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手过招:刘询与霍光之汉武庙乐之争

(2018-08-21 14:39:32)
标签:

历史

高手过招:刘询与霍光之汉武庙乐之争
    关于汉宣帝的上位之路,前文在他的身世背景里也简单提起过,现在结合他从政初期的政治之旅,加以细致表述一番吧。

 

大家也知道,汉宣帝刘询是因昭帝早逝、汉废帝刘贺意外被废而由摄政王霍光力扶上位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历史背景,让上位之初的刘询基本都是处于傀儡皇帝的尴尬境地,因为此时的大部分行政资源都集中在一言九鼎的“影子皇帝”霍光手里。所以,上位之初的刘询基本上能做的事也不是太多,也只能是处于蓄势待发的隐忍状态。

 

而关于刘询最初做政治傀儡的尴尬之处,史书曾有说,其刚登基时,按惯例去参拜高庙,因为从昭帝开始基本上就行使实际权力的大将军霍光的一同参与,立马让他有一种芒刺在背的强大压力和不舒服感,心里甚至怕得要命,此时的名义上的皇帝,居然反主为客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汗流浃背状(倒是曾反对与皇帝联姻的车骑将军张安世陪乘,刘询才比较不拘谨、比较安逸自在有亲近感)。所以后来功高盖主的霍光死后,他的宗族也因此都被诛,故此民间就传说着霍氏的祸患便是开始于霍光那种咄咄逼人的“陪乘”。

 

那时候,经营多时的摄政王霍光权势滔天,不仅手握包括皇帝废立在内的生杀予夺大权,最重要的是,基本上所有重要职务包括禁卫军等军职全由霍氏家族重要成员掌管(比如说霍光的儿子、堂兄弟、侄孙和女婿等),这种能左右西汉政局的强大关系网,是那种打一个喷嚏都严重影响汉朝政治风向的狠角色。

 

所以,上任伊始的刘询也只能取韬光养晦的策略(除了册封皇后之外,还因此让自己“故剑情深”的结发妻子死于非命,始料不及),尽量装孙子。

 

其实,早在三辅“流浪”的那些年,很会扮猪吃老虎的刘询就十分注意朝中的政治动向,也风闻了“影子皇帝”霍光的威风八面,正是刘询此种忍辱负重不锋芒毕露的性格,才让霍光放心把其扶上了皇帝宝座。他也知道自己一个来自“民间”的没有牢靠政治力量支撑的“牵线木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和盘根错节的霍家军发起正面对垒进而连根拔起的。原本霍光就是一个能吃人的老虎,如果不知进退,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落下一个和刘贺一样的“荒淫无度”的罪名,然后堂而皇之地被废掉,做昌邑王第二。所以,懂得曲意逢迎并尽量保持政治克制的刘询,也相对没有受到像刘贺那样的强烈政治冲击。

 

因为很有政治智慧的刘询,总是对真正的掌权人霍光表示十二分的尊重,甚至于是讨好得失去了原则。为了表示对霍光的充分信任,还当众宣布朝中大小事务首先由其裁决,再报刘询本人知照即可,这也变相把自己居于了“二皇帝”的位置,让朝中大老虎霍光也逐渐少了对皇帝的戒心和猜忌。

 

所以,有心装孙子的刘询,面对霍光假意的还政于皇帝的表演时,立马洞穿其意,爽快加以拒绝,并以最卑微的态度真诚请其继续摄政,还以其拥立有功加封七千户。即使是上朝,皇帝也极力屈从霍光,每每曲意逢迎,礼遇有加,同时也麻痹瓦解了“影子皇帝”霍光的如城防意,大家似乎很融洽的样子,争取了一个比较平和的政治环境和从政氛围,极大地缓解了因昌邑王突然下马的政坛剑拔弩张氛,以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推手有效化解了当时比较严重的政治危机,把西汉政局再次纳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为自己的统治铺平了道路。

 

从此,一个“政坛太极虎”的形像赫然纸上,并由此开始了刘询打拼政治前程的一系列绵里藏针的政治过招。

 

而除了立后这种不能放弃的原则之外,基本上汉宣帝宣示自己“主权”的策略大都是比较和风细雨的。

 

比如,关于史称“汉武庙乐之争”,就是善耍太极的刘询与自己的“政治教父”霍光的一次暗战式过招,也从此不动声色地宣示了自己合法政治权益,进而扩大自己的朝中“话语权”,相当巧妙和颇见功底。

 

这事发生于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当时上位不足两年皇位还没捂热的汉宣帝,忽然就“胆大包天”自主下了一道诏书,也就是要为自己的曾祖父汉武帝立庙上尊号(因为早逝的汉昭帝还没有来得及为自己的伟大父亲立庙号就为革命鞠躬尽瘁了),既表示孝道,也顺便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是汉武的嫡孙,强化自己执政的合法性,争取更大政治资源,同时有意测试朝中政治风向,可谓是一箭双雕也。

 

