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2020-04-23 12:05: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司令读史

为什么说鲜卑族建立的北方六镇,引领了隋唐三百多年的历史?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说起北方六镇指的是北魏前期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北魏的建立者是鲜卑的拓跋家族,现在的《楚乔传》、《轩辕剑》、《兰陵王》等热门电视剧就是讲的那时南北朝的故事。

为什么说当年鲜卑族建立的北方六镇引领了隋唐三百多年的历史?


  那么,为什么说那个小小的北方六镇引领了隋唐整整三百多年的历史?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这要首先说说北方六镇最初设立的意义,它主要是北魏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侵扰,拱卫首都平城而设立的。因此北魏皇帝拓跋珪决定在边境建立常规化的戍防部队,于是就有了六镇的雏形,当时叫北镇。在之后的一百年间,北魏的统治者坚持不懈地加强和巩固这支戍防军事力量,最终形成了六个军事重镇,而这六镇的主要人口都是一些士兵及军阀贵族,很多能征善战之人。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六镇建立之初,北魏的主要敌人还是北方的柔然,所以六镇的地位在北魏异常重要,北魏的朝廷武将也基本从六镇提拔,可以说是军队人士晋升的一块福地。但由孝文帝发起的一次汉化改革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在这次改中,北魏迁都洛阳,因此,这些北魏最为依赖的部落兵发生了分化,迁入河南的部落兵汉化成了羽林军,虎贲军,功勋贵族与士族同列,是汉化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相反世代守卫边陲劳苦功高的六镇部落兵却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和军事地位的下降而逐步被边缘化。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的原型,据说就是拓跋珪


  再加上后来北魏朝廷腐败,于是在正光四年(523年),这把火被彻底点燃——六镇起义。六镇起义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河北起义,于是乎整个北魏就乱套了。

  不过正可谓“英雄出乱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这一系列起义中六镇走出了哪些有名的人物?

  1) 高欢。东魏的幕后掌权者,北齐的实际建立者。来自怀朔镇。

  2) 宇文泰。西魏的幕后掌权者,北周的实际建立者。来自武川镇。

  3) 杨坚。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隋朝的建立者。来自武川镇。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隋炀帝杨广作为一代君主很失败,最大的失败就是国家在他手中灭亡了。


  4) 李渊。北周明帝宇文毓是他的姨父,唐朝的建立者。来自武川镇。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5) 独孤信。这个人可厉害了。生了七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做了皇后:一个嫁给了隋文帝杨坚,一个嫁给了北周宣帝宇文赟,一个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可谓历史上最有眼光的老丈人。来自武川镇。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和李渊的母亲独孤皇后,人俩是亲姐妹,换句话讲,杨广和李渊那是表兄弟,所以杨广是李世民的表叔。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这些六镇出来的军事贵族,通过联姻,相互扶持,最终走上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并引领了隋唐整整三百多年的历史。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牧马图》上宗徽宗
赵佶的题跋“韩干真迹,丁亥御笔”题字。


      至于鲜卑人,唐代张籍《永嘉行》“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宋代苏轼看过《牧马图》,写下《书韩干二马》“赤髯碧眼老鲜卑...” ,,都说明在唐人宋人的眼中,”黄须碧眼“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

     《晋书·卷六·帝纪第六》记载晋明帝司马绍“黄须鲜卑奴”,可见晋明帝的相貌特征也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西安北周安伽墓石棺床屏风,左边是突厥人首领,右边是粟特人首领

     唐代白种人的存在为普遍,安禄山(平卢节度使,又兼领范阳、河东节度使)粟特人,史思明突厥人(《史善应墓志》)。

     与安史对战的大唐老将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落人。

      还有昭武九姓《新唐书西域传•康国传”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为突厥(突厥应作匈奴)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

   

      唐末沙陀(西突厥别部)首领执宜所部万骑,居定襄新城,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该军曾多次为唐借用同吐蕃作战,黄巢起义军失败是败给了这支军队沙陀为西突厥别部处月种,居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沙陀劲雄,“素健斗”。沙陀骑兵更是骁勇无比,凶猛异常,“弛射悍过吐蕃”。

司令读史(109)-北魏六镇与隋唐建立
宋徽宗赵佶 《摹韩干围人呈马图》(赵孟頫、乾隆等跋)


     李白出生于碎叶,即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附近,据有关碑铭记载,李白的父亲名为李客。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名字?陈寅恪先生解释说,那是因为李白的父亲是西域人,西域人的名字与华夏不同,所以称他为“胡客”,也就是外乡人的意思,“客”并非他父亲的本名。


       . . . . . .

       整一个中亚味,,,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玉贵:实际上,我感觉把中国史单纯地讲成王朝史就没多大意思了。虽然我们现在一直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过去以王朝为中心的历史叙事和研究当中,民族史一直处在边缘的地位。操突厥语的那些民族,对当时的内地社会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我感觉还很不够。

就拿白居易来说,他晚年在洛阳履道坊自家院子里都要搭个帐篷,那就是突厥毡帐,冬天还要住在里面。他有十几首诗都是这一主题。实际上,他患有风湿,最不适合住这种帐篷,但他还是坚持住了进去,而且住了十八个冬天,自得其乐。我写过一篇《白居易“毡帐诗”所见唐代胡风》(《唐研究》第五辑),就是专门谈这一问题的。此外,你看唐太宗的太子不是也在皇宫里面搭了突厥帐篷,说突厥语言,穿突厥服装,编突厥辫发,太子都不当,要去做突厥带兵的“设”吗?这些都是突厥民族对内地社会产生影响的突出表现。

要说中华民族,以上所说的与突厥民族有关的种种,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处理历史,还是受正史四裔传的影响太大,没有把民族史和王朝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