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位资深世界旅行者,一位道性不浅的历史地理学票友,俺-不好意思必须承认-俺的见识依然有限,,, 居然,这是我第一次进到桂林兴安的古秦城遗址!
1.“王城”(小秦城)
严格说这不是爱学习爱劳动好同志的错,肯定是广西史学届与普通大众勾通存在严重障碍的结果。以政府的角度,疑是对历史的不够重视以至宣传工作严重不足;
以民众的角度,完全是没有渠道获得相关知识,无从得知。
就这秦城“王城”所在的莲塘七里圩村,数年之前我们已进过两次,还曾与朋友在这古树下烧水泡茶。完全是冥冥之中无意识之举,觉得这322国道边的村子有股灵气,由心指引就拐了进来,没想到乃藏龙卧虎之所。
那些年极是喜欢桂林周边游,除"山水有清音"的宜人风光,和谐亲善的人们也很让人感到舒适。
同样桂林情结深厚的李教授,在村头与九旬老人热聊起近30年前考古的住村往事。
春耕夏种的沃野,2000多年前战马弛骋的战场。

没有专家的带领,不会想到这社稷祥和之地,是2000千多年前的岭南第一城,是“因南征百越之君”秦军的军镇重地。

这方圆几公里范围,分布着2000多年前三组相关联的重要节点
: 一是秦汉城遗址群,二是灵渠与大溶江-桂江交汇口,三是古严关。这是秦始皇修建灵渠、统一岭南的屯兵城堡、军事要塞,前进基地与前进驰道。整一个就是秦汉进入岭南的总枢纽,与进发中枢。

仅秦城遗址,现在发现的主要有四处:
一是马家渡至大营村的“城墙梗子”,
二是七里圩村南大溶江边的“王城”(小秦城),
三是道济与太和堡之间两道土城(大秦城),
四是在灵渠出口处与大溶江汇合处的水衔。
“王城”(小秦城)城墙残垣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夯土城墙残体厚5至8米,高2至4米。
城内皆肥沃耕地。
城外12-15米宽的护城河清晰可辨,由右至左:
林木葱郁的城墙,种上小柑橘树的护城河,树木浓荫的大溶江,远处高耸的越城岭。
还可见农民耕犁刨出的汉板瓦残片,红釉陶器残片。此城出土多为汉朝所遗。
宋以前史籍无记载,宋代及其以后的文献都称之为“秦城”。
北宋诗人曹辅、南宋诗人张孝祥都有《古秦城》诗,刘克庄有《秦城》诗。
周去非《岭外代答》对其地理位置及形胜有较详细记载:“湘水之南,灵渠之口,大溶江小溶江之间,有遗堞存焉,名曰秦城……”。
《舆地志》载:“秦城,昔秦谪戍之所”。南宋范成大说:“秦城,相传秦始皇发兵戍五岭之地”。
明邝露撰《赤雅·秦城》亦载“秦始皇发卒戍五岭地为秦城。……秦取桂林、象郡,兵勒湘南,据其喉咽,临融漓二水间”,所以秦城也就是“秦营”,是当年秦军驻守之地。
大溶江,漓江的上游。
2. 大秦城
(大秦城)城墙残垣南北长约900米,东西宽约600米,夯土城墙残体厚10-15米,高2至4米。
立于城头举目环视皆为城垣,强秦浩瀚大气扑面而来,或想当年,城头上列队策马奔驰何等威武。毫无疑问,当之岭南第一城!
(大秦城)古诚墙与城内的葡萄园。
灵渠(始安河),前不足一公里即为与大溶江汇合口。

旧322国道把(大秦城)切了一大角。
3. 灵渠下游
灵渠(自然河段-始安河)牯牛徒。
斗、堰、坝都是调节水位,有利行船的设施。
听兴安县文广局的陈同志讲,明清代有记录灵渠行船是有专业船工的,即现代的持证上岗。今所见河渠的复杂形势,当所必须。
这段灵渠也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从322国道旁"老码头农庄"进,很宜人的农家乐渠家乐。
桂林处处新建汉阙,这么偏僻小道上也来一个,,,原谅乡民不知秦时明月汉时关,阙是成对成对立于门前。

沿灵渠(始安河)修了宜徒步骑行的绿道,约秋冬季驼单车再来。
黄龙堤,水大流急时调节走迂回渠道,减缓坡度也减缓了流速,利于安全行船。


草深树茂看不清黄龙堤,此处离老码头山庄2.5公里,眼见小山的背面,即是岭南第一关"严关"。
4. 严关
严关,亦称"炎关",名如其份有"飞雪不过古严关"之说,过了关,即是南方、南方,瘴疠的南方。古时广西的地名很多甚是险恶荼毒,如北流与玉林之间的"鬼门关"古人叹曰"过了鬼门关,十去九不还"。
地处湘桂走廊中心,关西侧凤岭与越城岭相接,关东侧狮子山与都庞岭相连。群山之间有一条长约330米,宽仅33米的峡谷,严关就建在这峡谷中间。其关墙长40米、高5米、厚8米,中间开有3米多宽的关门,门中有两重可以升降启闭的闸门。
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有“楚越之咽喉”之称,是桂林的北门,也是整个粤西的北门。南宋周去非著《岭外代答》对其险要地形和战略意义有专门说明:“北二十里有险曰严关,群山环之,鸟道微通,不可方轨,此秦城之遗迹也。形势之险,襟喉之会,水草之美,风气之佳,真宿兵之地。据此要地,以临南方。”
寂寂闻狗吠,少有外来人,彻底被边缘化的历史重关,谷歌地图百度高德地图找不到,甚至,最为离谱的是,322国道岔路口连路牌都没有一块!
好好先生司令只能給亲们一个地址:
兴安县严关镇仙桥村,G72严关口下322国道往兴安方向约2-3公里,左边路口进300米。
5. 灵渠
一组灵渠的图片,铧嘴、第一徒门、秦渠,为此行划个句号。
从历史上大一统国家层面上说,灵渠的意义要远胜于四川都江堰,从工程规模与技术含量看也就仲伯之间,风光俊秀上则各俱千秋都是动人之处,可是,当今旅游规模那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申请世遗工作也还在进行中,,,广西真的慢了,好吧!



早晨一锅猪头骨汤捞猪杂,兴安人民招待至尊朋友的礼数,谢谢你们!
感谢李教授、张大师、刘总!与有料的人们同行,收获太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