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业助攻哪家强:“飞将军”李广缘何惨烈拔刀自刎

(2017-06-04 18:59:18)
标签:

历史

专业助攻哪家强:“飞将军”李广缘何惨烈拔刀自刎
      上一篇,我们扒了李广小儿子李敢被上司霍去病射杀一事,大家还蛮感兴趣的。感觉有点意犹未尽,那么这一篇我们又来讲讲古代将星李广惨烈自杀的全过程。


还是要回到公元前119年的匈汉大战上这一年,雄才大略也很好斗的汉武帝对手下各位将领说:投降匈奴的赵信曾给匈奴单于出谋划策,认为汉军不敢轻易穿过大漠截击他们,还多次用诱敌深入之计,想来个关门打狗,让我们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然后各个击破,既然匈奴人认为我们不敢孤军深入,这次我们就来个将计就计,我决定派大军主动出击,杀他个措手不及,到时候我们一定能把匈奴人彻底赶回漠北,以绝后患。众将感觉有道理,于是点头同意。


接下来,大家也知道了西汉征选了用粟米饲养的十万精壮战马,皇帝命“帝国双璧”大将军卫青、票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骑五万作主力攻打匈奴,决一死战。


当时,敢于深入大漠寻找匈奴决战的兵士皆属票骑将军(也称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部队。一开始,票骑将军霍去病出定襄,正面攻击匈奴单于。后来从匈奴俘虏口中才得知单于在东边,于是让攻击力极强的霍去病部改由代郡出塞,卫青自定襄出发。


这一次,好像只为战争而活、杀得性起的郎中令李广又多次主动请缨,要出击匈奴,鉴于李广以前的时好时坏的战绩,再加上年事已高,力求稳妥的汉武帝开始不准李广出战,怕坏了大事,也鉴于他的勇猛,想了很久皇帝才答应他出征,还任命为前将军。此外,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一同由大将军卫青节制。


赵信一听到西汉大军倾巢出动,大喜,正好可以实现自己的战略构想,把不习沙漠地形的汉军一举歼灭在沙漠之中。于是他为单于出谋划策道:劳师袭远的汉军横穿大漠之后,一定疲于奔命,到时我军以逸待劳,必能大破之。然后匈奴人把辎重都运到北方很远的地方,在漠北单等汉军钻入布好的“口袋”。


却说大将军卫青出塞后,从敌军俘虏口中得知单于住地,便亲率精兵挺进,正面进击,而改派仗打得不是太稳的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改由东路进军。


而这一路线改动,也直接导致了西汉名将李广最后含恨自杀的悲壮结局,始料不及,简直就有点“蝴蝶效应”的况味。


因为这一路线的大改动,等于是支开了能征善战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李广部队,不让其担当主攻任务,也说明了皇帝对他的猜忌,这于为打大仗硬仗而活的李广来说,等于是要了他的政治生命,以及怀疑自己的生存意义,事实上这确实也是皇帝的旨意。本来被皇帝任命为前将军,也应该是赋予了担当主攻作前锋的使命,他也正等待着再一次为大汉冲锋陷阵直捣黄龙呢,这一明显透露出不信任的进军路线改动,顿时让心高气傲的李广心凉了半截。因为东路绕远一片荒漠,水草也少,一不小心还很容易迷路。


启禀大将军,这里面一定有了一点小误会,我既然作为前将军,就应该是作前锋去与单于决一死战的,不知为何大将军却改命我部为东路军,做了殿后增援的,我自少年时代就与匈奴作战,凡大小几十战,好不容易今天才有机会正面攻击单于,还请大将军不要改动的好,李广主动请求说。


面对劳苦功高的老将的苦苦请求,卫青还真是有点左右为难,因为这一临时路线改动,就是秉承皇帝的旨意,临来的时候卫青曾受汉武帝暗中告诫,不要让打仗路数诡异的李广与单于正面作战,以免拖累了整个战局,从以往的战绩来判断,皇帝始终认为李广年老体弱,不复当年勇,最重要的是,他打仗的运气又不好,曾经全军覆没被匈奴人活捉过,以之前经验来考量,皇帝也深恐指挥作战有点飘忽特别追求用奇的李广完不成擒拿单于的艰巨任务,所以还是让常胜将军卫青自己亲自来担任主攻任务,力求万无一失,因为这一仗意义相当重大,可谓是决一死战,输不起也。而且,卫青也想让不久前失去爵位的公孙敖(卫青的救命恩人是也),与自己一同正面与单于作战,以便再立功授勋,所以只好将李广调到东路担任副攻。


李广知道内情之后,就像大冬天被人泼冷水,透心凉啊,李广当然不甘心,试图不服从改调命令,却遭到卫青严词拒绝。于是李广大怒,最后负气未向主帅卫青告辞,就动身出发,也埋下了迷路失败的祸根,一世英名付之东流,呜呼哀哉。


话说足智多谋的卫青率大军出塞,雄赳赳气昂昂地横穿大沙漠,狂奔一千余里,见以逸待劳的匈奴单于的大军正严阵以待(原本是想用在沙漠中战力最强的霍去病军对付单于主力,不料却让卫青鬼使神差碰到)。


