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一刻,灵魂出窍--------《牡丹亭》

(2009-01-19 21:43:41)
标签:

牡丹亭

昆曲

文化

分类:

这一刻,灵魂出窍--------《牡丹亭》

    偶尔在戏曲频道看到一两折昆曲,音韵悠扬,吟唱浅雅,做派缓慢,加上文字性极强的唱词,不觉感慨:这样的东西想活下去也难!只合俞平伯、叶圣陶般的几个旧人或在蝉鸣荷放的午后,或在自家的水榭亭台,一人司笛,一人扣板,击节敲案的浅吟低唱。声不必大,窗外一两尺能够听见即可;舞不必繁,桌旁三四米足以投袖即可。生也不必生,旦也不必旦,那水磨的腔调谁唱来都会神思摇拽、余香满口。

 

    一直以为昆曲就是这样的素面朝天,冷若冰霜。谁知道看到白先勇亲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立时大惊失色,这因为典雅而被遗弃的东西竟是如此的撩人春意,动人情思,做戏的传情沲逗,看戏的方寸大乱。小姐见俊俏的青年便心神荡漾,却又遮遮掩掩地只拿着曲牌子来唱,小嘴里咀嚼的都是留恋缠绵,眼光中翻飞的全是欲拒还留;小生也是不要命的,就算宝剑架在脖子上,一旦窥见小姐的一点点爱恋,立刻脖子也硬了,腰也直起来了,只管往宝剑口上凑将过去,慌得小姐一寸一寸地往后让,只想娇嗔,冤家!小心了你的粉脖儿!待要乍怒,郎君!仔细了你的俏脸儿!小生目泛桃花,小姐面含春色,这样的挑逗便是放在今日也叫人难以自持,更何况是几百年前。

 

    全场没有一声震耳欲聋的锣响,只听得檀板清越,笛音环跳,纤指翻化挂露幽兰,玉足依然映波莲花。戏人们合着曲牌怅茫而歌,高亢似凤啸九天、低徊如龙吟浅水。面上或痴或笑或悲或嗔,演世情冷暖;口中或强或弱或断或续,做悲欢离合。男人的跌宕柔情、女人的万千情愫;男人的负义薄情、女人的凄婉哀怨。。。。。。一切的一切,或许也都只是人生的梦境。所有的俗世荣耀,终归于泡影。

 

    昆曲,会让人分不清置身的是生活还是梦境,或许前一秒时真实,现在即为梦境,梦见与现实交融。我相信只有崇敬灵魂生活的人,才会去享受这样的迷幻时刻,并且有力量去承担这种阻隔与撕裂.

 

    无福消受,就不要糟蹋了去。

 

    吴冠中在《戏曲的困惑》中写到:“不同于今日的话剧或电影,侧重于揭示惊心动魄或血淋淋的人间悲欢,传统戏曲可说是追求完美的结晶。”

 

    昆曲这样的东西,正是如此。

这一刻,灵魂出窍--------《牡丹亭》这一刻,灵魂出窍--------《牡丹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