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苦大仇深的穷小子,从一介布衣到开国天子,朱元璋靠的就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这个,从他阵前假意要斩大将军徐达以整军纪的精彩历史故事中,便显露无遗。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让我慢慢道来。
话说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作为统帅率军凌厉地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后,正准备一鼓作气打下临近的军事重镇镇江。
而队伍经过短暂休整后,便开始整军奔赴镇江战场,然而就在准备开打的当天,众将士都没有看到负责战役指挥的大将徐达,这群龙无首的局面,这仗啥打呢?
大家正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时候,一条爆炸性新闻更是让人心惊胆战,原来战功赫赫的徐达却是被朱元帅抓了起来,不久将被斩首,顿时大家都傻了眼。
起先,众人还以为是谣言,好端端的徐大将军怎么就被抓了,何况又在用人的节骨眼上,更是犯了兵家大忌也。
直至大家看到几个威风凛凛的执法武士,手持钢刀张牙舞爪地押着被五花大绑的徐达到校场行刑时,才信以为真。
不久,朱元璋在卫兵的簇拥下也来到了校场,此时的徐达一改以往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脸色惨白,一言不发。
“奉元帅命令,诸位听着,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虽然作战英勇,所向披靡,却不知管束将士,严明军纪,致使手下纪律松弛,屡有欺压百姓的事情,严重败坏了我军的名声,且徐达还知情不报,多加纵容,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义军本来就是要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而徐达却治军不严、以暴易暴,视军纪如儿戏,军法难容也,应予斩首示众以示惩戒。”执法官此时用洪亮的声音宣告道。
这唱的哪一出?昨天无比尊荣的大将军,今天成了阶下囚,甚至要掉脑袋瓜儿了,这一突如其来的宣判,让大家着实惊得花容失色、目瞪口呆,这画风转得也太猛了吧?以至于让众人都有点不知所措了。
待众人缓过神之后,才知道齐刷刷地跪下给徐达求情。此时,见多识广的元帅府都事李善长还好言相劝要朱元帅开恩饶其一命,说徐达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决不能阵前斩将,用人之际就让其戴罪立功,云云。
然而,端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却是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脸色铁青,沉吟半晌后才凝重开腔。
“义军起兵是为了什么?”朱元璋威严地问道。
“除暴安良,解民于水火。”众人答道。
“对,我们起兵反元就是因为元朝官府欺压百姓,令百姓痛不欲生,现如今,我们又在欺压百姓,买东西都不给钱,那么我们和元朝官府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下去,迟早我们也被别人暴揍,还兴什么兵打什么仗?”朱元璋又问道。
看到主帅如此义正辞严,大家也被问住了,一时全场便变得鸦雀无声。
“再说了,在场各位谁没有在战场上立过功杀过敌,若大家都居功自傲,不听指挥,大肆抢掠,败坏军纪,哪还像是一支除暴安良的队伍?”朱元璋又黑口黑面声色俱厉地质问道。
看到主帅动怒,大家这才又异口同声地说欺压百家的事大家都有责任,并保证以后秋毫无犯,同时又恳请朱元璋饶徐达一命。
看到效果出来了,很会见好就收的朱元璋也不矜持了,停顿片刻后指着徐达严厉地说,看在众将士份上,这次姑且放过你,让你戴罪立功,打下镇江后如果再发生类似情况,再斩不迟,说完便潇洒地拂袖而去。
徐达被下属松绑后,也立马现出了名将风采,趁机当众宣布四大纪律:“打下镇江后,不许烧房子,不许抢财物,不许杀百姓,不许调戏妇女,违者斩”,而且还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大家都做到了这四条,徐达我才能将功补过,否则,连我的命都保不住了。
话说到这份上,大家当然不敢再因小利而惹出什么大麻烦,很快军纪井然,依靠这支纪律严明的铁军,镇江很快被攻陷,进城后众将士确实守了诺言,不敢再动群众一针一线,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拍手称快啊。
事后,朱元璋十分高兴,忙不迭把心腹爱将徐达找来,动情地握着他的手说:“贤弟,校场那场戏,苦了你了。”
“哪里哪里,没有这出戏,我们哪能拥有一支秋毫无犯的铁军呢?还是元帅高明啊,我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值了。”徐达连忙答道。
于是,两人便相对会心一笑。那么,他们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原来,义军在攻下集庆后,部队得到有效扩大,而新兵蛋子却不懂军规,军纪十分松散,强买强卖、调戏民女、欺压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长此以往恐怕义军战斗力会受到极大削弱,且有成为腐败元军第二的可能。对此朱元璋非常忧心,才和徐达商量这出整军的“苦肉计”(想起了三国周瑜打黄盖那出戏),因为高瞻远瞩的朱元璋也知道简单抓几个犯案的杀掉,根本没有多少警示作用,便有了朱元璋要假斩徐达的“双簧戏”,虽然徐达受了一点苦楚,但整军的效果却是最好的,这样一换算,何乐而不为?事实上,后来徐达正是靠这支纪律严明的铁军,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开国功臣。
据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还曾人前人后对那次十分成功的整军双簧戏津津乐道,且每每谈起都捧腹大笑,乐不可支。因为这明摆着是十分高超的政治智慧,也彰显朱元璋那非一般的政治操控能力,原来草根天子不是浪得虚名,这斩人是假,整军是真,且借斩大将的强力信息,无限放大事件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虚张声势的结果却强化了“杀一儆百”的警众效果,谁敢说和尚出身的老朱没文化?这歪打正着的带兵纪律的重塑,估计连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和最通晓兵法的军事家都不能想得出来啊,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吧?能当天子的哪会没有几把刷子呢。
所以,有人也说历史比小说还精彩,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就曾深情款款地说,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果然也是有具体史实支撑的,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