面对强大敌人,卫青并没有慌乱,而是立马下令用其首创的威力强大的“武刚车阵”对敌,也就是将铁甲兵车迅速环绕一周结成营阵,然后派出五千骑兵配合军阵,冲锋陷阵,攻击匈奴,匈奴也出动一万骑兵迎战,直杀个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正如知名历史学者黄仁宇评价汉武帝“刘彻未曾在战场里实际指挥作战,但是每有重要战事的部署,今人所谓‘战斗序列’的安排都是由他自己作主。而且他也知人善用。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卫青的侄子,都以外戚创立不世军功。霍光与霍去病为异母兄弟,兹后更成为汉朝宫廷里的中枢人物。”因为汉武帝的知人善任,让此次的漠北之战光荣地被列入“中国历史十大战役”,也是善打“逆风球”的常胜将军卫青以少打多、以弱胜强的巅峰代表作,运气出奇地好,彻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从此让强悍匈奴一蹶不振,再没有来去自如的“草上飞”风采,换句话说,也就是无力南顾,而是亡命漠北了。


好,以下我们继续讲战斗的详细情形。


话说当时汉匈双方激战到夕阳西下的黄昏之时,突然刮起沙尘暴,一时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沙砾扑面,一片昏天黑地,两军士卒相互都不能分辨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


趁着战场一派混乱,很善于抓住有利战机的卫青,立马增派左右两翼两支生力军,迂回包抄单于的大营。眼见汉军兵强马壮的样子,被风沙吹得有点搞不清状况的匈奴伊稚斜单于见势不妙,怕打不过如狼似虎的汉军的他,也只能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丢下大军,只身乘六匹健骡,在数百精壮骑兵的保护下,强行突围,冲破汉军防线,径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天黑之后,汉军仍然与战风顽强的匈奴将士激烈肉搏,双方各有损失。


然后,汉军从抓住的匈奴俘虏那里得知,匈奴单于已于天未黑时突围而去。于是卫青急忙派出轻骑兵连夜追击,自己率大军紧随其后,群龙无首的匈奴兵也随之四散逃走。将近天明时,风驰电掣的汉军已追了二百余里,遗憾的是没能抓到匈奴单于,不过却擒获和斩杀了匈奴一万九千余人,收获颇丰。然后在天亮时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缴获了匈奴屯积的粮草,在该地补给整编,停留一日之后,将该城和所剩粮食全部烧光,胜利班师。


却说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因路途陌生又绕远,也没有当地人做向导,在一番无头苍蝇般乱走乱撞之后,只能是十分倒霉地在莽莽苍苍一望无际的大漠中迷失了方向,最终不能和主力部队会师,落到卫青的后面,当然也没能赶上与单于主力的那一场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的战斗,更加没有好运气碰上逃跑的匈奴单于。直到主帅卫青率部班师,才在沙漠南部碰到李、赵二位落魄将军。


这下,就有点麻烦了。因为误了军期,作为统帅的卫青也只能公事公办地派长史询问二位将军迷路的情况,以便向皇上报告,所以命令老将李广立马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性情刚烈的李广这一来,便出事了。


原本,李广是一个爱兵如子极有担当的人,士兵们之所以爱戴他甚至于是生死相随,除了跟他打仗特别爽特别无拘无束,最重要的是李广为人清廉,没有官架子,往往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经常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像兄弟一样与将士们一起吃喝同甘共苦,得到赏赐就悉数分给部下,毫不吝啬,他当了四十多年二千石官,家中却没有余财,皆因全拿出来和自己的部下共享是也。甚至于他领兵打仗,在困境中找到水时,都是让将士先喝,如果有一个喝不上,那么李广就不喝;有吃的,如果将士们没有都吃过,李广也不进食,有如最慈爱的父亲。再加上他艺高人胆大,打仗又总是喜欢身先士卒(令人想起了“拼命三郎”李世民打仗时的样子),手臂像猿臂一样又长又灵活,是个神射手,可谓是百发百中,如果他认为射不中目标,基本上都不发箭,有这样的主帅,将士们当然十分乐意被他驱使为他卖命,遇到好领导也不容易啊。


只可惜好汉难当,难封李广却以令人嘘唏的惨烈自杀,来结束戎马倥偬、威震敌胆的一生。


看到卫青征召,性情耿直的李广也猜出了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于是李广对部下说道:是我自己指挥无方意气用事,让大家迷了路误了军期,校尉们没有罪,我现在要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所有责任由我担当。想起来,我从年少时期就开始与匈奴人作战,也有资格能担当正面攻击匈奴的重任,大将军却把我的部队支开,调到东路,这路途本就绕远,又不熟识地形,迷路了也情有可原,这不是大家的错,这是天要灭我,非战之罪也!我想我也活了六十多岁了,大小几十战不死,赚了,即使是死,也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受到侮辱,伤不起啊!只可惜我不能死在战场上。说完,便一脸视死如归地拔刀自刎,空留一个“李广难封”的千古英雄梦,催人泪下。


大家先是一呆,来不及制止李广的自残,李广便安祥地死去了,刀剑无情也。李广是解脱了,而将士们都伤心地哭了,为这个一生坎坷又精忠报国的传奇将军之死。


甚至于老百姓听到李广死讯,不管认识不认识他,无论老幼,都为这个爱民如子的大汉英雄掬上一把同情之泪,为大汉损失了一个打仗好把式而悲痛欲绝(曾经有大臣因为爱惜他的将才,怕他出征有闪失,让大汉折了大将,而提议把他留在后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