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发现地中国河南省安阳市, 2009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

按现今流行说法,这绝对的“土豪金”
司令小兵极不喜欢这奇怪的建筑,没有历史没有渊源,没有美感,连建筑最基本的整体感稳定感都没有,非常粗楞粗暴地一大陀“金”座在世人面前。这代表什么“文化”?!
~~~~~~~~~~~~~~~~~~~~~~~~~~~~~~~~~~~~~~~
中国历史学界坚持认为:中国的汉字(甲骨文)、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苏美尔文字)和中美洲玛雅的玛雅文字为世界
四大自源文字。
司令不太懂文字学,但逻辑告诉我这似乎不太对~~
几千年后的今天,“四大金刚”唯一存世并活得好好的汉文字,没有幼儿童年期-- 象形文阶段!
什么?什么?
… 让我们彰显文化独特性,使中囯几千年维持大一统,得以气壮如虹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一切一切依靠的汉字,居然怎么“生”出来的都不清楚?!…
很多同学听这么说会着急的。
~~~~~~~~~~~~~~~~~~~~~~~~~~···
历史学家们老在那欲言又止,我们还是先自己简单疏理一下“四大金刚”,看从中能弄清楚些什么~~
之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约前1400-12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学术界基本认同清末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之前以为是“龙骨”,中医认为其可以入药,有治疗咳逆、泻痢、便血的作用。
|

德国收藏的甲骨文
|
商末出观的甲骨文已经比较复杂,现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当初文字博物馆建设的倡议者、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王蕴智教授说:“从出土所见,最早的古汉字体系的形成距今至少已有4000多年历史,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了"。
看看看看,业余玩票的司令所言D没错,中国文字没有蹒跚学步的幼童期,一出现就已是高大威猛的青少年了,跟那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一样一样。
~~~~~~~~~~~~~~~~~~~~~~```
之二.
圣书体(或称碑铭体,正规体),也称为埃及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体系,是一种意音文字,主要由音符(表音),意符(表意)和限定符构成。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后来被欧洲人称作Hiéroglyphe——这是希腊语“神圣”与“铭刻”组成的复合词,即“神的文字”。古埃及人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月神、计算与学问之神图特(鸟头神Thoth)造的,和中国人“仓颉造字”的传说很相似
1890年在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又译希拉康坡里斯)发掘时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
从古埃及新旧王朝时的超級大国,到最后靠埃及艳后(克丽奥佩托拉七世)色诱凯撒大帝才得以旬延的没落小国, 埃及象形文字使用了3000多年。
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
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
|
 |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三宝之一:古埃及罗塞塔石碑。世界级文物。制作于BC196年
1798年,拿破仑将军远征埃及,法国远征军官布夏尔在埃及罗塞塔地区附近,发现一块非同寻常的黑色玄石碑,碑体为磨光玄武岩,上面刻着三段文字,分别由古埃及象形文字、阿拉伯草书、希腊文组成。学者们大胆假设:这是同一篇文献的三种文字版本。而其中希腊文为所人们认识,在正确地译出那段希腊文以后,再设法找到希腊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由此,揭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便拉开了它的序幕。
~~~~~~~~~~~~~~~~~~~~~~~~~~~````````
之三.
楔形文字 (cuneiform)与大约同时代的埃及文字不同,苏美尔人的文字是发展的,从象形逐步简化到线形,是现今可以看得到的线形文字"鼻祖"。楔形文字的历史,是从词符文字(单词书写),发展到音符文字(语音书写)的历史。前苏联科学院编的《世界通史》在论述楔形文字的发明时写道:“两河流域各族人民文化的最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创造”。

西方从幼年到成熟很清晰完整的过程.
------------------------------------------------------------------------------------------------
“头”字的演变
1: 公元前3000年,早期图形字
2: 公元前2800年后期图形字。左转90度。
3: 公元前2600年的碑文,笔划简化。
4: 粘土板。早期楔形文字。
5: 公元前第3千年后半叶。
6: 公元前第2千年前半叶。
7: 公元前第1千年前半叶,古典亚述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

乌鲁克晚期(约前3500年-前2900年)文字, 左边是数字4,右边象形符号代表物品。
|

大约公元前24世纪的楔形文字
|
埃及象形文字产生最早与苏美尔象形文字有关,在早王朝时期的埃及即同时出现圣书体和僧侣体两种文字体系,这两种文字之间有何关系还在争论,因为考古学家未发现从圣书体如何演化成手写僧侣体的证据。

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英文名称:TheCodeofHammurabi), 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



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藏网格状楔形文字石板
这种楔形文字的特点是以网格为主,再加一些圆点或小符号作辅助,每个单词上下用横线分隔,自上而下地书写。

如此形状的楔形文字巴人也使用过 巴人青铜戈上的网格状楔形文字
马家巴王墓中出土的印章,上有网格和小圆点,正是网格状楔形文字的特征。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藏网格状楔形文字石板
巴人青铜戈上的网格状楔形文字
之四.
玛雅象形文字
发生、发展、消亡、重读的历程类似埃及象形文字,考证发生时间要晚2000年左右。
记载可追朔至前3世纪,而之后马雅象形文字持续的被使用,直到西班牙的征服者在16世纪入侵玛雅后不久为止(之后部份较偏远地区仍然持续使用了玛雅象形文字一段时间,例如塔亚萨尔(Tayasal))。

