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在生活的细微处

(2012-10-11 13:19:01)
标签:

转载

好点评
原文地址:在生活的细微处作者:范泽木

http://s10/middle/4c6e8060gcbc0eee72b49&690

  在生活的细微处

  读李丹崖《不出鞘的心灵》有感

    文/范泽木

  读李丹崖的书,需要一种情境。最好,是在阳光柔和的秋后,找一张躺椅,泡一壶茶,然后一字一句地细细品味,我读这本《不出鞘的心灵》,便是如此。他的书里,透着禅味,透着哲理,透着人性的光辉。

  丹崖说,“我想在坚硬的岁月里,写一本绵软的书。这种绵软希望能化作一张席梦思,让您疲惫的心灵在上面躺上一躺。”

  毫无疑问,丹崖做到了。他的短文是一缕阳光,能驱走你内心的黑暗和阴霾,又如一泓清泉,能涤去心灵的污垢和尘埃。他的语言低缓而温婉,故事温情而真实。

  其实,读丹崖的文章,已有些年头,每次读来,无不被他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恬淡唯美的语言折服。在丹崖的书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一切皆可入文”。由“安”字出发,他联想到人生,写出了《内心的安定与从容》;看电视剧,他想到了人性的欲望,由此写成了《别和欲望扳手腕子》一文;玩手机,他忽然从中感悟,写下了《不碰才会不动》;去家乡的花戏楼游玩,写下了《戏台上的猴子和大象》。在文中,他写道“世上有太多的劫,太多的难,就是因为当初‘碰’到了,后来,声名受累,锒铛入狱,甚至是遭遇了万劫不复的灾难。声名中来来往往的人呀,我们的心灵不是碰碰车,而是琉璃,一碰,就碎成一地马赛克……”我固执地认为,丹崖是一个带着敏锐的触角行走的人。他时时刻刻在感受世间的一切,最终通过笔端传达给诸人。

  在丹崖笔下,一景一物皆含哲理,一草一木皆蕴学问。不然,又何以写出《原味儿生活》这样的文章。在《原味儿生活》一文里,作者就地瓜干,传达出对故乡和母亲的情意。

  丹崖的语言,有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沉静,如一个说书的人,在午后向你娓娓道来,平实、内敛。他的故事多用散文化的语言,情节在唯美朦胧的语言里伸缩,让人读罢拍案叫绝。在《看不见的葡萄》一文里,作者将故事的内核层层包裹,用简洁明丽的语言,缓缓叙述60多岁的女房东的故事。而后,揭开故事内核,将情感凝结在高处,让人潸然落泪。最喜欢一篇名为《叶子总比风先到》的文章,文中恬淡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叙述,让人陡生感伤和凄凉。

  和丹崖没有见过面,但从他的文中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热爱乡土、崇尚自然的人。他的笔下,家乡的影子、对故乡的情结时不时地闪现,对大自然的情结更是一览无余。

  《不出鞘的心灵》共6辑,分别从“心、情、志、趣、慧、爱”6个方面入手,或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让人警醒,或用睿智随笔教人顿悟。

  在后记中,丹崖说,每一种浮躁的背后,都有一片安谧的磁场,这磁场,在我们心里……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心灵养生秘籍。

 

  刊于《东台日报》2012年10月11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