但今天发现上证指数更有历史记忆。把今天的思考写下来于大家分享:在历史的探索中构建未来。
先回顾历史:
http://s15/mw690/001HNRytgy6ZIg32wJU3e&690
地平线:1664点,这个重要的低点在08年10月底形成,这个点位与指数在起飞之前两个重要的高点在一条直线上,这三个点仿佛构成了一条地平线(三个点竟然垮了五年的时间,较精准的落在一条直线上),6124这波行情犹如地平线上耸立的珠穆朗玛峰。
第一台阶:如果把3478点之后两个重要的低点连接成线,回溯这个连线,在上升波的一侧,正好对应了上升途中第一个盘整地带。我把这里叫做第一台阶。
第二台阶,如果把3478点之后几个重要的高点连线,回溯这个连线,在爬升坡的一侧,正好又对应了第二个上升途中的盘整地带,我把这里叫做第二台阶。第二台阶的连线决定了整个下降多通道的斜率。
令人惊叹,除了这二级台阶,上升途中并没有其他的盘整地带。连接完这些点和线,我想到一个形象的模型:攀登珠穆朗玛峰,查了百度,攀登珠峰的攻坚阶段就分三个台阶:第一台阶(大本营),第二台阶(被称为死亡台阶),登顶。
整个十年间的走势,如同一个完整的造山和登山过程:
山峰从地平线起,又回归到地平线;
上山,先登上第一台阶,再登上第二台阶,然后登顶,每个台阶上休憩整理,在珠峰顶上最长不过半小时;
下山,以一定的坡度,先下到第二台阶,接着再下到第一台阶;
所以,下降通道的斜率与第二台阶有着数字关系,因为上山是第一台阶在前,第二台阶在后,下山却是先遇到第二台阶,再遇到第一台阶,所以下降通道的斜率与第二级台阶相关,不会与第一台阶相关;但下降通道的重要低点应该受第一台阶的影响,实际上第一台阶的趋势线与第二台阶多通道线相交处形成了重要的低点。
一个登山模型,个人觉得非常好的解构了历史行情,原理上很贴切。那么,是否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分析5178点的这波行情?
http://s12/mw690/001HNRytgy6ZIg35dMf6b&690
结果令我吃惊,5178点的这波行情,也惊人的相似:地平线——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登顶,这个几个节点非常的清晰。下降波段二个重要低点(暂时)正对着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与下降波段的数个高点形成了清晰的斜率和通道关系……5178几乎翻板了6124的登山模型。
来谈几个初浅观点:
2000点大概率已成永远的回忆:观察2013-2014年的走势,地平线在2250一线。6124那波是单峰,见顶之后立马回到1664地平线,5178这一波可能是连续的山峰,不一定马上回到地平线,但即便要回落的话,跌破2250的概率很小,2000点以下恐怕已成永远的历史(这也符合实际情况,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质变)。
三个起飞点推断:
第一个可能的起飞点即一月末的2638点,因为这一点刚好的第一台阶连线线与第二台阶下降通道倒数第二轨的交汇点,2013年的1849点正好是6124那一波相应两条线交点。这是最乐观的可能,指数不创新低,已开始滑跑。
第二个可能的起飞点:第一台阶连线与下降通道的倒数第三轨的交汇点,这也是具备转折条件的点。即空间上指数或再创新低,时间交点指向6月中旬左右,则具备走大行情的可能,这个区域,个人觉得可能性比较大。(上证的A段走了52个交易日B段走了78个交易日,按这个时间节奏C段可能走50-80个交易日,时间指向2016年的四、五月间)。
第三个可能的起飞点:第一台阶连线与下降通道的倒数第四轨及地平线的三方交汇点,这是具备转折条件最后临界点,时间到11月左右,这是最弱的一种可能性,也是登山模型的临界情况。
第一起飞点的修正:
目前,第一起飞点有相对变量和不变量。下降多通道基本是确定的,A浪末端形成的第一个低点相对是确定的,但C浪目前形成的第二个低点是相对可变的,即可沿着多通道的倒数第二轨,在2638到2250之间滑动(图中亮蓝色虚线)。
若修正,2550很重要,此时,多通道的第三轨、第一台阶支撑线、地平线,三者将交于一点,这是一个临界极限,过了这点意味着无后续起飞点或模型整体失效,反之,若假定模型有效的前提下,过了2550即处于指数严重超跌区域,就像当年的1664点,是其后数年的大底。另2550时形成的连线与第一平台整理区域的中轴线最吻合。
即,行情如果近期创出新低,反而是距离一个世纪大底越来越近(“世纪大底”并不意味则立马大反弹,1664大底之后行情蛰伏了6年)。
上述分析,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没有什么理论可做依托,仅是一把尺子的推测,实际走势可能大相径庭。
但如此分析的好处是让你心中有一个空间架构,这里接近大行情的底部区域,相对是较低点,只要控制好仓位,欠缺的就是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