玛雅象形文字是由音节文字字形组合成的意音文字,在功能方面与现代的日文类似。
~~~~~~~~~~~~~~~~~~~~~~~~~~~~~~~~~~~~~~```````
通过以上古文字"四大金刚"的对比,用那么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下午,司令再次肯定了中文没有(或没发现)原始阶段。其实中国历史学者们也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既然这样,中国文字的形成无外乎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我国历史学界几十年所努力所期待的--从中国这块土地上挖出实物,证实存在中国文字的象形阶段,证实中国文字的自成。
--理直气壮地真正成为世界共认的"四大金刚",更可娇傲地彰显硕果仅存唯一在世的活"金刚",而扬眉吐气。
--遗憾的是,经过中外专家百多年的挖掘考察,这种可能已越来越小。
第二种可能.就是传入形成。受两河文明及后来继承者巴比伦王朝,古波斯王朝的楔形文字--线形文字影响,更或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Harappa)文字影响(连同印章文化一并传承)。在这些古老的文化策源地上出生成熟的线形文字,或带入或引入遥远的东方,孤居一方以后独立发展(再次注意3600年前的夏末商初,中国此时青铜文字等文明的构成成份,突然出现并已成熟,达到很高水平)。

哈拉巴印章
距今4千多年之前(我国夏禹时代),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2500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
古印度印章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字体系,因此有人干脆把印度河流域文明称为印章文明。
一个没有完全考实的佐证:
三星堆-巴人文字与西亚楔形文字极为相似.之所以"没有完全考实"是因为现在发现的样本较少,没成链条构架.

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藏网格状楔形文字石板

巴人青铜戈上的网格状楔形文字
巴人之“巴”本义如何?学术界太多争论,倾向于它是古代回鹘语“虎”的读音“吧儿”(bar)的汉字注音。巴人确有明显的尚虎习俗,而这也是楚人青铜器,新干商墓青铜器的共同特征。《汉书》作者班固说“楚人谓虎班”,意思是说楚人把虎读作“班”,不正是回鹘语“虎”(bar)的读音吗?
有理由推测,巴人原本是使用西亚楔形文字的,他们原本是说古代回鹘语的!
……
司令又一次大胆不负责任地断言:中亚线形文字西传最后形成古希腊文为代表的字母表音文字(拼音文字phontic
writing);东传则被(不善理性抽象)喜欢把事搞得复杂些的中国人,发展成一字一义的方块表意文字--中文汉字。
商朝甲骨文时代2500字左右,西汉许慎编著字典时已达到了9353个字,1716年《康熙字典》囊括了47000个字,最近一本汉语词典(1986-1990)收录了近60000字。而我们所掌握的常用字平均水平大概仅为2000-2500个字,如此看来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再演100场也不会重复。

虽然汉字的确切年龄与形成仍然是个谜,但其作为世界上最高寿的文字之一却是毋庸置疑。历史更悠久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印度哈拉巴文字,都早已埋没在岁月的风尘中,唯有汉字仍在今天散发出勃勃生机。

也有研究表明,东亚文字体系同样来自于苏美尔-古埃及文字体系。传播路径主要有三条:
*古埃及文字->汉字->日文、韩文
*苏美尔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亚拉姆字母->粟特文->回纥文->蒙古文->满文
*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河谷文字->梵文、婆罗米文->藏文

此图仅供参考
引自: 兵策儒剑 文字在东亚的传播
......
<<司令读史>>一下子就第十辑了,整理我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一种纯粹的文化冲动,也为了即将赴英国博物馆行能盛载而归而做的学习准备。
…
说历史谈文化尤其讲文字,真的不是财经专业出身司令小兵的强项。
若不对,就当日中说梦吧!
~~~~~~~~~~~~~~~~~~~~~~~~~~~~~~~~~~~~~~~`````
在写此文时,收集到的一些信息,不入本文仅作资料保存~~
把甲骨文搬上网络的美国老头

理查德最多时有2000本有关中文的书
|

汉字字源网新开发的安卓和iPhone手机客户端 |
理查德·希尔斯,把甲骨文搬上网络的美国老头,因个人创办的汉字字源网站Chinese
Etymology,被称呼为“汉字叔叔”。二十年自费研究古汉字字源的资料,其“工作”令每一个中国人汗颜。


克里特岛的克里特文字(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
双墩刻画符 与埃兰象形文象形文如此如此相似,为什么?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文化遗物距今约7000年左右,比半坡遗址的人类早1000多年,比河姆渡遗址的人类早300多年。遗址中发现了陶俑(头)、大量刻画符以及石器、蚌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其中双墩刻画符号已被确认为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埃兰(英语:Elam),是亚洲西南部的古老国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湾北部,底格里斯河东部,现称胡齐斯坦。埃兰文是刻于贝希斯敦大石碑之上的三种文字之一(此石碑上刻有巴比伦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三种文字),是一种楔形文字,但此文字最早为象形文字。

埃兰文字受两河流域影响较大。其文字最早为象形文字。前30世纪出现线形文字。前30世纪末开始使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这是由埃兰地区的阿卡德传入的。平原地区的埃兰人大概都会使用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两种语言,这是楔形文字在埃兰能顺利传播的原因之一。

2006年,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增加了一个:贝希斯敦铭文(Behistun
Inscription)。这是一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官员Sir Henry
Rawlinson(1810-1895)在1835年发现的:雕刻在山岩上的一组铭文,地点在伊朗的克尔曼沙汗省(Kermanshah
Province)的贝希斯敦山(Mount Behistun)。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