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薄情:刘秀为何废掉郭圣通后位

(2018-06-06 13:32:30)
标签:

历史

不是薄情:刘秀为何废掉郭圣通后位
    前文我们讲述了刘秀杀刘扬却立其外甥女郭圣通为皇后,意在巩固新生的东汉政权。基于此,所以有人也认为刘秀是对郭圣通进行了赤裸裸的利用,而这样的结论基于招抚目的性很强、橄榄枝意味很浓的对真定王室家族的大肆分封上。那么,后来刘秀为何又狠心地把郭圣通的后冠给废了呢?这是不是一种十分薄情的表现?

 

而且,似乎有人也从刘秀称帝之初对两位贵人的生育情况得出,刘秀对阴丽华的爱不是真爱,因为从郭圣通生下前三个皇子来看,当时刘秀是对郭圣通宠爱无比的,而且明显冷落了曾经的最爱阴丽华。

 

对于这样一种有点似是而非的历史数字派的分析,有人也曾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也。

 

因为,鉴于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刘秀笼络对他有恩且为他生了长子的郭圣通,也是让跟随他的人尤其是河北军事集团安心,刘秀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且有保江山的最迫切需要,他再怎么爱阴丽华,也不能公开“负于” 郭圣通,何况阴家和刘秀是那么的“亲如一家”,当是自己人一样,阴识推了封赏,阴丽华还为了自己最爱的人大度地让后,就是为刘秀分担政治压力和生活阻力,不想让他为难,到时节外生枝,大家可能都不好过。

 

而阴丽华的这种不争,这种心胸坦荡、明白事理,更是赢得刘秀的尊重和深爱。尽管不能说刘秀这一生中没有爱过郭圣通,甚至于在东汉初建的那些年,他们还相当恩爱,只是后来和通情达理的阴丽华相比,郭圣通就明显处于下风,而越想固爱的结果,却是“宠稍衰”,高下立现,最终也埋下了被废掉后位的祸根。

 

因为到了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随时刘秀掌控时局力度的加强,于是“退功臣进文吏”,严厉打击对皇权有威胁的地方豪强势力,河北集团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刘秀和郭圣通的“政治婚姻”也早已名存实亡,退出了政治舞台。

 

但经过多年经营,其时的郭氏外戚已经有点坐大,甚至有点尾大不掉。

 

于是,担心外戚势力太大的刘秀,自然会对郭氏家族十分警惕,最终也导致了郭圣通的被废,这与情感利用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皇权。

 

这个,从刘秀的废后诏书就能体味得出:“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从诏书上讲,刘秀废掉郭后的理由就是“怀执怨怼”和有“吕霍之风”,这理由当然有点牵强,不是很有说服力,至少郭圣通并无大错,如果说有错,那可能就是和刘秀元配阴丽华争宠,数怀怨怼,这并不能当作废后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且这只是刘秀患得患失,为了防止自己死后郭圣通像前朝吕后一样篡权,而下定决心废除郭圣通后位,完全是出于政治考虑。

 

所以,郭圣通被废之后,心存愧疚的刘秀便对郭家大肆分封,作为补偿。甚至为了不刺激立国有功的郭氏家族,连刘秀一生最爱阴丽华被立为皇后,刘秀还煞有介事地下令“不得上寿称庆”,仪式都免了,那种忌讳之心昭然若揭,有人还认为这是要“堵天下悠悠之口的节奏。

 

史料显示,刘秀不仅对郭氏兄弟封侯,连郭氏的外戚女婿也封了侯,郭圣通也得到了“王太后”的身份。郭圣通的弟弟郭况不仅得了高官,刘秀还殷勤“数幸其第”,可谓是爱心爆棚。且郭母死,刘秀亲临送葬,十分厚道。郭家不仅在刘秀时期享有尊荣,即使在后世的明章时代,也是地位显赫。

 

一个废后得到如此的善待,既能保命又可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打入冷宫,甚至命也没了,也说明了刘秀是一个宽厚待人的仁义之君,史上少有,并不是一个薄情的人,只会对郭氏进行政治利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