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令读史(六十四)- 汤瓶与茶壶

(2017-10-13 12:49: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司令读史

    汤瓶 古时称“军持”、“君池”、“大食瓶”或“执壶”等,意为水瓶或水壶,制作工艺和样式源于古波斯一带,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其制作工艺水平达到鼎盛。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南宋官窑博物馆中国陶瓷文化陈列中心景德镇- 东晋 越窑青瓷鸡首壶

这是司令知道我国最早普遍拥有执壶的时期,鸡首壶是西域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指示性物件之一。(商代至战国青铜亦有流,即盉, 又大又笨,王族贵胄所属,与后世中国的流似并无传承性)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管流爵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一九八零年河南洛宁出土,是夏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的代表之一。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盉  西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盉,调味也。从皿,禾声。”即是用于调和酒味浓淡的器物,为酒器。但同时考古资料表明盉又常与盘配合使用,有研究者认为应为水器。究竟属何类抑或二者兼有,目前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青釉凤头龙柄瓷壶 
 
 吸收了萨珊波斯金银器造形特点,又融入中国传统龙凤装饰艺术。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 白釉执壶  茶具


以我国回族习俗说事:  “回回家里三件宝,盖碗汤瓶白帽帽”。汤瓶是回族日常洗漱及沐浴的一个器具,回族生活的每一个重要或惯常的场景,它都会悄然出场,汤瓶是贯穿回族一生的一个器具。按伊斯兰教法规定,在做大、小净时,除按顺序洗涤每个器官外,举意要想到“省察己躬,罚赎过错,节欲检行,止恶扬善”,“不起妄念,举止口佳,敬语默惟恭”,做到自我反省。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席纹汤瓶--唐代

回族用汤瓶的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节水的考虑,回族的先民来自于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地区多为沙漠地带。因此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在用水洗大小净时对水量都有一定的限制。伊斯兰教的“土净”也是源于缺水而定。用汤瓶盛水洗大小净,汤瓶大小适中,盛水适量,也不随意流淌,可掌握出水量,正好起到节水的作用。据伊斯兰教法记载:洗小净不得超过1.3公斤水,洗大净不能超过3.6公斤水。一般一个汤瓶的盛水量不超过2公斤,否则会被为是奢侈浪费,用水过量也会被视为大小净不合格。因此汤瓶也起到节水的作用。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宋 白瓷瓜棱式瓷汤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宋 龙泉窑青釉 刻花汤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波士顿艺术馆藏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双流壶   新人饮合卺酒的婚俗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莲花形银执壶,南宋 ,  彭州博物馆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明代洪武 青花缠枝菊纹汤瓶

  
《古兰经》中对于大小净有专门的篇章:“信教的人们啊,当你们礼拜时,你们要洗脸,洗两手至两胳肘,摸头,洗脚至踝骨。如果你们失去了大净,就要洗全身,如果你们患病或旅行,或从厕所来,或解除了女人,而你们没得水,这时你们可以用净土摸脸和手。”

伊斯兰教中水的象征意义在穆斯林宗教生活中不可或缺,水能瓦解形式或者破坏结构,能够“洗去罪恶”,同时又有净化力量和再生力量。     水通过汤瓶这个器具,于是汤瓶就成为这种通向圣知的符号和象征。


这种壶口小腹大,酷似当时的瓷瓶,故而当时的人们习惯称作“瓶”。因为这是唐朝皇帝赐给的洗瓶(洗壶),所以也叫“唐瓶”,后来人们根据谐音叫成了“汤瓶”。
  


据《西域番国民》记载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吏部陈诚出使西域,途径阿富汗、波斯等过国,其中对穆斯林沐浴的情况也做了具体的描述:“每人各持一水盂,汲温凉水,洗淋其身,余水流出,并无尘积。”这里的“水盂”便是回族大小净用的汤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民国时期的穆斯林老照片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回民这一悬汤瓶于门的习俗。据说与回民救朱元璋义军,后明朝建立后对回民的靖安有关。