于是,说干就干,诏书下了之后,汉宣帝立马让满朝文武一起来操作此项政治大动作。出乎意料的是,朝中群臣不再看霍光的脸色,莫不举双手赞成(皇帝为自己的曾祖上庙号确实也是再合情合法不过,查实也没有太多的理由反对),除了霍氏阵营的长信少府夏侯胜(皇太后师傅)强烈反对之外。

 

出于某种政治需要,作为霍氏家族代言人的夏侯胜反对的理由是:“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不宜为立庙乐。”也就是承认汉武帝的盖世武功,但还是不宜为其立庙乐。这理由非常勉强,简直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还赤裸裸地露出了霍家想打压皇帝的马脚,所以也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反弹,从此急着跳出来作拙劣政治表演的夏侯胜遭到了群臣的“围殴”。

 

首先,以丞相蔡义和御史大夫田广明为首的朝中大臣,上纲上线地声讨夏侯胜诽谤先帝。因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行就是死罪一条,同时还搂草打兔举报丞相府秘书长黄霸知情不报,犯了包庇罪。于是为正视听,此二人立马判死,打入天牢。

 

当然,这是杀鸡给猴看,很懂绵里藏针的汉宣帝,不会冒着和霍氏家族即时火拼之险,贸然将夏侯胜和黄霸斩立决,而是经过长期关押之后大赦,出狱继续做官。

 

这种绵里藏针、游刃有余的政治柔术,还颇有当年被功臣突然扶上皇位而谨慎施政的汉文帝的风采,甚至于汉代大学者刘向也认为刘询的政治操行比他的先祖汉文帝还得分,那种聪明远见,制持万机在此可见一斑。

 

不然的话,没有雄厚政治根基的汉宣帝的政治遭遇,可能比汉废帝刘贺还凶险,正因为其的不动声色化消政治阻力于无形,然后悄悄地树立自己的威信,削弱对手实力,都是于温水煮青蛙的慢工细火中,避免了虎狼式的下政治猛药而遭受的强烈反抗,也由此争取了有效时间和方法,让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政治空间,然后把政治列车纳入自己的轨道,这样的斗争哲学是副作用最少的高招。

 

首先,权臣霍光是汉武帝托孤的遗臣,他根本没有正当理由对刘询这种行孝道举动加以激烈反对,不然的话连自己行使摄政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都变得令人生疑,尽管继任皇帝的这一步好棋对自己的专权会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暗战的结果,只能是霍光吃了一个哑巴亏,还不能发作。高人过招必有其精彩之处。

 

其次,后来霍氏家族尽管用变通的办法,通过下属想阻止刘询此种合理合法的政治诉求,让与霍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夏侯胜出来唱反调,以为这样一来既能脱掉干系,又会让没有强大外戚集团撑腰、手中资源稀缺的“光棍司令”刘询知难而退,两全其美。岂料霍家这回打错了如意算盘,因为他碰到的对手已经不同,刘询绝对不是刘贺,正当霍家得意洋洋地看没有多少实力的布衣皇帝如何收场要看好戏的时候,居然让刘询顺水推舟把代表霍家发声的夏侯胜毫不犹豫地抓了起来,既表演给朝中大臣看,巧妙地宣示自己的权威,又猝不及防地让自高自大的霍家一个下马威,再后又大耍太极推手尽施怀柔政策,只抓不杀,缓和一下紧张气氛,安抚一下霍家受惊的心,趁机浇灭霍氏鱼死网破的激烈对抗行为,麻痹他们锋利无比的反抗心理。

 

总之,这一高招不仅给先祖立了庙,也给自己立了威,更给自己套上了嫡系的政治光环,宣泄了自己的受压制的怨气,可谓是一举多得,以小代价获得了大利益,果然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大汉公司CEO也。

 

至此,霍光也总算是碰到了一个软钉子,再没有小觑这个生于民间没有强力政治支撑的“草根皇帝”,而且在这看似十分平淡无奇的政治过招中,也多多少少开始动摇了霍光的专权地位。

 

刘询确实是一个很不好惹的政治对手,不知道霍光后来是不是后悔把这样厉害的狠角色扶上了皇帝位,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坟墓了吗?

 

只不过由于政治资源的严重不对称,再加上作为朝中重要人物之一的皇后的废立,曾经让起初权力根基薄弱的刘询吃过哑巴亏,不仅让自己“故剑情深”的亲密爱人许平君被霍光的老婆霍显派人投毒死于非命,还差点在霍氏家族来势汹汹的权变之中危在旦夕。而凭借着刘询的政治智慧和沉着应变,终于也因此摧毁了看似无法撼动的政治“巨无霸”霍氏家族的势力,至此完全收回了下移的权力,改变了“外戚干政”的政治格局,为自己的自主主政铺平了道路。果然是会韬光养晦的圣主,也因此大史家班固点出了霍氏灭亡的原因:“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也就是说,霍氏招致灭族,皆因欲壑难填强立女儿为后,霍显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