  
~~~~~~~~~~~~~~~~~~~~~~~~~~~~~~~~~~~~~~~~~~~`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茶壶“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唐诗人韩偓有诗写道“蜀纸麝煤添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纸墨佳可添笔兴,茶具精能助茶香。诗人赞叹用越窑制的清瓷茶碗盛放茶水(句中“犀液”指即初放的桂花,经过咸卤淹制),茶香四溢,茶色澄澈,令人身心愉悦。

史有"伊尹用鼎煮羹,陆羽用鼎煮茶"之说,实据考证,唐多以汤瓶煮茶或煮水泡茶()
  

http://image101.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1/1010/84258885_5汤瓶与茶壶" TITLE="司令读史(六十四)- 汤瓶与茶壶" />

唐 佚名 弈棋待女图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唐 茶道图

唐朝人喝茶之前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直到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漏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好像煮饺子那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这被称为煎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唐 茶道图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大唐西市博物馆


唐朝人煎茶嘛,就跟煮菜似的,火功很重要。贵族们都喜欢用金器、银器、铁器去煮茶。工具不在于精细,而在于材料的贵重。一般用的是铁釜,又叫铁瓶。它相当没有盖子的生铁锅,也是现在日本铁壶的前身。


宋时茶具趋向小型,多用盏盅。黑碗才能凸显出茶汤的乳白,所以最最上品的是建窑出产的兔毫盏。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局部(北宋)。赵佶一生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还亲自动手烹茗,他所著的《大观茶论》,对点茶的技艺,指出要经过七式点注冲泡并搅动击沸,使得点茶道更为完善。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从唐代的煎水煮茶,到宋代的只煎水不煮茶,标志着茶道文化的进一步升华。
 
 宋朝人怎么喝茶?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烫的开水,一边冲一边用茶拂快速搅动,让茶末跟开水充分混合。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有点像现在的卡布奇诺咖啡。谁打的白色泡沫更好看,茶味道更好喝,就是在茶会中评获胜的高手。这个叫做“点茶”或是“分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温碗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宋  广州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上海博物馆
 
 一个唐代的中国茶客到集市里买茶,买到的会是一个压缩茶饼,就是所谓的团茶。直到明朝中国人才重新开始喝起了散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辽代张恭诱墓壁画  点茶图
  
唐宋时代的中国人喝茶,上层社会加甘草膏,加麝香,加龙脑,简直是十全大补汤。普通老百姓的茶就要加黄栗子,加白芝麻,加核桃。看出来了,自古以来我们就将煎药和喝茶当成了一回事儿。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辽代张恭诱墓壁画点茶图

 
明代流行的茶具,则以宣窑所产的白釉小盏最著名。陆羽爱青瓷,蔡襄贵黑盏,张源却以盏白为上。 在继承前朝使用汤瓶同时,紫砂茶具在明代惊艳登场,备受推崇。紫砂茶具中最突出的是壶,已开始走出波斯汤瓶风格,具有了影响至今的中国风格。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供春壶”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就是他所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

供春(约1506—1566),又称供龚春、龚春。明正德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年间人,生卒不详。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是因为他对紫砂壶推广的作用。供春是跟僧人学做的壶,可能制造紫砂壶的年代要远远早于供春。 宋代就有用紫砂制作的各种陶罐、陶壶,但是僧人只是自己做自己用,供春是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人。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明   佚名  煮茶问道图  西安美术学院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明  陈洪绶   闲话官事图   沈阳故宫博物院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南京市博物馆   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墓葬出土明代紫砂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时大彬壶  南京博物院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朋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朝之间。//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明代嵌宝石龙纹金执壶,首都博物馆藏

清 石涛 墨醉图

吕涣成 蕉阴品茗图


~~~~~~~~~~~~~~~~~~~~~~~~~~~~~~~~~~~~~~~~~~~~~~~~~~~~~~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克里特陶壶 约BC1800年


波斯执瓶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德黑兰琉璃博物馆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德黑兰琉璃博物馆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德黑兰琉璃博物馆


司令读史(六十四)- <wbr>汤瓶与茶壶

伊朗博物馆


                                                                                                     2017.10.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